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理解《社戏》深层意蕴的密码——《社戏》教学设计-j9九游会登录入口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你读完《社戏》之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
师: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特别羡慕这一群小朋友们。对于他们这种生活特别神往,有和我有一样感受的,请举手。说说你们羡慕他们什么呢?
(学生自由谈)
师: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大多数时候很忙碌、很焦虑、很紧张,我也免不了这种状态。我最羡慕的,是他们那种舒展的状态。请在课文中画出写“舒展”的句子。
图片
【屏显】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图片
二、品鉴“舒展”
师:我觉得,迅哥儿那夜的快乐,就是从“身体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一刻开始的。“身体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请你用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自由谈)
(在旁边板书“舒展”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师:我们细细品读下面几段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迅哥儿的舒展的。首先,我们配上舒展的音乐,用舒展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几段文字——
图片
【屏显】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图片
师:你从哪些文字里感觉到了迅哥儿的舒展?
(学生自由谈)
师:迅哥儿觉得最最舒展的状态是怎样的?
预设: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师:舒展就是忘记自己,消散在夜气中,与自然万物同在。这种感觉真是奇妙!现在,我们知道了,人舒展的时候是这样一种状态:他的感觉器官都舒展开来了,异常敏锐,对世界的感知变得丰富和细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常被我们忽略的两种感官,也被唤醒了——
预设:嗅觉和触觉。
师:看来,当一个人开始用鼻子、皮肤感知、触摸世界,大概就是处在比较舒展、安静的状态之中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的句子的长度?
预设:句子很长。
师:一个句子变长,是因为使用了大量形容词。而大量形容词的使用,正说明着感官的细腻、精微。这个句子里,有些形容词,使用得特别精妙,你发现了吗?
图片
【屏显】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图片
预设1:“淡黑”用得准确,写出了夜色中的山的颜色。
预设2:“踊跃”用得准确,写出了人在船上所看到的山的情状。
师:看戏前,还有什么地方也让你感觉出了迅哥儿的舒展?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预设1: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预设2: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
师:那这一夜,你觉得,迅哥儿有没有不舒展的时候?
预设:看戏前,因为没有船去看戏,迅哥儿很着急。(找到这些写着急的句子。)
师:那写这些着急,对于写这一夜的舒展有什么帮助呢?
预设:看戏前的着急、焦虑,和后文的舒展形成了一种对比,也使文章有了一些波澜。
师:那一夜,你觉得迅哥儿还有没有不舒展的时候?
预设:戏不好看,很多遗憾……
师:好不容易来看戏,戏却这样无聊,迅哥儿的感觉,到底是舒展轻松的,还是烦躁焦急的呢?想好你的观点,然后从文章中间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图片
【屏显】

戏不好看,迅哥儿的心情是舒展轻松的,还是烦躁焦急的?

图片
预设1:烦躁的,作者写了迅哥儿的疲倦,大家的叹气……
预设2:舒展的,因为他和小伙伴的心情都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兴高采烈。
师:虽然戏不好看,但迅哥儿的心情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来写迅哥儿的心情仍然很好,你会怎么写?在这后面加一句话。
图片
【屏显】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图片
(学生自由写)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图片
【屏显】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图片
师:还可以读得慢一点,更舒展一点。
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迅哥儿的心情仍然很好、很舒展?
预设:作者通过写小伙伴和之前一样踊跃的兴致、一样娴熟的开船动作,写出了大家的心情舒展;又通过我眼中的景物,仍然和初来未到时候一样缥缈、梦幻、美好,写出我的心情的舒展。
师:这种写心情的方法,我们叫——
烘托

图片
【屏显】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图片
师:继续,后面还有这种用景物烘托描写烘托舒展心情的句子吗?
学生自由谈。
图片
【屏显】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图片
师:在宛转悠扬的笛声中,迅哥儿觉得自己舒展得要弥散在夜气中。那么,在这响亮的水声和飞溅的浪花中,迅哥儿又会觉得怎样呢?请补写一句比喻句。
图片
【屏显】

