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流过心上”与“流进心里”——《紫藤萝瀑布》解读-j9九游会登录入口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散文,她用细腻优美的文笔描绘了眼前的紫藤萝瀑布,又由眼前之景回忆起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在“今昔对比” 中抒发了对生命的力量和永恒的独特感悟。 

王荣生教授说:“散文的精妙处,阅读散文的动人处,在于细腻,在于丰富。唯有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我们才能感受、体认、分享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所以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唯有找到“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才能更好地探寻作者的心灵。在《紫藤萝瀑布》中,笔者关注的独特处是文中出现的两处“流动”:

1.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第7段)

2. 过了这么多年……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第9段) 

同样是心灵的“流动”,可为何第一处的流动只是在“心上”缓缓地流过,而第二处的流动则是不断地流向“心底”呢?就本篇散文而言 笔者认为对这两处不同“流动”的解密,是打开宗璞内心世界的钥匙。

“流过心上”:浸于藤萝世界的短暂宁静与喜悦

01
为何要对着花“仔细看”

笔者在阅读课文时,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浸” 字。“浸”如何体现,先请看第二段末句: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此句初看平平无奇,很容易就会被略过,大部分人的关注点是在本段出现的诸多生动鲜活的比喻、拟人句上。殊不知,紫藤萝呈现出来的所有“流动”“欢笑”“挑逗”等形态与神态,莫不是“我”眼中所见,其实也是“我”被深深吸引,同时也是“我”完全沉浸于奇妙的瀑布“水世界”当中的内心的外化。“我”当时“浸”于紫藤萝瀑布之中,非得“仔细看”,回归理性 之后“才知道”那其实是每一朵紫花中颜色最浅淡的部分,而非真正的“水花”。——若说文章开头的“停住脚步”,还只是被紫藤萝表面的辉煌所吸引,那此处“仔细看”就说明宗璞已然完全“浸”入紫藤萝瀑布内里。否则,所谓的“仔细看”就无从说起了。

02
为何想摘花却“没有摘”

宗璞所“浸”的是一个纯粹的紫藤萝瀑布世界:“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也就是说,这里没有别的植物,没有人的打扰,也没有动物的喧嚷,这是独属于宗璞和紫藤萝的“一人一花一世界”。这当中的紫藤萝是如此富有生机与活力,这种生命力的书写不只体现在显而易见的比喻和拟人辞格的调用中,根据文体学理论,文本的段落划分和标点符号等特殊“语相”,也值得我们特别加以关注。“标点符号、字体大小和段落划分在诗歌、 散文、应用文中都有常规的用法,有意违反常规则有着创造文体效果的目的。”紫藤萝挨挨挤挤,推推嚷嚷,段末写道:“好不活泼热闹!”而下文两处“我在开花”又单独成段,句末同样使用了感叹号。这样的段落划分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将紫藤萝的生机与活力强有力地凸显出来,并推向顶点。面对这样的紫藤萝,作者情不能已,想凑上去摘一朵,但最终: 

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此处句号的运用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样“短”的两个句子,而且彼此之间有明显的意脉贯通关系。第一句末使用逗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宗璞却“反常”地使用了句号。这当然不是标点符号的误用,而是作家“有意为之”。目的就是吸引读者注意,提请读者关注并玩味其中的别样深意。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后的停顿,它比逗号表示的停顿长。这样“人为”的一个较长久的停顿(句号停顿时间),使得作者在面对紫藤萝瀑布时那种久伫凝望的停留,显得清晰可感。她真的想摘花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不仅是因为文中说的没有摘花的习惯,更是因为一旦摘下花朵,她所“浸”入的这个世界就被打破了。试想,倘若宗璞摘下了那朵花,她只着眼于“这一朵”,那么“这一条”紫藤萝整体瀑布将不复存在。所以她没有摘,只是伫立凝望。她仍想继续“浸”在这纯粹的紫藤萝瀑布世界里,这是她伫立当下真实的心思,亦是作者创作时希望读者能够体认到的独特“情思”。

03
为何浸在繁密的花朵中“不离去”

