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j9九游会登录入口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全国各地上下同心驰援武汉,一封封请战书,来不及吃的年夜饭,一个个奔赴武汉的身影 无数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真正做到了“jū gōng尽瘁,死而后已”,zhāng xiǎn了医务工作者的大爱。同时外国友邦也伸出了援手雪中送炭,我第一次读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时,不由得心潮péng pài。如今,中国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展现的淋漓尽致,已先后向80多个世卫组织以及国家、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了紧急援助。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______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语言表达

4.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无声战斗中,崇川区各社区积极响应,开展各项宣传工作,请你为社区拟一则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我校有多名学生家长投身此次的抗疫一线,战斗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两个多月未曾回家,请你代同学小文给她的妈妈发一条微信,捎去家人的思念,寄托女儿的祝福。

三、填空题

6.《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___________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潜艇的故事。

四、名著阅读

7.请问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五、句子默写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诗歌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在《逢入京使》一诗中希望入京使将自己平安的消息捎给远在长安的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回答各题。

釆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9.词中强调“西湖好”,请具体分析本词是从哪些方面展现西湖之美。

10.补充: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七、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各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袁枚《卖蒜翁》)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2.用斜线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老 人 徐 徐 负 蒜 而 归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睨之,久而不(_______)         手熟尔(_______)

观者如(_______)              叟能如乎(_______)

14.翻译下列语句。

①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②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1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卖蒜翁的人物形象。

16.从甲乙两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站牌下的约定

孙道荣

(1)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2)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3)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4)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5)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6)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7)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8)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9)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10)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11)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12)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13)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14)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15)“那你们是……?”

(16)“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17)原来是这样。

(18)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19)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20)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21)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22)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23)“妈妈”和花花在公交站牌下的约定,就此结束了。她是这个春天最美丽的一个约定,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8.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变体问法:有人认为文章的第二、三、四段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去掉。谈谈你的看法。)

19.说说文章结尾语句的深刻含义。

她是这个春天最美丽的一个约定,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

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妈妈”的人物形象,说说你是怎样看待“妈妈”这种做法的。

(补充)

21.本文注重了细节描写,请你找出其中一处,说说其作用。

22.本文的故事发生在春天,同时文中引用了课文《春天来了》的内容,几次提到春天有什么用意?

23.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中的短信内容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24.本文由蒲公英联想到母亲,他们的品质有怎样的共同点?请简要归纳。

25.分析文章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6.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画直线的句子。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27.阅读链接材料,结合第⑤段划曲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两篇文章在描写手法和主题上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九、作文

28.作文

有人说:蓝天因为接受了白云的馈赠,オ更多彩;大海因为接受了浪花的馈赠,才更辽阔;而我们,正因为接受了来自他人、心灵、生活、自然等的馈赠,甚至来自挫折、失败、磨难等的馈赠,才拥有了更加丰富,更有意义的人生。

请以“接受来自的馈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鞠躬  彰显  澎湃

2.省略号

3.将“国家”和“非盟”调换

【分析】

1.

(1)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弯身行礼。注意“鞠躬”写法。

(2)彰显:显赫、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的意思。注意“彰”的写法。

(3)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2.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表示还有表现“上下驰援武汉”的现象或行为的省略。

3.

划线句“世卫组织以及国家、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语序不当,按概念内涵大小依次应为“世卫组织以及非盟、国家等”。

4.例如: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中心明确,语言简洁有力,易懂易记,可用对偶的修辞。示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5.示例:亲爱的妈妈,您出征前线,多么想给您送上一碗热乎的饭菜,而您总是在电话里拒绝我“别管我了,我就在单位吃泡面就行,你和你爸千万别出门,外面传染太严重了……”而我又多么想让您可以和我们一样在家里躲过疫情,自私点说,因为我希望我们一家三口可以永远平安幸福。但我知道,还有无数个像您一样的妈妈在奋战一线,希望这次疫情能早点结束,我们一家能够团圆。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题干“家长投身抗疫一线,两个多月未曾回家,给她的妈妈发一条微信,捎去家人的思念,寄托女儿的祝福”,行文时注意以下几点:1)称呼;2)嘱咐妈妈在外面注意保护自我;3)表达对母亲参加抗疫行为的敬佩之情;4)表决心像妈妈学习,做一个有大爱的人;5)抒发对母亲的爱念之情;

