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课我教的特别简单,其实一个板书就可以概括。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画词语标段落,这课的四字词语特别多,印象当中考试的也很多,所以让孩子们先画一画读一读。
我们了解了“差”和“奔”两个多音字,并且用不同的读音来组词。
然后画出了文中的关于读书的比喻句。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为什么这样说呢?把书比喻成“长生果”“营养品”,意思都是指书能滋养人的精神,让人的精神丰富。
我引导孩子们当堂背诵下来这两句话。
之后我们根据题目来理解课文,《我的“长生果”》,长生果为什么加双引号,它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孩子们都知道长生果在课文中指的就是书,然后我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孩子们找的很快,很快的找出来了作者读过的书,但是对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好像不太明显,于是我领着孩子们一起来。
关于读书,作者读过小画片、连环画、小镇文化站的文艺书籍、学校图书馆的中外名著。
梳理信息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解读书所带来的感悟。
首先是找到“读书扩展了我的想象力”,还有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到了作文的感想,孩子们找到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还有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然后根据板书,我们再来总结概括得出来作者的行文思路,这些题目也是围绕着自学导读来进行的,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教得省时省力。
余下来的时间我们就直接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书中有一个表格,关于人物出处和喜欢的理由。我就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书人物以及喜欢的理由。
孩子们能够脱口而出自己喜欢文学作品或者电影视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但是对于理由却没办法形成有条理的文字。
我引导孩子们进行梳理,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和喜欢的理由批注在书上。
这个部分曾经在口语交际部分出现过,很多孩子分不清楚是课内外的或者是人物的出处,更写不完整喜欢的理由。这是给孩子们搭建了个支架,联系学习教材和考试。
习作是《推荐一本书》。要写出来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重点推荐理由。推荐理由,可以是几点,也可以是一点。几点的时候要有重点的一个,重要理由写具体。
交流平台这一部分,我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可以跟着课本去找书,读到感兴趣的书后,找同类作品来读,也可以找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来读。
生活中找书的其他方法可以是同学推荐去图书馆或者去书店。
关于读书的内容可以是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这些内容给孩子们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如果按照学习到的内容去找,会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词句段的运用就是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把书比成长生果,比作营养品,比作朋友和故地,说明了书籍和朋友一样,让人感到欢乐和充实,让人感到熟悉和亲切。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再来想一想,还能把书比喻成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说书是阶梯,说书是钥匙,还有说书是指明灯……
下面有一道题是把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回忆以前教学,我只是简单的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排列,之后就完了。但是某一次考试就是这道题的原题,以及排列的序号。结果令人很吃惊,有一部分孩子根本没有做出来。
于是这次学习我就提醒孩子们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内容,有没有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发现排序的线索。
孩子们很容易就找出来关于阅读的,关于写作的,还有总结概括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的,先问后答,先分述后总述。
画上序号之后,我们又把这几句话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段落,让孩子认认真真的读。
对于日积月累的学习,我们是逐句逐句的进行句子的理解,然后我问一问孩子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文中却没有提到书呢?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书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总结出来关于读书的道理,第一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
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真的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