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目标
1.运用结合语境、形声字特点等方法,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8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巍巍中华”等8个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稳固的汉字审美意识。
2..通过诵读、感受、理解、欣赏等方式,初步感受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part 02评价设计part 03学与教活动设计
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情境创设:同学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是否感到无比自豪?本单元,让我们做中华小小传颂人,接下来,让我们踏上第一条传颂路线——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中华小小传颂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让学生调动已知认识生字,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二:归类识字,汉字解密
1.说一说这三个偏旁分别与什么有关。
氵:涌 浓
阝:隔 陆
山:峰 峡
部首“阝”解密: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字经历了多次演变。让我们一起中国美食去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吧!阅读“阝”这一偏旁的演变,说说“阝”与什么有关。
2.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3.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州(zhōu)、族(zú)。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齐”字是六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相似的字:川、州。难写的字:族。
(3)重点讲解。
“奋”的横要短,撇要长。
设计意图:
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比较多,除了随课文识字外,引导学生从地名中找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生字。先观察字形,巩固读音,再选出难写的字,让学生记住字形,指导学生书写,达到记住字形、书写美观的目的。
活动三:诵读感悟,理解字义
1.要求:朗读感悟 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朗读本文的时候,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课件出示3、4)读“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读课文,说说你从文字中想到了什么。
①当你读到“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时,请你说一说你对这些地方的了解。(课件出示5)
生: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生:长城全长63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生:珠穆朗玛简称珠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生:台湾是祖国的领土,我们和台湾人民是同胞兄弟姐妹。
②请读下面的内容:(课件出示6)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请你说一说,你从加点的字中读出了什么?
生:奔,让我似乎看到了黄河的水,波涛汹涌,直奔天际。
生:涌,让我仿佛看到了长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生:长,让我好像看到了长城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的样子。
生:耸,让我就像看到了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雄姿。
③“各民族情谊浓”,你知道我国有多少民族吗?
生:56个民族。
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有谁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名称。
生:汉族。
生:苗族。
生:水族。
师:大家将自己知道的民族写在本子上。
学生书写。
老师讲解:中国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的人相对来说较少,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④请你给台湾小朋友说一句祝福语。(课件出示7)
生:祝台湾小朋友学习进步。
生:祝台湾小朋友健康成长!
生:……
⑤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大家一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努力学习,将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生: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总结:是啊,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我们一起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中国!希望同学们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
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对文本更加熟悉,带着感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学生交流对祖国山川河流等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祖国的印象。长江、黄河、长城……都是祖国的象征,“奔、涌、长、耸”等词,概括了这些事物的特点,是理解它们的字眼,学生掌握了这些词,也达到了目标要求。由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而引出中华民族的介绍,同时介绍祖国的宝岛台湾,表达对台湾小朋友的祝福,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四:拓展积累,咏唱中国
拓展课后题第三题读一读记一记以及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在此基础上再次咏唱《神州谣》。
设计意图:
在咏唱中升华学生对祖国河山、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