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文化常识-j9九游会登录入口

关于文体:《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为南朝鲍照所独创。歌行体诗歌的篇幅可长可短;并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刻画人物、记录言谈、发表议论、抒发感慨于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中途可以换韵;句式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其中,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以“吟”命名的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等;本文中的“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物、事等。

关于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谥号“文”,世称“文白公”。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创作要反映时事,并且是要为现实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感叹时世、反映应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诗作很多,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其他常识:      

①元和:唐宪宗的年号。②左迁:贬官,降职(谪、左除、黜);(右迁、拜、擢、陟是升官的意思)。③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④京都:唐代的京城长安。⑤出官:(京官)外调。⑥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⑦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⑧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⑨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