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卖油翁》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资料-j9九游会登录入口

(师生问好。)

一、由《归田录》了解作者

(师生互动,了解“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卖油翁》与《归田录》。)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卖油翁》选自《归田录》,课文文本是欧阳修删改原作后给皇帝看的修改作。当然,选入课本时编者又作了一些修改。我们先来看一下欧阳修的原作。

(屏显。)

卖油翁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笔说》)

二、比读原作与课文

师:与原作相比,课文作了哪些修改?有哪些变化?

生:课文对故事的背景作了详细描写,对人物动作的刻画也更为丰富。

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比较一下修改前后的差别?

生:原作第1句是“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课文补充了背景。

师:好,同学们先读一下课文第1句。预备——起——

(生齐读课文第1句。)

师:好,“自高”和“自矜”有什么区别?“自矜”课本上是怎么解释的?

生:“自夸”。

师:“自夸”和“自高”有什么区别?

生:“自夸”比较直接,说明陈尧咨骄傲自大。

师:所谓直接,是不是说陈尧咨把他“自高”的性格和心理外化为“自矜”的行为了呢?

生:是。陈尧咨把“自高”外化为“自矜”,这种动作性的表达,更加突出了他的自大。

师:非常好。“自高”是一种心理,改成“自矜”,就把这种心理外化成了一种看得见的具体行动。好,这是一个变化。那陈尧咨的这种“自矜”有没有资本呢?

生:有。

师:依据是什么?

生:“当世无双”。

师:哦,“当世无双”!欧阳修为什么要加这一句呢?跟原作仅仅是“自高”相比,加了有什么好处?

生:为下文的“尔安敢轻吾射”作了铺垫。

师:哦,陈尧咨认为自己射得很好,所以卖油翁表现出漠然的态度时他就很难接受,甚至是“忿然”。

生:他能力很强,当然接受不了别人对他的漠视。

师:显然,这样一改,故事就变得曲折有致多了。这位男同学,你说说,还有什么变化?

生:相比原作,课文还增加了卖油翁的态度,就是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时的态度。“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并不以为然。

师:很好。这一句增加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的确很精妙。第1句跟课文还有什么区别?

生:原作是“射多中”,课文是“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十中八九”用数字将陈尧咨的射箭技术的高超具体化了。

生:这一句还把“陈尧咨”换成了“陈康肃公”,突出了陈尧咨的身份。

师:非常好,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加上“公”字,是对陈尧咨很正式、很尊敬的称呼。原作称呼陈尧咨全是直呼其名。课文为什么要改成“陈康肃公”呢?

生:为了让他的身份和卖油翁的身份作对比,从而引出他们之间的交流。

师:非常棒。除了这个原因,改变称呼,改变称谓,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生:这篇文章最初是写给平民百姓看的,课文是改给皇帝看的,自然要写得具体而富有情节。

师:非常好。欧阳修的确注意了读者对象,课文是改给皇帝看的,写得自然要比较礼貌,比较得体,比较正式。继续往后看,还有什么改变?

生:原作中的“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变成了“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原作是“看”,修改成了“睨”,这样改更表现了卖油翁的轻蔑神态。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因为“睨”是斜着眼看。

师:“睨之”的“睨”是斜着眼睛看。“释担而立”和“释担而看”有什么区别?

生:“释担而看”是直接把担子放下看,没有说怎样看。

师:那“立”在那儿看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和面貌呢?

生:表明卖油翁没有自卑感,他站立在那儿,很坦然,很舒展,很自然,就是在看陈尧咨射箭的技术。

师:“立”和“看”的区别就在于“立”能够表现出人物的风度和面貌。如果是“看”,表意就会有些单薄,有些苍白。还有,有矛盾才有故事,“睨之,久而不去”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激化了故事的矛盾。

师:很好。接着看,还有什么变化呢?

生:加了“但微颔之”就设置了悬念和伏笔。这就为后面写陈尧咨很生气作足了铺垫。

师:哦,他说“但微颔之”为后文设置了悬念,埋下了伏笔。非常棒!

生:将“沥钱眼中入葫芦”修改成“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更加具体地突出了卖油翁技艺的高超。

师:这里最大的改变是加了什么?

生:“徐”。

师:“徐”是什么意思?

