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黛玉专题研究课堂实录-j9九游会登录入口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作品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悟,内容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厚。
阅读小说时,关注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穿插其间的诗词韵文,可以说是情节的有机组成,也是理解复杂人物的重要抓手。
本节课是笔者在四j|i成都市锦江区成都三中的公开课。根据调研,学生多认为林黛玉多愁善感,其性格中的其他侧面尚未被学生有效关注。对于作品中的诗词作品,学生也是畏惧的,甚至是刻意疏远的。因此,梳理小说中林黛玉创作的25首诗词作品,关联相关典型情节,关注林黛玉诗词中的高频表达,剖析其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既可以品赏小说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彰显语文的言语功能属性,也可以综合地实现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单元学习任务,实现对林黛玉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
师: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曹雪芹的喜爱之情溢于笔端,她是诗的宠儿,也是诗的信徒。第三十八回中,林黛玉在她夺魁的《咏菊》中写道:“无赖诗魔昏晓侵”(意为: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死前也要焚烧自己的诗稿与诗帕。足见诗歌在黛玉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师:首先,我想检测大家对黛玉是否熟悉,做好准备了吗?
师:现在是齐答时间,黛玉的前世身份是?生:西方灵河岸畔的绛珠仙草。
师:黛玉初进贾府,问黛玉是否有字,黛玉答没有,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大家也叫她颦儿。
师:接下来,我想定点抽一组同学依次回答以下问题:她父母亲分别是?她的爱好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在大观园中的居所是?结社时的雅号是?
生:(一组学生)依次回答:林如海、贾敏、写诗、宝玉、潇湘馆、潇湘妃子。
师:看来大家对黛玉的基本信息掌握得很好。现在有一个难题想要抽同学单独来回答,谁能说说黛玉的外貌?
师:让我们看看曹雪芹是如何描绘的(ppt呈现原文),请大家齐读: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那么你对黛玉的初印象是什么呢?(就近采访两名学生)
师:《红楼梦》中的诗歌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黛玉的诗歌也是如此,下面我将检测一下大家是否能把黛玉诗歌和小说情节勾连起来。(ppt展示黛玉诗歌对应的回目和关联情节,留下几处空白请学生填出诗歌名称。)
师:第二十七、三十四、六十四回分别对应了黛玉的哪些诗歌?生(齐答):《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很好地将诗歌与情节关联起来了。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黛玉的25首诗作,哪首诗最打动你?
生:《五美吟》,这几首诗与我对黛玉的初印象很不相同,我看到了她豪放的一面。
师:我们看看大家课前评选的最能代表黛玉才情、性情、心志的诗歌。
师:诗人的作品因为强烈的情感倾向,往往会呈现一种类型化的特点,彼此之间交相辉映,既相互成就,又互为补充,既丰富个体,又增强了整体表达。比如:李白爱写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杜甫爱写凤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黛玉的诗作中有哪些类型化的高频表达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师(提醒学生):大家可以将课堂所得批注在学案上,思维碰撞和语言的精准表达是课堂非常重要的部分。还有别的高频表达吗?
师:是的,她还爱写内部环境,比如屋内陈设,比如帘子。
师:通读黛玉诗作,你发现哪些高频出现的意象、词语、句式⋯⋯?找出来,结合相关诗句及情节分析黛玉形象。
师:不如我们从大家投票最多的《葬花吟》来开始咱们的朗读好吗?请一个同学来领读。
生(领读):“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大家一起读。
师:大家的朗读很有代入感,如评论家所言“《葬花吟》是黛玉的全部哀音的代表”,这种哀伤之感,被大家传达出来了。不过刚刚朗读时有个小细节需要大家注意,“荷锄归去掩重门”的“荷”应该读“he”(第四声)。
师:咱们就先以《葬花吟》为切入点,分析黛玉诗作中的高频表达,进而分析黛玉其人。哪位同学先来呢?生:黛玉在她的诗中很喜欢用问旬。《葬花吟》中就有很多问句,不仅有对花的惋惜,还有对自己的惋惜,也有对她思考问题的诘问。
生:比如“明年闺中知有谁”,对于自己像花一样去世之后,还有没有人知道她是谁呢?她的这些诘问是常人一般不会思考的问题,是一种很通透的思考。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较少女性思考这类问题,应该也可以看出她的孤寂。
师:黛玉比常人思考得更多,黛玉那时候多大呢?(生小声回答:十多岁)一般这么大的少女不会思考这种问题,看来黛玉的思想还是很早熟的。有没有同学在“多用问句”这一点上做点补充呢?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用花喻自己,写出自己的漂泊无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师:这个发现非常妙。你能带着大家找一找其他诗歌中的问句吗?