在这响亮的水声和飞溅的浪花中,我……

图片
预设:在这响亮的水声和飞溅的浪花中,我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在水中自由出没。
师:你看,这就是孩子啊!只有孩子,才能如此舒展,如此自由,忘记自己,忘怀得失。如此美妙的一夜,怎么能不让人终身怀想呢?难怪作者要在结尾这样写了,我们读——
图片
【屏显】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图片
师:让迅哥儿觉得舒展的,除了看戏、吃豆,还有什么呢?
预设1:还有小伙伴们的陪伴和优待。
预设2:还有平桥村舒展的人际关系。在这里,一家的客,就是全村的客;在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在这里,小孩子偷豆不会被当作偷,而是“摘”,人际关系很舒展。
师:六一公公的豆被偷了并不生气,反而还因为迅哥儿说了他的豆好而感激起来;那么,八公公会到底有没有发现他船上的柴和盐少了呢?八公公是不是和六一公公一样舒展、友善呢?
预设:航船是村里唯一的一只,是八公公全部的生活来源,他却肯借给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晚上开到五里远的赵庄去,柴和盐被用了也不计较,这也是真正的舒展。
师:作者用一句“并没有听到关系八公公柴盐事件的纠葛”,轻轻巧巧地写出了八公公为人的舒展,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如果说,作者写六一公公是明写,是正面描写,那么写八公公就是——
预设:暗写。侧面描写。
师:文章中间还有一个暗暗地写的大人——阿发娘。我们想象一下,第二天,六一公公走了之后,孩子们仍然在钓虾,这个时候,阿发娘提着一篮子豆走了过来,她和孩子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在练习纸上写一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整体氛围。
图片
【屏显】

阿发娘提着一篮子豆荚走过来,有些豆荚绿油油、圆鼓鼓的,有些已经发黑了。

图片
阿发娘:阿发,你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是不是你带人偷了我们家的豆?没有豆,你吃什么、喝什么呀?
阿发:
双喜:
阿发娘问迅哥儿:
迅哥儿:
阿发娘:
阿发娘走了,我们继续钓虾,直到母亲喊我回家吃饭。
(学生写作,然后交流)
三、拓展延伸
师:迅哥儿在平桥村的生活,是舒展的。那么,在鲁镇,迅哥儿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谈)
图片
【屏显】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图片
师:这个句子,使你想起了《朝花夕拾》中的什么场景吗?
预设1:五猖会
预设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大概鲁迅儿时常常为念书、背书所苦,爸爸逼着念,老师逼着念,所以到了四十多岁写《社戏》的时候,还不忘顺带一枪(屏显鲁迅杂文中常有这样一种写法,在集中论述某一问题时,偶尔横插一句,不动声色地对其他人或事予以讽刺,这种行文技巧鲁迅称之为 “顺带一枪),讽刺一下这种强迫孩子们背书的教育。你能从这个句子中读出讽刺的味道来吗?我们通过改动之后的句子来比较。
图片
【屏显】

原 文: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图片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给出讨论的支架。
图片
【屏显】

改文一: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又得到了优待。

改文二: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改文三: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了。

图片
(学生自由谈)
预设1: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更重要。
预设2:没有标点符号,体现小孩子念书的有口无心,侧面写背书的枯燥。
预设3:书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在平桥村真实存在的。
师:作为联通迅哥儿鲁镇生活和平桥村生活的一个人——母亲,在平桥村的时候,是和父亲一样严苛,还是和其他人一样舒展呢?试着从字里行间找答案——
图片
【屏显】

外祖母和老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

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图片
预设1:“便”不再驳回。
预设2:但“也就”高兴了。
师:因为舒展,所以,那一夜,她放下了她的担心和焦虑,她同意了迅哥儿和孩子一起去看戏,而没有——
(学生自由谈)
师:想到这是一位一百年前的母亲,我就觉得鲁迅的伟大。鲁迅塑造这样一位舒展的母亲,是妙手偶得还是深思熟虑呢?
(学生自由谈)
师:鲁迅在1919年10月的杂文《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说——
图片
【屏显】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图片
师: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用《社戏》中母亲的所作所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
预设: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成全孩子,让孩子在舒展的状态中生活。
师:舒展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舒展的孩子是怎样的?就是像平桥村的孩子们一样——
(板书:自由生长)
师:夜晚,无疑是黑色的,但真的,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平桥村的那个舒展的夜,因为带着自由生长的希望,所以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绚烂、最光明的篇章。
四、作业布置

读《社戏》的全文,联系鲁迅时常所感受到的“四面的高墙”“碰壁”,和同学们讨论,想一想,鲁迅为什么特别喜欢这种“舒展”的状态?试着写出你对鲁迅笔下的“舒展”一词的新的理解。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