生:慢慢地。

师:这个“慢慢地”能让我们看到什么?

生:卖油翁悠然的样子,好像他毫不在意。

师:很好,表现了卖油翁悠然、毫不在意、漫不经心的样子。同学们请注意,这个“徐”字通过放大细节,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好,还有什么变化?

生:“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相比,表意比较谦虚。

生:还有,“无它能,但手熟尔”跟“我亦无他,惟手熟耳”相比,后者卖油翁的表现更加谦虚一点。

师:真的是改后的表达更谦虚一点吗?我们来看两人的对话。原作中卖油翁的回答,第1句是“无它能,但手熟尔”,第2句是“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第3句是“此无它,亦熟耳”,相较于课文,哪一种表达更笃定,更自信?

生:修改后的表达,也就是课文中的回答。

师:对,修改后人物形象显得更自信、更笃定了。比如,“无它能”删掉“能”,语句变得简洁明了,显得说话的人很自信。还有一句,原作是“此无它,亦熟耳”,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师:我也没有别的本领,只不过手熟练罢了。这时卖油翁和陈康肃公沟通的姿态是怎样的?或者说,这时候卖油翁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一开始是否定陈康肃公,这时却表现得很谦虚、很亲切,已经没有了开始时的批评。

师:对。这样交流,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对方,交流才会顺畅。这样看来,是语气的调整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了。还有什么变化?

生:“陈笑而释之”改成了“康肃笑而遣之”,“释”换成了“遣”。

师:非常好,你很有发现的眼光。“释”是什么意思?“笑而释之”是把卖油翁怎么样了?

生:放了。

师:“释”的前提是把卖油翁怎么样了?

生:抓起来了。

师:对,“释”说明陈尧咨本来是打算把卖油翁抓起来的。课文中变成了“笑而遣之”,“遣”是什么意思?

生:打发。

师: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生:表现了陈康肃公的谦和大度。

师:那他现在心中觉得怎么样呢?

生:很羞愧。

生:很轻松,有一种释怀的感觉。

师:“遣”让我们感觉到陈康肃公此时已经释然,不再“忿然”,所以他的表现才会是“笑而遣之”。同学们,这就是精选动词的妙用。选用动词,不仅要注意其内涵,还要注意其表达的语气,体会其所表现的人物个性。

师: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生:将“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改成了“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动作描写更加明确生动,故事情节也更加精彩曲折了。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将“尔知射乎?吾射精乎”改成了“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加强了语气,使陈尧咨自傲的性格更加明显了。

师:你太棒了。“吾射精乎”是设问句,改成“吾射不亦精乎”后是反问句,这就通过加强语气突出了陈尧咨骄傲的个性特征。还有不同吗?

生:原作中是“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课文里是“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样修改更能突出卖油翁的技术精湛。

师:很好,这样修改还使语句更加简洁生动了。还有吗?

生:将“汝何敢轻吾射!”修改成“尔安敢轻吾射!”语气更强烈了,更能表达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轻视和愤怒。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遍,先读原作,再读课文。

生(齐):“汝何敢轻吾射!”“尔安敢轻吾射!”

师:课文改动了哪些词?

生:把“何”改成了“安”。

生:把“汝”改成了“尔”

师:“汝”和“尔”有什么区别?

生:没区别,都是“你”。

师:“汝”带有一种什么色彩?或者说,“汝”比较怎么样?

生:“汝”是一种敬称,比较书面化。

师:那“尔”呢?

生:“尔”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用在这里带有愤怒或轻蔑的意思。

师:对,“尔”用在这里语气强烈,带有愤怒、轻蔑甚至是讨厌的意思。“何”和“安”又有什么区别?“何敢”“安敢”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何”带有质问的语气,“安”不仅是在质问,还包含有厌恶的语气。

生:“何”含有一种尊敬的意味。

师:请坐。“何”表达了尊敬,“安”含有愤怒,我觉得我感受到了。“何”在音节上听起来内敛低沉,“安”在音节上听起来明亮高亢,更适合表达陈尧咨的愤怒。

三、拓展阅读

师:好,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很多,但编者编写教材时删掉了最后一句。

(屏显。)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句能不能删掉?“庖丁解牛”“轮扁斫轮”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庄子》。

(师播放“庖丁解牛”动画视频,生欣赏。)

师:我们再来看“轮扁斫轮”的故事。此处,“轮”指制作车轮的匠人,“扁”是这个匠人的名字。

(屏显。)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己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师朗读并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师:“庖丁解牛”是厨师跟文惠王之间的对话。这个叫做“扁”的制作车轮的人,制作车轮时跟谁进行了对话呢?

