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教高中时的教学反思九篇-j9九游会登录入口

1

文章不是无情物。这样一篇为人称道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感念父亲及对自己过去不理解父爱而今懊悔不已的真挚浓厚的感情。这样的写作过程,是“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有感而发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尽可能挖掘、捕捉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动情瞬间。(2018.09.11)

2

往往是很熟悉的事物,我们却视而不见。写作其实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e·bombeck的《父亲的爱》道出了我们为啥会忽略父爱的真正原因:“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因此要教学生不仅会写最熟悉的人物,而且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琐事。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2018.9.23)

3

朗读是一项很好的训练,既有训练功能,又有教育功能,一篇好文章可以读得荡气回肠,或慷慨激昂,或温情脉脉,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读书明理。阅读佳作美文,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就会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从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学会做人。(2018.10.20)

图片

4

刚读了一篇文章《母亲,我怎么让你等了这么久》,感人至深,读完不禁潸然泪下,甚至泣不成声。学习语文,需要一颗感性的心,一种对文字的敏锐感知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机会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的阅读,帮助其发掘阅读的价值,爱上阅读,爱上思考,爱上感悟。(2019.1.20)

5

本次高三期末考试,有略带创新意味的题目“如果你是《光明日报》中国故事的栏目编审,说说你选择这篇文章的理由”。近年来的高考题越来越跳出传统框架,体现创新思维,所以平时训练的所谓做题技巧、得分攻略等在此捉襟见肘。这类题目考察的其实就是对文字的细致感悟能力,让爱读书,会读书,爱思考的孩子得高分,反之得低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以,坦白讲,语文老师应该做孩子的阅读引导者。(2019.1.22)

6

从大的方向上说,阅读无非分两类:现代文和文言文。且说一下文言文。为学生精选一些篇目,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开始,跟学生一起读,读完了一起谈论,一起做笔记,一起聊感悟,这样的过程难道不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提倡的吗?比如,今天下午两节连堂,完全放给学生,阅读《庄子·齐物论》,版本就选择中华书局的黄皮书(形式可以再斟酌),课余作业就是读完这篇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开读书交流会,形式上在教室围成圆桌(可安排零食饮料)。要求每个学生谈至少一点(内容角度多少全部不限)。(2019.1.22)

图片

7

再说一下现代文。同样按照以上流程,与文言文的区别是不限读的篇目,事先给学生推荐一堆书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交流会的形式不变。将整个学期的大部分课程如此安排,是否可行?我能够预料到,一定会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确实,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这种做法的可行性还需要论证,也说明了教育改革步履维艰。(2019.1.22)

8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两条腿,除了阅读,另一条是作文。爱阅读、爱写作就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信条。诚然,作文要得高分,既要内在的文笔,也需要一些训练过的技巧,但根本上还是阅读的积累,练笔的积累,敏感捕捉文字美感的积累。因此,从阅读到写作其实是一个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过程。(2019.1.22)

图片

9

国际部高二学生的教学到现在可以告一段落。这一学期的任教总结来说,就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好在喜比忧多。忧的是我始终没能让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有大的起色,这次期末考试,我已经把所有的题目都设置成复习的内容,等于学什么考什么,但是仍然发现他们是吊儿郎当,无所事事,麻木不仁地对待复习,失望中略带忧伤。喜的是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慰藉。他们有纪律意识,他们有礼貌,他们会主动配合我的课堂,他们偶尔也会自责、羞愧,他们是我现在惟一的学生,甚至让我懂得了去爱学生。我才发现,学生真的是老师的精神支柱。我要让自己记住,无论学生学习好坏,无论他们行为习惯好坏,只要他们品质没问题,我就该爱他们,对他们有耐心,要知道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他们会给你笑脸,给你快乐,给你慰藉,给你希望,给你前进的动力,给你看清生活本质的机会。(2019.1.22)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