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疫情反复,多地停课,又是一个“多事之春”。
很多地方又开始了网课,对孩子,对家长,对老师,都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两年前,录制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课,去年,参与了省线上教学资源的录课,也是为了备好所有的线上课程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我们这里还在正常上课,但防疫形势也很严峻。
两年前,陪当时六年级的姐姐上网课,写下了一些文字,希望这些经验,永远都不会再用上。
图片
陪女儿上完一周网课,从心存疑虑到摸出门道,从迎接挑战到逐渐适应。梳理出一些做法,记录下来。
开课前,造氛围
网课在家上,地点先定好。定下了就从一而终,不要今天这里明天那里,孩子的心收住就紧紧攥着,你一松她就散。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家的安排是:在客厅,把餐桌改造成大课桌,母女仨一起围桌而坐,听课设备选择用笔记本(因为没有电视)。
另外,因为省资源平台已经把一周的录播课都放上去了,所以我们的听课时间不固定死,一般比电视频道播放的时间迟,这样妈妈可以先看下班级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课的重点。
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孩子整个上网课的过程都在眼皮子底下,不用偷偷摸摸找借口去瞅她在干啥。一节课听完,笔记本一关,作业本摊开,一鼓作气写好,不给拖泥带水的时间。
为了更加营造学习的氛围,把靠墙的餐桌拉开横放,跟孩子面对面坐。她听课,妈妈看书,她写作业,妈妈敲字干活。虽不在教室,也要有“学习共同体”。
对妹妹,也是严格要求,在姐姐听课时,必须噤声。小的倒也自觉,有时被上课内容吸引凑过来看两眼听两句,不感兴趣了就一边玩玩具,相安无事。
图片
图片
第一天,先观察
网课第一天,尽管是“资深老教师”的妈妈,也没有越俎代庖,在一旁指手画脚。
只是观察,观察她上课的状态,观察她在听课过程中的小细节。哪怕有焦虑也先忍着,比如英语是全程英文授课,妈妈听着像天书,有点紧张小朋友能否听明白,从表情去观察,感觉应该还行。
第一天的听课,发现她有自己的方法:
语文20分钟的课她听了近40分钟,因为不时要暂停,停下来在书上圈画、记笔记等。
数学一路畅通,可能第一课内容简单,她全程都是边听边做。课听好了,书上的练习和《基础训练》上的习题也做好了。
英语听得很放松,也很入神,听完课后再跟着老师推荐的课本点读小程序练读一遍,好像还不过瘾,又自己把书往后翻看着乐着。
第二天,提要求
第一天的听课虽然还算顺利,但孩子整体感觉还是比较松散,和放假舒服的状态区别不大。这是把网课当作看电影,一天两天没关系,一周两周肯定出问题。
第二天上课,先把老师发布的作业要求告诉她。有预习任务就先完成了再听课,听课笔记要记些什么?听完课作业在多长时间里完成?都一一规定好。
再听课时,就规矩多了,不是把自己当看客,而是学习的参与者。老师读,你就要读;老师问,你就要想;老师考,你就要算。一个环节也不能少。
第三天,给激励
班级群的小程序早就建好,每天作业拍照上传也还正常。但毕竟不是跟老师、同学面对面,她自己听好课,作业完成就觉得没事了,剩下的都是老母亲拍照、上传,甚至老师的点评反馈都是妈妈代为转达,她还爱理不理。
幸好,费尽心思的老师开始每天推荐优秀作业,就好比当堂表扬某些同学。且,这些优秀作业是所有家长同学都能看到的,立刻把手机扔给她,自个儿品,细细品。
请相信孩子的自尊心。第三天的课堂笔记、作业完成又进步了一些,赶紧及时鼓励“你看,我就说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吧!”老师真推荐了她的作业,妈妈再趁热打铁表扬一通,小朋友喜滋滋乐呵呵,劲头也更足了。
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采用实质鼓励,比如我们家,就是奖励她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
以上,是宏观调控,掌握大局之方法。具体到每门学科,也有一些小方法,后面会说。
其实,网课从一个多月前成为争论焦点,被大家视为洪水猛兽开始,真正最没底的,还是学生。他们未成年的心智,要去突然面对这样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学习方式,还要背负巨大的压力——
“网课上下来,你是要成为一匹黑马,还是要成为陨落的星辰?”
