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人早已歇下,老鼠会悄悄出洞活动。
夜半人的气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现在睡觉,是为了补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这时不要熬夜。除非你能像一千多年前的张继那样,因为失眠,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撞啊撞,撞到心坎,撞到他写出了千古名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丑是“扭”的本字,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
此时,守时的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正在咀嚼着青草,而人应该处于熟睡状态。人也正在熟睡中,身体处在一天中最慢的时刻。唯有肝脏在快速地“工作”着,为身体排毒。原来每个安睡的灵魂,并不安分。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食时,又名早食等,这是吃早餐的时候。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这一顿是主餐。辰时,也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时。
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是在上班途中匆匆解决早餐,或者干脆不吃。其实这是不对。因为身体是随着“胃经当班”开始这一天的运转。
美食,从来都是叫醒自己的一剂良药。
《三修诗三首》
唐·皮日休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彼各不相识,何复更思量。
日仄,又名日昳、日央、日跌等,过了正午,太阳开始偏西了。这时的太阳位置,与隅中是相对的。日中时人们会有些困沌,但日仄时,人们要从困沌中醒来,慢慢调整,这是一天中的第二个黄金时刻,要抓住时机,高效地工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淮南子·天文训》里曾说,“(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今人一日三餐,但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对于古人来说,这是第二次吃饭的时候。据说这时猴子的叫声最为清亮,是为申时。人的工作效率也渐渐到达午后的高峰值,也是做运动的最好时机。
古人常常以一个“晡”字,代替晡时。杜甫会在这时散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也说,“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别愁日光西斜,而是要享受这大好时光。
《徐步》
唐·白居易
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
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
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
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
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
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是白天进入黑夜的标志。日入,人们开始收工返家,鸡于开始归巢,飞鸟也回到了丛林里的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先民留传给我们的智慧。
这时,忙了一天的人们,情绪最不稳定,很容易发生争吵。所以要适当放松,不要做重要或复杂的事。日入时,“宜晚餐勿迟,量饥饱勿过”,晚餐不宜迟。
《送别》
唐·李白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