6.儒勒·凡尔纳    鹦鹉螺号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7.点明了小说主人公–祥子;概括了一个重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揭示了主人公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寡言。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1)祥子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据此归纳答案:点明了小说主人公——祥子;概括了一个重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2)祥子是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据此归纳答案:揭示了主人公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寡言。

8.弹琴复长啸    朔气传金柝    安能辨我是雄雌    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详解】

本题注意重点字:琴、啸、柝、辨、雄雌、惟。

9.①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10.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11.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由“花坞苹汀”可知,这里是写西湖“花草繁茂,互相掩映”;由“十顷波平”可知,这里是写西湖“湖面平静,波澜不惊”;由“西南月上浮云散”可知,这里是写西湖“月色清幽,静谧安然”;由“莲芰香清”可知,这里是写西湖“莲菱清香,沁人心脾”。

10.

本题考查学生从感官角度分析词句的能力。

由“残霞夕照”“花坞苹汀”“十顷波平”“西南月上浮云散”可知,这些都是视觉描写,写出了夕阳与晚霞相映、花坞与小洲掩映、湖面平静波澜不惊、浮云消散明月初现的西湖美景;由“轩槛凉生”和“水面风来酒面醒”,这里是触觉描写,写出了词人感受到傍水的栏杆边上的丝丝清凉,也感受到湖面微风的凉爽适意;由“莲芰香清”可知,这里是嗅觉描写,写西湖的晚风送来了阵阵莲与菱的清香。

11.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先分析词中景物,作者写了西湖夕阳残照、岸幽湖平、浮云现月等景色,这些景物描写传达出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再由注释“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可知,这首词写于作者辞官之后。作者再没有了政务的烦扰。在西湖的一个傍晚,作者可以独自饮酒,沉醉于晚风清凉,莲菱清香中自得其乐,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最后,夕阳西下,“野岸无人舟自横”说明傍晚时分游人已经散去,因为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才有“自横”的“舟”。游人都因为天色已晚而离去,作者却能独自留下品味西湖游人散尽之后独特的景色,表现出作者的超凡脱俗。

12.老 人 /徐 徐 /负 蒜 而 归

13.    离开    只    墙壁    这   

14.(卖油翁)于是说:“我没有其他特别的,只是因为手熟练了而已。”

快要死的很老的人了,能死去来成全你的名声,死了又有什么怨言呢?

15.武艺超群,深藏不露,淡泊名利

16.千万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有一些人夸奖你,你就以为自己当世无双了。人要时刻虚心求教,不能目中无人。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时刻记住只有不断努力才会战胜别人。

【分析】

12.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顿的能力。

句意: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老人”是主语,“徐徐”是状语,“负蒜而归”是谓语,所以停顿应该是: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13.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

(1)句意: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去:离开。

(2)句意: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3)句意: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堵:墙壁。

(4)句意: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是:这。

1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因:于是,因此;亦:也;惟:只是;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②垂死之年:行将就木的人;成君之名:成全你的名声;怨:怨言。

15.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和“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可知,卖蒜翁深藏不露;由“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和“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可知,卖蒜翁武艺超群;由“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可知,卖蒜翁淡泊名利。

16.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并感悟启示的能力。

分析课文,甲文中的陈尧咨擅长射箭,乙文中的杨二擅长拳法,两人却都因为自己的特长而轻视别人,最终都落得自讨苦吃的下场。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有一些长处,也不能骄傲,一定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只有认真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才能有所成就。联系九游会j9官方网站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要保持一颗谦虚求教的诚心,时刻准备倾听别人的建议和看法,不能目中无人。强中自有强中手,惟有不断努力进取才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点睛】

参考译文: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卖蒜翁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坚固得出不来。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17.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

