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鱼我所欲也》解析-j9九游会登录入口

考点:文学常识

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题目是编者加的。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考点:课后注释

⑴[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⑵[恶]讨厌,憎恨。

⑶[患]祸患,灾难。

⑷[辟]同“避”,躲避。

⑸[如使]假如,假使。

⑹[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⑺[是心]这种心。

⑻[丧]丧失。

⑼[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⑽[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⑾[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

⑿[蹴]踩踏。

⒀[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⒁[万钟]优厚的俸禄。

⒂[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⒃[辩]同“辨”,辨别。

⒄[何加]有什么益处。

⒅[奉]侍奉。

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⒇[得]同“德”,感恩、感激。

(21)[与]同“欤(yú)”,语气词。

(22)[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23)[乡]同“向”,先前、从前。

(24)[已]停止。

(25)[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考点:重点译句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答案】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可以用来保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⑹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答案】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答案】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⑽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答案】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⑾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案】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

⑿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答案】用踩踏过后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可是有的人见了)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这样)优厚的奉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⒁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答案】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⒄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

⒅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考点:课后习题

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理解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答案】类比:舍生而取义。

正面: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反面:所恶有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

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答案】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第1段称“是心”,第2段称“本心”。“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三、辨析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虚词,比;虚词,对。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

【答案】实词,做;虚词,为了。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答案】实词,给;虚词,表示推测语气。

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答案】可以举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秋瑾、李大钊等人的事例来谈;理解“舍生取义”的现代意义,既要思考这一精神的永恒价值,也要注意当代社会生活情境、伦理取向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总之,无论是在孟子的时代,还是在今天,“舍生取义”都是有条件的,受具体的社会情境制约。

五.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用原文回答)

本文提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而“                  ”则是应该停止的行为 。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本心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023:中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注】①曹公:即曹操。文中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②白马:地名。③封:封存。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彼各为其主

c.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及羽杀颜良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介词,比/介词,在;b.动词,做/介词,为了;c.副词,才/动词,是d.动词,等,等到/动词,等,等到;故选d。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

【答案】(1)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2)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勿丧:不丧失。丧:丧失。耳:罢了。(2)重点词语:禽:同“擒”,捉拿。以: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拜:授予官职。偏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

3.由(甲)(乙)两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答案】当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做人,要舍生取义;根据乙文“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和“曹公义之”可知,关羽明智曹操对他不薄,仍然追随刘备,体现了他的“义”举;据此,可提炼为“舍生取义”或“重义轻利”。

4.运用日常生活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甲)文中孟子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答案】示例 :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同样,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只要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明抽象的道理,使之变得浅显易懂即可。示例: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吃苦受累,历经磨砺,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进攻白马,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⑥货:财货,这里指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⑵汝愚之甚,蔽之甚  蔽:          

【答案】(1)辟:同“避”,躲避。     (2)蒙蔽。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解释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作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注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特点,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注意课外文段中的词语在课出内出现时的解释。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⑵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答案】(1)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

(2)你(平日)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呢?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总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示例:人要学会取舍,否则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解释】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

【乙】文参考译文: 

永州的人们都善于游水。有一天,江河发大水,有五六个人乘坐一只小船,横渡湘水。到了江心,小船漏了,人们都下水泅渡。其中有一个j,-尽js游却游不出多远。他的伙伴们说:’你长于游泳,在我们这些人中游得最好,今天为什幺落后了呢?回答说:’我腰缠一千个铜钱,太重,所以落在后面。’同伴说:’为什么不把这扔了呢?那人不做声,摇了摇头。不一会几,那人越发游不动了。那些已经渡过河的人在岸上大喊大叫地说:’你太愚蠢了,太糊涂了!眼看就要淹死了,还要那钱干什么呢?’那人又摇了摇头,就这样淹死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abc.正确;d.有误,句意为: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朗读节奏为:此之谓/失其本心。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          b.死亦我所  (讨厌,憎恨)
c.所欲有甚生者 (在)             d.所识穷乏者我与(获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a.有误,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b.正确;c.有误,句意为: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于:比;
d.有误,句意为: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选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用当时难得的食物(鱼与熊掌)设喻和类比,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选文②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反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选文②段中分析了“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三个原因,其中“宫室之美”指国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的理解。a.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b.正确;
c.有误,这是从正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d.有误,都是指自家方面。故选:b。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①不仅贤明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是贤明的人能够保有本心不丧失罢了。②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字词:非独,不仅;是,这样的;心,思想。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重点字词: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句意: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5.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

【答案】“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心)。

【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答案】d

【解析】a.益处/增加;b.贫穷/穷尽,走完;c.侍奉/供给,供养;d.这样。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之     山水之间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所恶有甚于死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答案】

【解析】a.代词,代指前面的“是心”/结构助词,的;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比/在;d.停止。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答案】a

【解析】a孟子主张人性本本善。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