天晓得,孩子们哪想到什么马呀星的,尤其是小朋友,他们真的只想到学校里,和好伙伴疯一疯闹一闹,再听老师管教一通啰嗦一番,这是他们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过的生活。
那么,这个阶段,作为家长怎么办?你只盯着娃的缺点,是无济于事,自己气个半死,还是自讨苦吃。孩子上网课,真心不容易。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帮帮他,再帮帮他。
怎么帮?给方法。
不要苦口婆心,就是告诉她:你可以怎么做,不行的不会的,我们一起来尝试。
首先,说语文。
网课的形式对语文学习有一定限制,缺少了思考和理解的过程。拿我们家听的六年级课来说,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要上三个课时,教学程序精心设计,老师讲解清晰生动,但是学生没有了交流的机会,听课就是一根笔直的线,没有弯弯绕要去解。
孩子也认认真真记笔记,第一天听完,书本上画得密密麻麻。便和她交流,有没有更高效的笔记方法?现在的听课是老师一直在往下走,就需要自己迅速整理出讲课的重点,获取重要的信息。这个能力对即将进入中学的孩子来说,还真的是必须要锻炼的。
图片
听课笔记
图片
建议她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理提纲。给她几个示例,鼓励她大胆去试,做成什么样都不要紧,关键要厘清思路,如课文的结构、顺序、写法、详略等方面。
第一课尝试成功,孩子自己很有成就感,第二课继续,就熟练、轻松多了。
小插曲:
一开始她有点不太愿意弄,觉得要写要画很麻烦。妈妈一边做饭一边跟她聊天——
“你知道哪本书最适合做思维导图吗?”
“什么书?”
“《哈利·波特》啊,以哈利为中心,朋友、家人、导师、敌人等等四边扩散开,那么多的人物一下子就清楚了。”
“哈哈,这个好!而且他的朋友和家人之间也有关系。”
“对啊,用思维导图一下就把错综复杂的关系理顺了呢!”
“妈妈,我发现《明朝那些事儿》里也有很多这样的图表呢!”
抓住她的兴趣点,如果一上来就推荐给她学习用,可能会反感,推荐给她看课外书用,就是真好玩了。
图片
图片
还有阅读。
第一课上完,老师共推荐了三篇课外阅读的文章——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汪老的书家里有,另两篇小朋友也都看过,但这样单纯把这三篇文章作为课外拓展,看一遍就完了?
阅读它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小朋友捧着汪曾祺的《人间至味》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又给她一种方法:做群文阅读记录单。把四篇文章(包括课文)放在一起比较,列出三个点:主要内容、语言风格、体会到的情感。
图片
还是先聊啊,聊作者,聊文章,聊吃的,聊玩的,这一番聊,花了近一个小时。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格,但四篇文章的阅读就串起来了。也让她知道,不同作家的同主题文章、同一个作家的不同文章,都可以放在一起这样读,才有意思。
阅读和理解给了方法,渗透了,突破了,常规作业不用操心。
接着,看数学。
听课过程非常重要,老师说每一道题,必须暂停,自己先算,然后再对照老师的讲解去检查。打消她第一天的自大轻狂,以为啥都明白似的。
简单的负数之后,又是“折扣”,又是“成数”,又是“税率”,妈妈都有点犯晕,哪能掉以轻心。只要不是很懂,就必须琢磨清楚。
课后的习题要求计算准确,一旦犯错则必罚,不许马虎冒头。六年级了,马虎不是理由,或者是概念不清,或者是心不在焉,都该罚。
对照班级老师给的标准答案,妈妈化身数学专家,红笔批改习题,看到全对的作业,对她也是一种很大的肯定。
最后,讲英语。
一周课上完,据娃自己反馈,最喜欢上英语课。有视频有动画,有唱歌有跳舞,妹妹都给吸引过来,是真有趣。
但最重要的,还是每天的跟读和练读。再对照老师发到班级群里的学习资料(相关语法),整理英语的学习笔记,再完成写话等练习,录下语音发给老师听。
妈妈虽教不了,督促和检查还是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