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宗璞散文《好一朵木槿花》教学设计-j9九游会登录入口

【教学设计】
一、诗词导入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观察毛主席和陆游的词,说一说,这两首词中的梅,哪一种更为生动?为什么?
预设:毛主席词中的梅,有“报春”和“笑”的动作,而且“报春”这一行为,与人产生了联系,更为生动。
总结衔接:毛主席词中的梅,仿佛从诗中走了出来,来到我们面前,给我们报告春天的好消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也有一朵要从文字中走出来的花。
提出核心问题:请大家先朗读第15自然段。思考:这朵花为什么要对我微笑?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木槿花态度的变化
2.按作者对木槿花的态度,为文章分层:轻视(第1、2段)、惊喜(第3-8段)、震撼(第9-15段)、期待(第16-19段)。
三、分层次细读文本
1.朗读第一层文本,思考:这时的木槿花会想什么?(朗读指导:语气平和,读出“平庸”之感)
预设:(1)别的花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因其能食用。感到自豪。(2)我从未仔细看过它,它觉得难过/无所谓。(这里是讨论点:当我不理睬它时,它的感受应该是怎样的?)
2.朗读第二层文本。(朗读指导:此处有先抑后扬,第4段低沉,第5段要读出惊喜之意)
思考:木槿花过去在路上开有紫、红、白等色,作者未曾仔细看,为何现在不光愿意看了,而且还感到惊喜?
预设:因为作者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引导/总结:人在春风得意时,往往沉溺于自我。反而是人失落痛苦时,更容易看见平时忽略的东西。比如:小孩子被父母责骂之后,玩一块橡皮都能玩很久。(可让学生举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3.朗读第三层文本。
(1)重点朗读“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两句。注意情感上要有递进,读出悲壮的情感。前半句“土埋大半截了”读出悲伤、沉重,后半句“还开花”读出震撼、喜悦、敬佩等意。
(2)思考:为何在作者看来,这花如此悲壮,但花儿却还对作者笑?这花为什么对我微笑?
(3)预设:花儿想鼓励我/花儿终于冲破泥土,迎来绽放,达成了目标,因而高兴地笑了……
(4)总结: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高渐离送别荆轲的场景。高渐离觉得荆轲悲壮,因而表情严肃,但荆轲却是笑着离开的。悲壮之人,自己却并不觉得悲。这便是悲壮的来源。悲壮与否,都是在别人看来,在自己看来,唯有心中的目标和信念。这花就是如此,别人觉得它平庸也好,觉得它悲壮也好,都不会影响花的信念:它要绽放。
4.朗读第4层文本。(朗读指导:读出意犹未尽的期盼之意,特别要读出“它不再来”一句的失落与缅怀)
提问:我们已经与这木槿花相识了三十分钟,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这花震撼了作者吗?
预设:这花不惧怕苦难的精神震撼了作者/这花对他人的眼光、对环境的苦难毫不在意,它只随着自己的心愿,当它要开花时,它就要努力开花。它不想开花时,哪怕枝繁叶茂,它也不再出现。它的这种独立的精神,震撼了作者。(对应第13段最后一句“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5.布置课后作业
文中的木槿花,仿佛已成为作者的一个朋友。本文以作者的视角,按照“轻视、惊喜、震撼、期待”的顺序来写作,请你站在木槿花的视角,改写这篇文章。注意要涵盖这四个阶段。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