生:“轮扁斫轮”主要是制作车轮的工匠和齐桓公之间的对话。

师:“轮扁斫轮”的故事中,齐桓公最后并没有处死扁。欧阳修在《卖油翁》中说:“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三个故事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

生:都是地位低者和地位高者的故事。

师:非常好。都是身份悬殊的人之间的对话,是吧?最后的结果都是什么呢?

生:都是地位高的人被地位低的人说服了。

生:都是地位高的人接受了地位低的人说的道理。

师:非常好。那地位低的人都说了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三个故事都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人生道理。

师:可以再具体一点吗?

生:熟能生巧。都是用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人以影响。

师:全都是这样的吗?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

(生沉默。)

师:这三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道理,并将之落实在今后的行动中。

师:好,请坐。

生:这三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师:很好,要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有吗?

(生沉默。)

生:这三个人都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做事的技巧和方法。

师:乍一看,卖油翁是在讲射箭的技术和倒油的技术,轮扁是在讲做轮子的技术,庖丁是在讲解牛的技术,但比技术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

生:得心应手,用心去感受技巧的道理。

生:不能怀才自傲。

师:不能怀才自傲。的确,一个在技术上真正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是不会骄傲的。这三个故事都含有一个从“术”到“道”的思考。《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亲”通“新”,更新生命的“新”。那“大学”和“小学”的区别在哪里呢?朱熹说过,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什么是大人之学呢?古人八岁开始学习。学什么呢?学洒扫、应对、进退以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5岁进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

哲学等成人的道理。所以说,古人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就是“道”,即无论做什么最终都能“止于至善”,成为一个有很高境界的、有很多美好品行的人。现在,我们来看《卖油翁》中人物的身上有什么闪光点,找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生:由陈康肃公“笑而遣之”可以看出他虚心接受了卖油翁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虚心纳谏的人。

师:由“笑”可以看出陈康肃公虚心纳谏,为人豁达。那卖油翁身上又有什么闪光点呢?

生:由“我亦无他,惟手熟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逊的人。

师:卖油翁以身示范,告诉陈康肃公无论在什么领域,技术多么高超,都不值得骄傲。瑞士学者毕来德在《庄子四讲》中说:“他们是‘生于陵’的普通人或是匠人,却跟显赫的君王或是名师孔子及其高足们对话,在他们身上又看不到任何过分恭敬的态度。其技艺之不断精进赋予了他们独立人格和清醒的思维。”从卖油翁身上能看到这种情况吗?

生:能。

师:从庖丁身上能看到吗?

生:能。

师:从轮扁身上能看到吗?

生:能。

师:《工匠精神》这本书有同学看过吗?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在秋山木工中,不训斥后辈的人不能由学徒晋升为工匠,后辈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而不告诉他们,这是缺乏爱心。有人觉得,卖油翁是在倚老卖老教训陈康肃公。其实不然,这是他真正有爱心的表现,正是他帮助陈康肃公有了更高境界的提升。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爱心。秋山利辉还说过,“试着放弃自尊和矜持,让自己变傻一次。变傻的关键是要坦率、谦虚,腾空脑袋,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陈尧咨后来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他最后是“笑而遣之”。

(屏显。生读。)

只有丢掉自己的小小自尊,坦诚、谦虚地当一次“傻瓜”,这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匠人。

——秋山利辉

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如果傲慢自大,都无法为他人带来幸福。

——秋山利辉

师:这就是对卖油翁为什么要教训陈康肃公的原因的很好解释,而且陈尧咨也真的从卖油翁身上得到了教益。《宋史·陈尧咨传》里说:“(陈尧咨)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同学们由此能联想到什么?