生:《题帕三绝》(其三)的“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也是类似的。“干竿竹”其实是湘妃的典故,结合情节看,表达的是作者对宝黛感情的珍视、认同。
师:你已经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了,大家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学生鼓掌)后面那位男同学呢?生:黛玉用问句其实是在表达对生命的彷徨,比如“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年闺中知有谁”“知是花魂与鸟魂”“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认为生命无常,她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桃花行》与《葬花吟》也有相似之处。
比如“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和《葬花吟》中的“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是有相似之处的,她首先是把自己比喻为花,但是她跟花又不一样,花能年年开放,但人不能,她对此表示惋惜。花与人有相似之处,黛玉和此处的花都有高洁的品质。包括《葬花吟》中,她不想花被污染。她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师:这是对花的赞美,也是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我们来看看第二十三回宝黛葬花相关的文段(ppt展示葬花文段),我们发现黛玉和宝玉葬花的方式是不太一样的,那么两人葬花的方式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师:确实如此。不过有人曾经质疑黛玉葬花的方式,认为和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起来很矫情,最后都是化土,为何多此一举装入绢袋呢?
师:虽然最后都是陷入污泥,短暂的洁净也必须坚守。这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黛玉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到了执着的地步。关于问句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找的是《咏菊》里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说明她很孤独,还有《问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师:“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们还可以深入分析一下。
师:是的,还有特立独行,个性化的人格追求,不愿追随流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李纨怎么评价这三首菊花诗?(有学生说“风流别致”,教师追问)“风流别致”是不是评价三首菊花诗的呀?
师:是《咏白海棠》。我们来看看李纨的评价,(ppt展示)请齐读:“《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这三个“新”,你看出黛玉写诗时候的审美追求了吗?
师:这是黛玉追求个性化的表现。不仅如此,“菊花诗夺魁”还表明她的诗才超人,冠绝大观园。刚刚我们以问句为例分析了黛玉诗词及其人。那么黛玉诗中还有哪些高频出现的语词呢?请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学生七嘴八舌交流讨论,互相补全答案)交流完毕的小组可以推选出一人相对完整地阐述小组交流后的发现。哪一个小组先来呢?(一生举手,全班鼓掌)生:黛玉诗中写“尽”的诗句特别多,“尽”是了结之意。《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的“尽”写出的是生命的凋亡。
生:还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尽”,写出了万事皆空、清寂悲凉,写出了从花落人亡到贾府的衰落。满纸荒唐言,一个“尽”字,却也见她了悟了生死,看透了繁华。(学生响起阵阵掌声)
师:这名同学的确当之无愧!她从花朵落尽。再到生命落尽,再到繁华落尽,层层深入,看到了生死的了悟,理解很深刻!请同学们继续补充。(一生举手)
生:她在五首绝句的最后部分都抒发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生:第一首写西施,黛玉与西施的共同特点是体弱多病,二人都是病魔缠身,所以最后她是借西施写自己。
师:这确实是生命的一种凋零,东施虽然貌丑粗鄙,却能与家乡偕老,这一点较之黛玉与西施,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生(继续分享自己的分析):还有第二首,这首是写虞姬自刎以表达对丈夫的痴情,虞姬是女中豪杰,所以,黛玉应该是希望自己拥有这种豪气。
生:对,她应该是以虞姬为目标,写美人也是在写自己。
生:诗中写命运怎能交给画工呢,是写明妃不甘于被他人左右命运。这首诗可以看出黛玉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教师引导学生作批注,记关键词)
生:第一句话是说豪奢的权贵石崇何尝真正看重过你的娇娆?在当时那个社会,如果只靠娇娆来获取想要的人生是行不通的。也就是不能依靠权贵,反映的应该是一种自立自强的人生追求。最后一首《红拂》说只是比死尸多一口气的杨素怎能束缚住红拂,是说红拂可以为爱献身的精神。
师:“献身”这个表达可能不太准确,因为红拂是在杨素的宴会上看中了李靖,选择跟随。这其实算是在爱情中掌握?
师:当时怎么看这种行为?生:当时很多人都无法选择伴侣,这种主动的选择可谓非常大胆了。
师:所以无怪乎宝玉看了《五美吟》后连连称赞,宝钗也说命意新奇。我们刚刚说到黛玉主动选择伴侣,她选择的是谁?
师:黛玉想自由选择爱人,正好宝玉选择的也是她。昨天的预习作业中姓名一栏只写了一个“斌”字的同学说,黛玉的诗歌高频表达的就是宝玉。哪一名同学是“斌”?(一个学生举手)斌,能不能说说你的解读?
