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1.本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的田园风光。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蛱蝶。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4.“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
5.主题:本诗写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
1.主题: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农村的美丽风光和儿童追逐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2.诗中描写景物静态的诗句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描写人物动态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远处寻。
3.说明暮春季节景色的词语:疏疏、未成阴、菜花
4.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无处寻”一词引发读者的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儿童面对一片菜花踟蹰、一知
所措的画面。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清平乐·村居》
1.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题。
2.诗中描写江南农村的特色的诗句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最能表现童趣的诗句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诗中描写的一家五口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其中大儿子正在锄豆、二儿子正在织鸡笼、小儿子正在剥莲蓬。
4.本诗描写的景物有:茅檐、小溪、青草。
5.主题:本诗描绘出翁媪及三个儿子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第二课《乡下人家》
一、课文内容填空:1.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二、课文重点归纳: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特点,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
境,体现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乡下人家》描绘了和乡下人家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画面,分别是:瓜藤攀檐图、鲜花轮放图、春笋出土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朴实欢快。
3.《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第三课《天窗》
一、课文内容填空:
1.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事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课文重点归纳:1.本文的中心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空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写出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幻想。
2.“天窗”象征着:孩子们通往想象世界的窗口。
3.我是一个:好玩、爱动、爱联想、爱想象的孩子。
4.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事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变幻莫测的,所以想象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复杂,更确实。
第四课《三月桃花水》
课文重点归纳:
1.《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歌颂了春天,歌颂了生活,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三月桃花水的真好听,我还能写出和个描写水声的词语:叮咚、哗哗、滴答、潺潺;桃花水真清,我还知道描写水清的词语有:清澈、清冽。
第五课《琥珀》
课文重点归纳:
1.《琥珀》的体裁是科学小品。作者生动地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交代了琥珀的发现经过及科学价值,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2.琥珀的科学价值:可以推测几万年间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3.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老松树滴下的松脂正好包住两只小虫,形成松脂球,第二,地壳发生变化,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形成了化石。
4.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并推测出的科学价值。
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课文内容填空:
1.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我国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二、课文重点归纳:
1.《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大量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点睛之笔”指的是:辽宁西部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3.我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轻盈,骨骼中空,脑颅膨大,前肢越来越长,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后来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4.“飞向蓝天的恐龙”指的是鸟类,它们是由一些猎食性恐龙进化而来的。一种观点认为,一些恐龙在树木间跳跃、降落的过程中学会了滑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种带羽毛的恐龙在地面奔跑的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5.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第七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一、课文内容填空:
1.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蔬菜保鲜期更长。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二、课文重点归纳:《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并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满怀激情地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时代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
8.《千年梦圆在今朝》
(1)“梦”指的是中华民族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圆”,使圆满、使周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10月16日顺利返回,它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万户,中国第一个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我国正式实验的月球探测工程是“嫦娥工程”。
(3)《千年梦圆在今朝》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在梦圆的过程方面,课文列举了嫦娥奔月的神话,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想象和万户亲身实践,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探索方面,课文重点写了“神舟五号”的研制过程,充分表现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敢于探索的精神。
9.《繁星(一五九)》
诗中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磨难。
10.《白桦》
(1)前两节重点写了白桦的外形,后两节重点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
(2)本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白桦正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描写白桦的美丽景象,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颜色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
(3)诗歌描写了白桦在多种环境中的美,环境有:寒冬的雪后、清晨的朝霞中、朦胧的寂静中。
11.《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中依次描写出了雨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风蝶儿,在作者描绘的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中:“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闲游……
12.《猫》
(1)猫的特点:古怪而可爱。
(2)老舍笔下的猫性格有些古怪,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既老实又贪玩,却很尽职;二是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很胆小,有时又无比勇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猫老实的表现在:成天睡大觉;它很贪玩表现在:一天一夜不回家;它很尽职的表现在:屏凝视捉老鼠。
13.《母鸡》
(1)重点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2)课文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联系全文来看:
从夜间有什么动静就啼叫,可以看出母鸡很负责;
从鸡雏们的肚子圆圆的,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可以看出母鸡很慈爱;
从有一点响动,就警戒起来,准备作战,可以看出母鸡很勇敢;
从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可以看出母鸡很辛苦。
