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贾母以逸待劳,他的一句话暗示宝黛成婚之日,王夫人再难反对-j9九游会登录入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贾母善说故事,不知道她读不读《诗经》。假若她读到《诗经》里的这么一个句子,也一定有着最深的感触吧。

是啊,人们的内心总是有着一个大大的疑问,甚至是质问。都说她贾母是那么样地疼爱黛玉,却又为何一直不为黛玉作主呢?

清虚观里贾母与张道士的一段闲侃,及其她对新来的薛宝琴疼爱有加,更是引发了众人对她爱黛玉之心的深深质疑。身在其中的紫鹃,也为此操碎了心,最后都开始劝黛玉去求贾母。

 

反倒是王熙凤一次次的玩笑暖人心。

但是,没有贾母的首肯,王熙凤又怎敢轻点鸳鸯谱?贾母对黛玉之真心,也就不值得怀疑,不要说她别有所求。

那么,面对这一切,贾母到底是个怎样的心态呢?个人认为,面对金玉良缘的挑衅,贾母的内心充满了自信,无比沉着,更是对木石姻缘有信心。当然,也少不了忧心。

你看金玉良缘来势汹汹,不断折腾,但是,它却先天不足,整个贾府只获得了王夫人的鼎力支持,贾宝玉之心也早已给黛玉,他更是一个痴心人。

 

这样,金玉良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方面找不到盼头之外,薛宝钗对贾宝玉的进攻,也只会前功尽弃。贾母对这一切早已洞若观火,自然会不急不躁。

更主要的是,面对宝黛之情,金玉良缘一方,可能会知难而退,只需要林黛玉多受点委屈,也有着最为沉着的内心。(这是贾母忧心的地方,怕黛玉不理解。结果,黛玉没让贾母失望,也很沉着。那晚,紫鹃劝得那么真切,她都守住了分寸,没有去劳烦贾母。)

果不其然,紫鹃的一句玩笑话,让贾宝玉立马就疯死了过去。大家弄明白原因后,发现宝黛之间,原来是这么样的不可分离,薛宝钗还想横刀夺爱,也就是痴心妄想了。

这之后,薛宝钗借机主动向黛玉示好,也就一点都不令人感到奇怪了。这并不是什么钗黛合一,而是薛宝钗的知难而退。

当然,这也可能是薛宝钗以退为进的策略,想以此亲近黛玉,进一步算计黛玉,也就是人们口口声声谴责的阴谋论。这里不作讨论。

 

总之,贾母预料的没错,在时间与情感面前,金玉良缘终会走向败局,宝黛之情终会取得胜利。

再一方面,这个时候黛玉也已年满十五周岁,到了古代女孩子们谈婚论嫁的年龄,贾宝玉也不小了,即使马上成婚,也不是早娶。

而薛宝钗呢,已经十八九岁了,属于古代的大龄剩女了。黛玉之优势,立马就表现了出来。因为,宝黛二人还可以等两三年啊,而薛宝钗再等下去,就真的会变成傅秋芳那样的老姑娘了。

值得惊喜的是,荣国府的舆论,也因为此一下子偏向了林黛玉。这也就是兴儿说的话:“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是再无不准的了。”

 

这里面有好几个意思。其一,宝二奶奶最佳人选已是林黛玉,再无多大异议;其二,贾母还想等个两三年再开口,让二十多岁的薛宝钗彻底失去竞争力;其三,两三年之后,贾府国孝家孝期满,就是宝黛成婚之日;其四,两三年后,贾母在贾政面前提出让宝黛成婚,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金玉良缘一方,王夫人再也难以提出反对意见。

只是可惜的是,红楼未完,读者们无法看到贾母具体的操作。不过,聊胜于无,前80回里作者作了如此美好的铺垫,大家因此有美好的想象也是不错的。至于,逐渐失势的薛宝钗为什么嫁给了贾宝玉,我们将择日探讨。只是,首先要弄明白,那不是宝黛之情的失败,更不是金玉良缘的胜利。

该图文首发珍爱红楼梦微信公众号,静候前来支持。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