生:《卖油翁》。

师:卖油翁曾沥油从钱孔入而钱不湿,后来陈尧咨也经常练习一箭穿过钱币的孔。历史上的陈尧咨虽然性格暴躁,执行刑罚很严厉,却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曾经大兴水利,造福一方,而且还因提拔寒门学子做官受皇帝嘉奖而升官。陈尧咨还是一个学霸,是当年的状元,能文能武,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再去了解一下陈尧咨这个人。


《卖油翁》备课资料

预习材料

卖油翁》预习材料

甲文:

卖油翁(《笔说》)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乙文:

卖油翁(《归田录》)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耳。”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思考题:

1.甲乙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认为乙文哪些地方修改得好?为什么?

3.乙文的最后一句话,课本上没有。你认为删掉好还是保留好?

图片

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

深圳  熊芳芳

教学目标:
1.感性目标:培养文言语感,感受生动叙事。   
2.理性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汇和文化常识。
3.知性目标:理解作品主题,认识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传神的细节、精妙的用词、古代的遗风余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六一居士及其解释——作者的人生志趣)
2.《归田录》及其修改
3.《卖油翁》这则笔记最早见于民间流传的《笔说》,后来见于《归田录》中。《归田录》是作者晚年的笔记小说集,写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出知亳州之时,作者时年六十。出知亳州只是作者归隐的一个过渡,所以将此间写的笔记名之曰《归田录》,即“优游田亩,尽其天年,以备闲居之览也”。故笔记中所记之事,皆史官所不载的朝廷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逸闻,加之文笔又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所以当时就被传诵,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最后连神宗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遽命中使宣取”。既然要呈给皇上御览,欧阳修做了两个方面的整理工作:一是“其间所记有未欲广布者,因而删去之”;另一则是进行文字上的再加工,使之更规范、更简洁。这就是后来正式刊布的《归田录》。《归田录》本来就以文笔生动简洁、饶有兴味赢得世人的喜爱;修改后来要呈御览,于是另外还增强了资治训诫的意味。这两方面意图,在《卖油翁》的修改中表现得都十分充分。
二、修改稿和原稿的区别
    原文:
卖油翁(《笔说》)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它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跟课文对比,看看有哪些区别?
 
