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灵感设计|《青山处处埋忠骨》一二课时全-j9九游会登录入口

一、教材分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情感是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五年级学生己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本篇课文的时代背景较为久远,且学生缺少痛失至亲的情感体验,会造成理解困难。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计划在教学中加人引导资料,并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强化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既是一位平凡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引导学生在感悟人物情感的同时,体会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迁移运用该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前需要布置学生搜集了解关于毛泽东、毛岸英生平以及抗美援朝相关材料,课后布置学生拓展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章,课内外结合,加深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彭、拟、赴、殊、踌、躇、黯、革”8个生字,规范书写“泽、彭、银、炼”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课文,重点理解描写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段,体会主席的情感,同时学习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仿写。

三、教学准备
1.搜集了解关于毛泽东、毛岸英生平以及抗美投朝相关材料。
2拓展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奠定基调

(一)同学们都喜欢课外肉读,谁能和大家分享你对毛泽东、毛岸英及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
(二)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是开国领袖,也是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1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去了解主席在家国情怀中的伟大抉择。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文本所描述的人物及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毛泽东、毛岸英及抗美投朝的资料,初步了解感受本篇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初步了解毛泽东及毛岸英的生平,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读写宇词,概括文意

(一)朗读课文,要求读谁字音、读通句子。
(二)出示词语,指导认读、识记。
彭德怀 锻炼 眷恋 黯然

拟定 奔赴 特殊 踌躇 马革

1指导规范书写“锻”“炼“2个生字,展示评议。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两部分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进行规范书写,梳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训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句段,体会情感

(一)抽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知晓电报内容。
(二)出示自读提示,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
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毛泽东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主席的心情,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句段旁边。
(三)交流理解。
句段预设一: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1.引导发现:你关注到了哪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季羡林《怀念母亲»片段,帮助理解。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怀着不全的灵瑰,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一季美林《怀念母亲》
3.想象画面,把文字读丰富。
句段预设二:“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什么是“喃喃”?你从这喃哺中体会到主席
内心怎样的情感?
2.岸英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到相关描
写。
3.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毛岸英的生平经历:岸英1922年10月出生
在湖南长沙。1930 年10月母亲被捕入狱,岸英也进了牢房,亲眼目睹了母亲酒牲的惨烈;
1931年4月起,岸英带着弟弟们在上海街头
流浪了整整五年,期间做过学徒,拣过垃圾,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3年赴苏联学习;
1941 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被批准去军校
学习;
1943 年进入军事院校学习,曾转战欧洲战
场;
1946 年回到延安去乡村劳动;
1950年在工厂任职镀炼;
1950年10月,主动报名赴朝鲜参加抗美援
朝战争。
4.标点符号也关情,仔细看这三处标点,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四)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层次对话,从而获得感情共鸣。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本文最大的特色,因此,重点抓住这三种描写进行品读,在品读中充分凸显“品”和“读”的功能,通过想象画面,情感朗读,引桥资料介人等多种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丰富情感体验,感受文字的魅力,掌握描写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四、入情朗读,小结收获

(一)出示朗读方法提示,指导学生读好第四
自然段。
朗读小技巧:
1.注意正确停顿。
2.做到重音明显(抓住关键词)。
3.把握好节奏(低沉、较绥)。
4.融人自己的理解,读出画面感。
(二)小结本课。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习朗读技巧,把自己的理解融人朗读中表现出来,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次感受人物的情感。方法是桥梁,理解是核心,保证了朗读指导的有效、扎实,也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进一步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直接导人新课,让学生迅速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二、抓重点句,引学品读

(一)朝鲜前线又发米两封电报,内容分别是什么?
(二)接到电报,主席是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了、第8自然段,画出描写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试着体会主席的内心情感,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三)交流讨论:
预设句段一: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米,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尽的眷恋。
1.引导想象:如果你在主席身边,你看到主席的眼眶、眼睛、脸庞是什么样的?
2.此刻,有两种声音在主席心中盘旋,第一个
声音说?
3.作为父亲,主席多么希望再见岸英最后一面啊,他能办到吗?说说理由。
4.补充资料,深化理解。
毛泽东在战争中牺牲的亲人: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在新疆被敌人杀害,年仅36岁。
小弟弟毛泽單(1905-—1935),在瑞金作战时牺牲,年仅30岁。
妻子杨开蒸(1901-—1930),在长沙做地下
党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后杀害,年仅23岁。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时酒牲,年仅19岁。
过渡: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主席说一
预设句段二: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哪句话最打动你?说说理由。
2.做出这样的决定主席是出于什么考虑?他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表现出主席的伟人
胸怀。
预设句段三: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日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1.说一说“踌躇”的意思,为什么踌躇?
2.这一签,意味着什么?
3.补充资料,理解主席的爱子情深。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意外发现
平时对个人物品完全不上心的主席,衣橱里叠着整整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项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衣物⋯⋯

4.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进一步深人毛泽东内心,感受毛泽东凡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让毛泽东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渐渐丰满起来。)

三、学以致用,迁移仿写

(一)迁移仿写。
这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夜,请发挥你的想象,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还原当时的场景。
(二)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依据
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补白,补上课文言语、情感、意境的空白,通过发现“没有”,了解其“有”,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完整。通过想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写下毛泽东这辗转反侧、难以人眠的一夜,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周密,同时迁移运用了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扎实完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学目标。)

四、理解批示,升华主题

(一)理解批示。
一夜的银转发侧、难以成眠,这一夜的热泪长流、悲协衰切都化作电 文稿上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升华主题。
像毛岸英这样的英雄志士还有千千万万,仅
抗美援朝战争中辆牲的战士就有数十万多人,他们长眠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国士,换回了和平,诠释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无畏气概,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对英雄的敬仰与缅怀。
(设计意图:通过毛泽东的批示,感受主席领袖的胸怀,丰满人物形象,感受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为了捍卫国士做出的牺牲,深化文章中心,激起学生敬爱领袖、热爱祖国的情怀。)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