接着,第一处“流动”出现了:“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当“浸”在这里时,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这种“浸”,不仅仅是被眼前紫藤萝的生机与活力所打动,更是因为宗璞想要获得心灵之暂歇。唯有“浸”于其中,作者才能短暂地忘却现实带给她的苦恼与烦闷,获得片刻的喘息,让心灵和精神松弛下来,感受到生命的喜悦畅快。而这种为暂时摆脱现实之“浸”,又让笔者想到了“荷香月色”里的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称:“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他在荷塘独处所获得的自由是一种消极的逃遁,这是因为“眼前的自由,不过是短暂的,甚至是虚幻的,而作者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同样地,宗璞说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这也是对这种“浸”的短暂性的认识。朱自清不想从荷香月色的世界里出来,宗璞同样不想从紫藤萝瀑布的世界里出来。——明乎此,对于前文宗璞想摘花却没有摘的特殊举动 与心理,我们自然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宗璞“浸”在紫藤萝瀑布的世界里,第8段说“这里 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想要探究紫藤萝瀑布“流过心上”和“流进心底”的奥秘,我们不妨跳过中间段落先来关注文章末段: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第8段的开头和本文末段的文字内容极其相似,都提到了光、浅紫色、芳香,两处完全可以自然地衔接上,那宗璞为何不直接顺理成章地结束全文呢?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宗璞“浸”在紫藤萝瀑布的世界里,不仅是被紫藤萝的生机与美好所打动,更是想要逃离现实世界的重压。但这种“浸”毕竟只是暂时的,宗璞心灵中的沉重感并没有被完全解除,一旦回到现实世界,那些疑惑和痛楚又会回来。所以,那时的紫藤萝瀑布对宗璞心灵的洗涤还只是轻柔的、浅层的,只是在“心上”流过,且是“缓缓”流过。宗璞“浸”在这个世界中不想出来,是因为此时的她,正深受心灵痛创之苦,能得片刻缓释便已欣幸不已,所求无多。显然,作者此时尚未获得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自然不可能如文末写的那样步履坚实轻快,“不觉加快了脚步”。

流进“心底”:走向现实世界的终极勇气和力量

01
为何回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这篇作品,成功价值的根本所在,更是在于写花实写人,花意人情两相融。”宗璞被紫藤萝的辉煌吸引停住了脚步,但心灵的沉重让她无法仅从这种表面的美好就获得前行的力量,她需要的是更深层的直击心灵的力量。如果没有后文对往昔紫藤萝瀑布的回忆,没有从今昔对比中获得感悟,没有由花及人思考生命的意义,那么紫藤萝带给作者心灵的力量就始终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心上”,《紫藤萝瀑布》自然也不可能对读者们产生震人心魄的力量。 

在回忆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后,宗璞在紫藤萝的今昔对比中获得了感悟,第二处“流动”随之出现。“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此处的流动和宗璞内心的感悟密切相关。那么,宗璞到底从紫藤萝中感悟到了什么呢?我们需要结合文本的写作时间以及文中提到的时间点联系当时背景进行思考。 

首先是宗璞回忆的十多年前。当时是“文革” 初期,宗璞一家被无休止地批斗、陪斗,在那段晦暗的时光她甚至想到自杀以求解脱。其次是在1974年至1977年短短四年间,宗璞一再经历永别之痛,姑母、大姐、叔父和母亲先后辞世。——此时她内心的落寞与消沉,可以想象。《紫藤萝瀑布》写于1982年。当时,宗璞的小弟身患癌症,在本文完成后没几个月就去世了。相关材料记载如下:

就我自己来说,为了不受人格侮辱,不让人推来搡去,自杀也是唯一的路。

七七年九月十日左右母亲忽然吐血,拍片后确诊为肺门静脉瘤。

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经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

据此我们对于宗璞所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和疾病的痛楚,能够有大致的了解。面对眼前充满生机的花朵时,她心头闪过的是生老病死、坎坷磨难种种人生痛楚,所以不禁回忆起了曾经衰败的紫藤萝。花的稀落、凋零、衰败,对应的是人的磨难、疾病、死亡。“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花开一季,人只百年,但从宏观的角度看,生命的长河确实是无止境的。因为“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02
为何“不觉加快了脚步”

宗璞从紫藤萝的盛衰变化中获得了启发,不再只是苦苦注视个体生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人类生命。面对生命的不幸,作为个体,我们应该保持希望和勇气,不断前进;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努生活,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入并成就灿烂的人类生命长 河。正如宗璞没有摘下那“一朵”花,而是凝望那“一树”花开一般:当着眼于“一众”人,也就能看淡“一个”人的得失了。 

作者有了这层领悟,这茂密繁盛的紫色瀑布才能“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此处的“流动”是有力的、深刻的,是真正流进了宗璞的心灵深处。重要的是,她从紫藤萝瀑布中汲取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从所“浸”的世界中走出来了,快步坚定地走向真实的现实世界。

03
自出机杼的心灵描写

宗璞用清丽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她从紫藤萝瀑布中感受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并不停留于肤浅的感性层面,而是深入到事理内部,使文章实现了由花到个人、由个人到人类的升华。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