【预设解析】
1.删去废话
“往时”“不然”“一”“能”
2.强化反差
“善射,当世无双”——爬得越高,跌得越惨。反差,冲突——情节的跌宕
3.心理外化
“自高”是内在心理,也是他人的评价;“自矜”是外在流露,也是自我的表现。故事就是要让人物自己去表现,而不能由作者来评价。
4.精选动词
“看”——“立”(人物的形体感,气度神韵,与后文的“睨”“颔”一脉相承,气韵一致)
“释”——“遣”(心理上的释怀,打发他走,而不是不得不“释放”他)
5.放大细节
“射多中”——“十中八九”(由概述到具体);“徐”——过程和画面感、人物的娴熟从容
6.增加神情
“睨之”“微颔”
7.激化矛盾
“久而不去”“睨之”“微颔”
8.突出个性
“尔知射乎?”——“汝亦知射乎?”(轻蔑,不放在眼里。)
“吾射精乎?”设问——“吾射不亦精乎?”反问。语气加强,霸气张扬。
两个“亦”感情不同。
9.韵律斟酌
“汝敢轻吾射!”——“尔敢轻吾射!”(“安”比“何”的韵律更响亮高亢,适合表达他的忿然之情)
10.调整语气
“以吾酌油可知也”——“以我酌油知之”(语气更笃定,自信从容)
“此无它,亦熟耳。”——“我亦无他,惟手熟耳。”(类比换位,谦恭柔和)
11.明确语意
“乃取一葫芦,设于地,置一钱”,其中钱与地,尤其是钱与葫芦的关系,交代得并不十分清楚。定稿中将“置一钱”改为“以钱覆其口”,原来钱并不是“设于地”,而是放在葫芦口上,这就清楚明确了。另外,将“设于地”改为“置于地”,动作表意也更准确。
12.人称微调
“汝”和“尔”——“汝”是书面用语,“尔”是口头语。
“吾”和“我”——
《论语》云:“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同为古代圣贤经典,同一句中用两个第一人称的代词,时代地域的差异都不大,为何有这种现象出现,匪夷所思。《说文解字》云:“我,施身自谓也。”“吾,我自称也。”施,给也。给予自身的自称词。所以“我”可以解释为“自己、自身、本身”,而“吾”一般没有这样的意思。宋代赵悳dé《四书笺义》云:“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 即对自己讲就用“吾”, 对别人讲就用“我”。
使用习惯不同,语气有细微差别:“我”字,常有自信乃至自大之意,多强调不由于外力,并且关系密切,非常熟悉时,便以“我”自称。“吾”字则是平常用法,甚至有时会带有自谦或贬义色彩,常伴有失意时的哀叹、牢骚,或自我宽慰、解嘲。
13.改变称谓
“陈尧咨”“陈”——“陈康肃公尧咨”“公”“康肃”(谥号,尊称),考虑到读者对象——皇上御览。
三、乙文的最后一句话,课本上没有。你认为删掉好还是保留好?
卖油翁(《归田录》)
陈康肃公( 尧咨 ) 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预设解析】
删掉后主旨模糊。寓言式,文末的归结就是主旨。
在陈尧咨的成长过程中,卖油翁的作为如同“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轮扁斫轮”(《庄子·天道》)一样。庖丁论解牛的对象是文惠君(梁惠王),轮扁论斫轮的对象是齐桓公,两位君王都从普通百姓的经验中得到了深刻的教益,陈尧咨虽与卖油翁身份地位悬殊,他也同样从卖油翁那里受到了教益。
1.播放动画片《庖丁解牛》(2分钟)
2.共读《轮扁斫轮》短文: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己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3.这三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是君王或地位尊贵的人从普通匠人那里得到教益。都强调由“术”而“道”,“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出于《礼记·大学》,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当时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古人8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15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先德行,后技能”,“己成,则物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而“止于至善”。
4.两个人物身上分别有什么亮点?
翁:纯粹的工匠精神,负责任的态度,独立的人格,清醒的思维
在“秋山木工”,不训斥后辈的人,不能从学徒晋升为工匠。后辈在工作上出现失误却不告诉他,失败了也不批评,这并不是亲切,而是缺乏爱心。
——秋山利辉
庖丁和惠文君的对话(《庄子·养生主》)、轮扁和齐桓公的对话(庄子·天道)、吕梁游水男子和孔子的对话(《庄子·达生》),“在这三则对话中,都有一个人物在行动,引发了别人的欣赏或是惊异。……他们是‘生于陵’的普通人或是匠人,却跟显赫的君王或是名师孔子及其高足们对话,在他们身上又看不到任何过分恭敬的态度。其技艺之不断精进赋予了他们独立人格和清醒的思维。”([瑞士]毕来德:《庄子四讲》)
陈:性情中人、君子遗风、愿意倾听、乐于反省。
试着放弃自尊和矜持,让自己“变傻”一次。“变傻”的关键,是要坦率谦虚,腾空脑袋,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带着感恩的心,以笑脸回应对方:“是的,我明白了!”
只有丢掉自己的小小自尊,坦诚、谦虚地当一次“傻瓜”,这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匠人。
——秋山利辉
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如果傲慢自大,都无法为他人带来幸福。
——秋山利辉
二人身份悬殊,在现代社会几乎不会有对话的可能。如果陈不是愿意倾听、乐于反省的,完全可以对翁嗤之以鼻甚至加之于罪:因为射箭除了熟练,还与天赋体质动作协调能力等等有关。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尧咨确实从卖油翁那里得到了启发并进一步苦练箭法:“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宋史·陈尧咨传》)一个“钱”字,引发联想(卖油翁正是“酌油沥之,自钱孔入”的),足可进行以上的逻辑推理。
四、收束,鼓励课后进一步阅读了解陈尧咨其人其事
提示:陈尧咨年轻时家教甚严,读书时也曾是学霸(进士状元),为官后兴修水利,利国利民,选拔官员,不避寒士。
附两则小故事(根据课堂时间酌情处理,可不呈现):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买马
太尉陈尧咨为翰林日,有恶马,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旦父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乃曰:“内翰卖给商人矣。”谏议遽谓翰林曰:“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畜此?是移祸于人也。”亟命取马而偿其值。戒终老养焉。其长厚远类古人。
来源:网上资源,仅用自学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