生:我认为宝黛爱情是贯串《红楼梦》的线索,“泪”是黛玉诗歌中的高频词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题帕三绝》。
生:首先我们看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就是明确了如此伤心是为宝玉,表达感情十分明确,这是两情相通的喜悦。
师:此时已经两情相通了吗?(生思考,其他学生小声说没有)这个时候应该是尚未确定心意,愁绪满怀。
生:对,这个不算确认感情,其三才是。这里应该是一种不知对方是否也爱她的迷茫状态。
再看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应该是前期她和宝玉总是有误会,现在才全部明白了宝玉的感情。
师:还有没有同学对“泪”进行补充?这名同学可以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她很喜欢描写热恋中少女的心情,大多数诗词都写自己的情意。《题帕三绝》最能表现她的少女心事,在宝玉表达心意后⋯⋯她觉得十分不易进而流泪。(学生沉默,陷入思考)
师:有些困难吗?我们不妨联系情节思考,离开情节分析《题帕三绝》就是空中楼阁。这三首诗写于宝玉挨打之后,黛玉担心宝玉,这三首诗是她爱意满满的表现。翻看大家学案时,让我意外的是很多同学在选择黛玉的代表诗作时很少有人选《题帕三绝》,经过分析,你们现在觉得《题帕三绝》能代表黛玉吗?
师:确实可以,因为黛玉的一生是诗意盎然的一生,也是与宝玉爱恨纠缠的一生。今天我们分析了黛玉诗作的好几个高频表达,如果大家继续思考,还会有更多的发现,不妨在课下试试。
师:黛玉是曹雪芹最钟爱的女子之一,也是大观园中最有才华的女儿。(ppt展示)“曹雪芹将最卓绝的才情、最绝对的痴情、最真的性情给了黛玉。综观全书,曹公却没有给黛玉的诗稿留下名字。结合黛玉诗作,为诗稿命名并写一段序言。自序、代序皆可。”
生:我取的名字是《潇湘梦集》,我认为浮生万般,皆为一梦,不论是前世作为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订下的“木石前盟”,又或是今生与宝玉互诉心意,仍是错过,在仙界的种种,在贾府的种种,在诗社的一篇篇惊神绝艳、流露真情的诗作,都随着明灭的火光化为灰烬。这一切都是一场患得患失的梦。醒过来后,徒留“遗憾”二字。对黛玉而言,往日种种皆像是梦醒,一切情意都化为了泡影。
师:兼顾前世与今生,语言优美又深刻,十分用心!我们给她一些掌声。(全班晌起赞许的掌声)
师:批改学案时,邓涵同学命的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请她来分享一下。
生:我取的名字是《云中孤雁》。我是根据她的经历和性格来取的。林黛玉生性孤傲,不善处事,不随流俗,又比较多愁善感,她才思敏捷,正如一只志向远大的鸿雁,这在她的诗中都有体现。但她从小寄人篱下,一腔才思无处施展,又不被别人理解,诗中也是有体现的,她犹如一只孤独的雁,总是孤身一人穿越风雨,在空中展翅翱翔。她美得让人由衷心疼和爱怜!更具有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丰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的身上闪耀着的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民主主义思想光辉。这些是我在诗中总结出来的,她犹如一只大雁,永远都不惧风雨。
师:借助黛玉酒令的意象来命名诗稿,我觉得你读懂了黛玉。感谢两名同学的分享!
师:黛玉的一生,诗意满满,爱意缠绵。在课堂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那些打动我们的句子。代表她孤高自傲之性情的句子,请齐读
师:代表她炽热炽烈之痴情的句子(ppt展示):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师:写出她身世飘零之悲情的句子(ppt展示):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唐多令》)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
师:红学家贺信民先生说:“林黛玉的‘真’,虽然并不是处处都指向着‘善’(如对刘姥姥的刻薄),然而却无一不深通于‘美’。她的真性情、真人格,像一泓秋水,澄澈明净,一无尘杂。”今天我们在黛玉诗词中领略她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真善美的精神世界,希望这份“美”的追求可以指引你的生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1)摘抄黛玉写花诗歌中你喜欢的句子,辅以图画(选做),做成一套黛玉写花抒情诗的书签。
(2)与美术班的同学合作,创作一幅黛玉生平重要事件的四官格漫画或四宫格连环画。风格可参考戴敦邦绘“黛玉葬花”四宫格连环画,也可以自定风格。
分享到
- 492889801
- 客服微信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