薛蟠外出,香菱得了些轻闲。这个苦命的女子,虽等同于宝钗的丫头,但她一点都没有受到宝钗的影响,她打心底里羡慕贾府里那些有文化的女子。特别是海棠诗社里的诗仙——林黛玉,应当是她最为倾慕的文雅女子。
因此,她前脚刚跟着薛宝钗踏进大观园,后脚就转变方向,找林黛玉学诗去了。真是个有理想有高雅追求的女子。这一点,是多么的像她的父亲甄士隐。
按说,香菱学诗。找宝钗最为合适的。第一,宝钗有这个能力。不说她像黛玉一样写出的诗多么有才情,但是其写出的诗歌也是那么富有哲思,都是些十分睿智的诗歌。林黛玉诗歌重在意境,她的诗像宋诗,说理为主。因此,林黛玉是诗仙,她就算是诗圣了。
第二,宝钗与她同吃同住。近水楼台,条件得天独厚,宝钗整天都可以手把手的教她,何必舍近求远?
怪不得薛宝钗骂她呆头呆脑?但是香菱真的呆头呆脑吗?别的事情上不知道,学诗这件事上,香菱可一点都不呆。
分析来,香菱的选择可能与宝钗的成见有关。一、对宝钗来说,女孩子搞搞女红之类的就得了,学那么诗词歌赋干嘛!这样的话,宝钗多次说过,而且和黛玉也倾心说过这种体己的话,不管她是真情还是假意。
二,宝钗可能看不起香菱。宝钗无疑是骄傲的,香菱再不错,也是个哥哥买回来当妾的下人,出身地位就摆在那儿。除了宝玉,我们鲜见有哪个主子对下人真心实意地好。再者,宝钗觉得香菱学不了。她说:“你本来就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不知道是宝钗吃醋,还是她打心眼里就没有瞧起香菱这个丫头,当然自然不肯教她诗文了。
黛玉可不是这样子。香菱到潇湘馆找黛玉,那时黛玉生病刚好了大半,看见香菱也进园来住,没有丝毫的看不起,而是感到欢喜。
听香菱说好歹教她作诗。黛玉并没有客气。假如是我们,当然会谦虚客气一番了,先说难——你看看俺还生着病呢,然后再说些水平低教不了之类的话,因为我们习惯于虚伪的粗俗,而黛玉却一直保持着率真。
听了香菱的话,黛玉仍是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我最喜欢黛玉这段话。
第一,黛玉相当自信。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自信,那是有实力的自信。没有金刚钻,谁敢揽瓷器活?
黛玉的自信那是实践证明了的。元妃省亲,她初露锋芒,大家已经见识到了。搞菊花诗会,人家林黛玉那三首诗可都是一举夺魁的,谁敢不服?不能不服,人家这叫群众公认。
第二,黛玉还是自谦的。“我虽不通”四字最是表现出了黛玉的谦逊。有本事的人都这样,真正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不不显山不露水,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的不凡。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这是黛玉自谦中对香菱的一份深深的支持。
这让我想到许多朋友一直满含成见地说,黛玉这孩子就是太小心眼儿。但是,黛玉和宝钗一直以来似乎都处于“竞争”之中,香菱是宝钗的人,黛玉还去叫她,如果黛玉真的小心眼,此理说得通吗?
她什么都没有想,果断地收下香菱这个徒弟,她是如此的大度和自信,真真是让我们另眼相看。我们的许多读者平常是不是对黛玉有着深深的误解啊。黛玉本不是小器之人!
再看黛玉是如何教香菱的。第一,鼓励为先。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这让我们想起那句“无他,唯手熟耳”的古话。
又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对任何初学者来说,“笑”和鼓励都是极其重要的。黛玉教诗,都是笑着说与香菱,谁不愿意找这样好的老师?
第二,真正授人以渔。
黛玉首先让香菱走出误区,她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这是金玉良言、经验之谈。没有真心,谁会对你说这些。
其次,她让香菱好好打基础,厚积薄发。黛玉让香菱细心揣摩王维的五言律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言律诗,然后再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用三个人的诗打好底子,再把陶渊明等人的拿来看。
基础很重要啊。我相信,假如我们按照黛玉所说,如此下工夫,我们稍有些天赋的人,一能也能写得来。
第三,教育教学,细致入微。黛玉把王维的五言律诗拿给她,要求带红圈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黛玉让她问宝钗。但是,香菱不懂的还是跑来问黛玉。黛玉总是细致地跟她说,听香菱说出自己心中的意思。待香菱有些意思后,黛玉鼓励她大胆创作。然后一一指点修正。
之后,黛玉又布置了题目,要求她以“月”为题诌一首看看,连作三首。最后一首,香菱作的“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了。不得不感叹,香菱学诗时,宝钗只知道指责,香菱的进步都是黛玉的功劳。
最后想说的是,黛玉如此用心教香菱诗文,投射到香菱身上的都是她最真的情意,她从来不图什么回报。黛玉人生格局如此之阔大,内心境界如此高。喜欢此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珍爱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