(3)本文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人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了母鸡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14.《白鹅》
(1)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将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表现鹅的叫声严肃郑重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来表现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2)“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高傲”的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3)叫声的表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步态的表现:傲慢;从容,大模大样:傲然站立。
吃相的表现: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大踏步。
15.《海上日出》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本文的中心句是:“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描写了海上日出时壮观景象。
文章结尾用反问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做总结,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
(3)作者按太阳变化的顺序,抓住了颜色、光亮、位置变化,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露出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的四个画面。依次描写了是:晴朗天气的日出和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
16.《记金华的双龙洞》
(1)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2)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作者去双龙洞路上,再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写出洞。
(3)洞口的特点:很宽;外洞的特点:高大;孔隙的特点:狭小;
内洞的特点:黑、大、奇,重点写了奇的特点。
(4)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溪流流经的路线为线索。
(1)《颐和园》颐和园在北京(城市名),课文主要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分别描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景物。
(2)《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到近的顺序,从“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语句看出来。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1)主题:《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他机智勇敢,为了掩护李大叔,机智地同鬼子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英雄精神。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小英雄雨来》中出现了三次。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前两次出现在夜校上课时,雨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第三次出现在雨来就打算以死保护交通员时,表明雨来,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这句话点明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来自对祖国的热爱。
(3)本文可以分为六个部分进行描写,其中详写了雨来游泳本领高、掩护李大叔、智勇斗鬼子,略写了雨来上夜校读书、怀念雨来、机智脱险。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1)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表现他率真爽气、自主独立、沉着勇敢。
(2)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为小“男子汉”的形象,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而含蓄。
20.《芦花鞋》
(1)《芦花鞋》主要写了青铜在镇上卖芦花鞋,一共卖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的事,赞美了青铜勤俭、纯朴的品质。
(2)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大雪中坚持卖鞋、卖了自己穿的鞋。
21.《芙蓉楼送辛渐》
(1)本诗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其中“一片冰心在玉壶”最能体现诗人胸怀,表达了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诗作者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场面。既写友人去向,又暗喻送别心情的语句是:楚山孤。
22.《塞下曲》
(1)题目“塞下曲”是古代的一种军歌,第一句点明时间是在一个月黑寂静的晚上,第二句中的“单于”指的是敌军的最高将领,第三句写了我军准备追击敌军的情形,第四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2)诗中写出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的雪中英姿的诗句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句诗的意思是:将军准备率领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3)《塞下曲》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必胜的信心。
23.《墨梅》
(1)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梅花的品格精神:高风亮节、神清骨秀、高洁端庄。从梅花的品格精神
联想到了:文天祥、范仲淹、王安石等。
(2)诗的前两句写实,强调“我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句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花,只是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思是: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它的颜色好看,它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间。这句诗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4)“洗硕池”是一个典故,与王羲之有关。
24.《囊萤夜读》
(1)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褒”的意思是:用口袋装。“萤”的意思是:萤火虫。“囊萤”的意思是:用袋子装萤火虫。
(2)故事中赞美了车胤学习刻苦的句子是:“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文中概括车胤精神品格的句子是:恭勤不倦。车胤遇到的困难是:家贫不常得油。车胤的方法是: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这个故事讲的是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我知道这样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手不释卷》《铁杵成针》。
25.《铁杵成针》
(1) 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的意思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主人公是唐代诗人李白。
(2) 故事中让李白深受触动的事是:“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钍。’”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文意:磨针溪在眉州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
26.《“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文讲述了“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轮船在英伦海峡面临沉没的危险时,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指挥救援,把生的希望留给乘客和船员,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全部人员获救后,最后随船沉没的悲壮故事,歌颂了船长哈尔威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
(2)课文按照“雾海夜航——海难发生——临危指挥——盛赞船长”顺序来写。
(3)课文多次写雾,雾大、雾浓,这是造成海滩的直接原因,同时,还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衬托了人们的心情。
课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了让部队攻下敌军的阵地,避免付出更大的牺牲,舍身堵住敌人的枪口,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歌颂他视死如归,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28.《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1)王葆想到一个宝葫芦,来实现心中的愿望。
(2)文奶奶讲了四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分别是:①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②李四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③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④赵六掘地掘出来一个宝葫芦。
(3)文中的“我”指的是主人公叫王葆,他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他时常会想到它,做算术题的时候想到了它,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的时候想到了它,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的时候,他又想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