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进入贾府,薛宝琴就独得贾母的恩宠,宝玉黛玉都似乎靠边站了。
元宵佳节将近,贾母要求大家作些灯谜猜,宝琴听了怎会不卖力作出一些来,以答谢贾母她人家的喜欢与恩典。
大家都在作谜,薛宝琴见多识广,突然拦在宝钗面前,说让自己先作。她一口气就作了十首怀古诗,也是十个谜语。这十首诗里更是糅杂进了宝琴多年来跟着她父亲畅游各地的见闻。
十首诗一蹴而就,如此才华横溢,众人听了都叫妙,独独宝钗,宝琴的这么个亲亲的堂姐姐,忘了贾母对她的告诫,没有发出一丝气息的赞叹,而是无情地泼冷水。只见宝钗说:
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令作两首为是。
那么,宝钗说此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表面上,薛宝钗是批评薛宝琴作这怀古诗怀得不够严瑾,把戏剧里的典故也拉来作诗,有些滥竽充数的意思。其实这更是宝钗对于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一份坚持与宣扬,与她自以为的对于薛宝琴的一份保护。
她又保护薛宝琴什么呢?因为这十首诗迷是要打给贾母等人猜的啊,自然不能像papi酱一样,虽然有才,但是犯了低俗的毛病,让贾母们看着不爽。但是,小说中,贾母到底会如何看待薛宝琴的诗,则是需要另当别论的,这只是薛宝钗个人的想法与担心而已。
宝钗为何会觉得宝琴所作的那后二首诗低俗呢?看了诗歌注释的朋友都会知道,自然是因为薛宝琴的那两首诗歌里引用了《西厢记》与《牡丹亭》里的典故。这两本书在古代可谓是禁书,书里的词曲少儿不宜。蒋勋说,它们等同于现代的a片,其低俗程度如此,薛宝琴又引用了其中的典故,又怎能不叫宝钗揪心呢?
前面,林黛玉行酒令之时,无心说出《西厢记》里的句子,宝钗就郑重其事地教育了黛玉一顿,而且把问题说得是那个严重。如今昨日重现,宝琴又是她的亲妹妹,她又怎敢轻易附和并赞美呢?宝钗若举手赞成,她也就不是薛宝钗了,而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见宝钗这样,就第一个站出来力挺薛宝琴。她用八个字形容宝钗的行为——胶柱鼓瑟、矫揉造作。用现代最粗俗的话语说,就是两个字——装x。当然,我们的黛玉没有这么粗俗。她只是在责怪宝钗过于古板,不知道变通。
黛玉的意思是,大可不必谈戏色变。因为那些外传虽然是禁书,但是那些戏曲本子大家都是见过的,戏曲中“红娘”这些词,三岁的小孩也耳熟能详,早已见怪不怪,宝钗又何必拘泥呢?如此一拘泥倒显得有些物极必反了。
见到黛玉说得在理,探春就连忙附和黛玉说:“这话正是。”探春之前就送黛玉一个潇湘妃子的雅号,就有情爱的意思,如今又在这个问题上支持黛玉,她真的就是黛玉的好闺蜜,不仅心意相通,还支持黛玉。此时,黛玉听了探春的话,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的高兴。
其实,这个时候,探春说话也是没什么分量的,毕竟她们受李纨管教。李纨评价他们的诗作可以一锤定音,这个时候,有关思想问题,她也就更加具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了。李纨站出来说宝琴写的后两句诗要重写,则宝琴一定要重写。李纨她年轻守节,深受贾母王夫人敬伏,被嘱咐负责管教好大观园里的姐妹们,李纨就是她们的精神导师啊。
李纨,“槁木死灰”一般,审查薛宝琴的二则似乎很是不合时宜的“新闻稿”,她又会给出怎样的尺度,她是否觉得很是低俗,有伤风化,有伤女儿们的纯洁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李纨不但不反对,还大力支持。她与黛玉探春组成联盟,枪口一直对准薛宝钗。她更是少有的发表了一次长篇演说。
首先,她肯定了宝琴不是虚造,肯定眼见为是的可贵。虽然无考,宝琴亲眼见过那些实实在在的人们好事造出来的古迹,也就无妨。而世界上又有多少文化不是人为造就出来的呢?
其次,李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支撑自己的不必死守考据的看法。她说的就是关羽的例子。关羽的坟墓到处都有,但是到底哪一处是真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的一片心。大家敬爱关羽才那样,何必去钻牛角尖。贾母骂邢夫人过于三从四德,宝钗这里则是过于讲究女德,比李纨还甚,也确实有钻牛角尖的味道。
再次,李纨深入问题核心,继续黛玉的话语,她陈述:除了戏本,还有说书、唱戏、求签等文化活动,也经常会触击到此类外传里的一些故事或人物。之后,她又进一步说,日常生活中,男女老少,俗语口头,关于此类故事,人人皆知皆说。
如此早已无妨的事情,薛宝钗却一直纠结着,不说她矫揉造作,也该说她矫揉造作了。再次感叹,林黛玉评价人物总是一针见血。
只是,也不能说李纨多么的开放,若有人真去看《西厢记》与《牡丹亭》的词曲,她也是一万个反对的。只是她通变故,能够把握好为人与处世的尺度。
因此,我们说钗黛合一,做的始终都会只是一个最美的一厢情愿的白日梦。林黛玉跟薛宝钗再要好,跟她走得再近,她始终都还会是至纯至真至善的林黛玉,薛宝钗也一直都只会是那个让人难以真正亲近的薛宝钗。这已经不是孰是孰非问题,而是一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的不同。林黛玉天生是美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她的本质丝毫不会被污染。薛宝钗天生不懂人间情,孤独一生,是她命运里的必然。喜欢此文,欢迎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珍爱红楼梦。作者微博:@与心幽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