18.运用景物描写,通过对早晨淡淡的阳光的描写,衬托出主人公的美丽心灵;为下文一个普通母亲帮助陌生女孩学习做铺垫。

19.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这对“母女”的约定给孩子带来的希望,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温暖和正能量,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美德的赞美之情。

20.平凡善良: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工,一个普通的妈妈;富有爱心,关爱儿童:看到环卫工夫妇的孩子失学,不忍孩子游荡,和女孩定下约定,每天履约;默默无闻:拒绝记者的采访。“妈妈”的这种做法值得赞美,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和谐。

21.如: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运用细节描写,“看着”“目送”“走开”等细致的动作神情传神的刻画出女孩对为自己传授知识的“妈妈”的不舍,对知识的渴望。

22.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引用课文《春天来了》,通过文章中的春天景象烘托“妈妈”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美德;(3)写“春寒料峭”的天气,是为了反衬出“妈妈”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

23.①表现这位母亲做好事不留名的美好情操;②说明在社会上,热心关爱帮助他人的好心人很多;③号召人们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和“一个失学的孩子”,二者的交集是“读书的约定”,“约定”的具体内容是答题的关键,即:“妈妈”每天早出发十几分钟,利用在站牌下等车的时间教“失学的女孩”读书。据此分析,按照“谁做了什么事”的结构概括作答即可。

18.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一句,描写了西湖一路景区早晨的阳光,将二、三段描写的公家车站置于这美好晨景的环境中,为下文“妈妈”和“女儿”相约站牌下,“妈妈”帮助失学儿童学习的温馨故事做铺垫,烘托这位“妈妈”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抓住“美丽”和“暖流”两个词语。这句话将“约定”比作“暖流”,这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妈妈”和“女儿”相约站牌下学习,体现了一位普通母亲人格的高尚、心灵的美丽,也让我们看到小女孩的勤奋好学,天真可爱。同时,这个故事所蕴含的美丽人情,让我们感觉到人心的善良,世界的美好,也激发我们去延伸爱心,创造美好。

20.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例如:她平凡普通、富有爱心: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女童失学,她出于关爱和同情,愿意每天多拿出等车的十几分钟无私地帮助失学的女孩学习,这是小人物的伟大之处;她做事无私,不求出名:她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可见她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好心人。对这位“妈妈”的做法要从正面评论,因为她在自己能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去帮助一个陌生的孩子,做的事虽小但精神可贵,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值得社会对她的赞美。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和作用的分析能力。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如文中“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一句中,“弯下腰”“指着书”“抬起头”“看看”这些细致地描写,传神地刻画出这位普通的“妈妈”一边认真地教女孩读书,一边等车的情景,赞美了她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对“春天”描写的句子,结合人物品质和作品主题进行分析。第(4)段“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是对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的描写,通过美景烘托这位普通人物的美丽心灵;第(18)段引用课文《春天来了》,通过春天的美好烘托主人公富有爱心、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第(6)段写“春寒料峭”中这对“母女”认真学习的场景,稍冷的天气反衬出“妈妈”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她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表现了她默默做事、不求回报的美德;“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说明这个社会上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很多,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不会视若不见,都会伸出援手,同时也号召更多的人献出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4.①生命力顽强(或刚强与坚毅); ② 无私奉献。

25.承上启下

26.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突出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27.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都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同点:《秋天的怀念》还表达了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

【分析】

24.

本题考查内容归纳。

1)结合第2段“老态、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延续久远、传递给儿女”等内容,结合第4段“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可见,蒲公英在严寒中生存,是为了散播种子。年迈的母亲在严寒中采蒲公英,是为了孩子。两者都是无私奉献。

2)结合第5段“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可见母亲像蒲公英一样生命力顽强。

25.

本题考查段落左右。结合第2段“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再结合第4段“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可见上文的蒲公英的状态让“我”想到了下文的母亲,所以第3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6.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白发,就像蒲公英的种子” 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喻为蒲公英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被风吹拂的样子。结合下文“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可知,母亲的白发里藏着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27.

本题考查文段比较阅读。

1)相同点:本文写的是母亲辛苦奉献的一生。运用了细致的动作描写,例如:半弓着腰、弓腰、翻检,写出了母亲找蒲公英的仔细,表现了对子女的爱。选文“挡在窗前”,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

2)不同点:《秋天的怀念》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因为疾病的原因,作者经常发脾气,所以面对母亲的突然离世,史铁生还表达了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但本文只是抒发了母爱的伟大以及对母亲的思念。没有悔恨之情。

28.范文:

接受来自生活的馈赠

生活如水,在流动中也会掺杂一些沙砾。

生活如画,在创作中也会沾上其它原料。

生活如纸,在保存中也会出现许多黄点。

曾经傻傻地以为,生活是一朵洁白无暇的莲花,殊不知,在这玉洁冰清的背后,也有躲藏在花瓣下的令人厌恶的黑点。

社团的面试结束后,我的心情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直跌到了谷底,为什么一句话都要让我思忖非常久?为什么我连自己都不了解?为什么我的表现这么不尽如人意……我失意,我愤怒,我自责,一只手企图抓住点什么,却轻而易举地握住课桌上苍白无力的笔,“嘶”的一声,一道裂痕如沟壑般在我的作业上铺开,眼前被笔划破的作业本,在向来追求完美的我的眼中显得如此刺眼,真叫人无法忍受。我握紧拳头,用力撞击桌子。

好友琴闻声而来,我立即用手捂住作业本,生怕被她看见。她关切的声音,像是冬日的阳光,逐渐温暖我受伤的心,我的手指由原来的绷紧到松弛,不禁意间,她通过手指缝,看到了我划的那条裂痕,于是轻轻地移开我的手,边看还边夸奖道:“这一划,画得好完美!”

我感到不解,以诧异的目光从她的眼睛里寻找答案。

她笑着解释道:“你看,汽车上的人向后仰,说明这汽车启动速度非常快,而后面却缺少了必要的说明,你的这一划刚好说明了这一点。”

我半信半疑,重新端起作业本,好好审视一番。果然,这一划恰到好处地使旁边的不足得到弥补。

我恍然大悟:正因为有了缺陷,这完美才显得如此珍贵,完美与缺陷是相对的。而发现缺陷、弥补缺陷是通向完美的桥梁,尽管我口头表达能力不如别人,我还是会多加练习,语言总会有脱口而出的一刻;尽管我的自我认知能力还不够,我还是会多花时间,去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尽管我的面试结果不尽人意,我还是会多加努力,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缺陷,使我能够正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一步步地向心中的完美靠近。这,就是生活给予我的最好的馈赠。

【详解】

1.审题。标题中的“馈赠”指赠送的东西、礼品。材料中“正因为接受了来自他人、心灵、生活、自然等的馈赠,甚至来自挫折、失败、磨难等的馈赠”提示了补题的范围,内容很广泛,可以来自他人、心灵、生活、自然、亲人、朋友、挫折、失败、磨难等。“才拥有了更加丰富,更有意义的人生”指出了“馈赠”的意义与价值。

2.立意选材:

(1)从遭受挫折这一角度立意。在学习中、工作中,也许你曾失败过、伤心过、后悔过,但在受挫中终于找到新的前进方向,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接受来自挫折的馈赠;

(2)从遇到困难这一角度立意。什么样的困难让你刻骨铭心?什么样的困难反而为你的人生增添了亮色?遇到困难不回避,积极面对,努力赢取一个精彩的人生,从而接受来自困难的馈赠;

(3)从成长阶段这一角度立意。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某些阶段的。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作是人生成长过程的一个拐角。如何把握好某一个重要的拐角,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意义重大的,从而接受生活的馈赠;

(4)接受馈赠还可以指他人带给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与亲人、同学、老师一起走过的家庭或校园生活。这样的文题选材范围很宽,选择的事件可以发生在家庭里、学校里、社会上。内容上可写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可写课堂上的学习,也可写课外活动、集体生活、文体活动等;可写生活的苦,也可写生活的甜。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