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j9九游会登录入口

西江月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①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②。障泥③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④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②层霄:弥漫的云气。③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④欹枕:斜靠在枕上。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写出了词人浓郁的醉态和欣悦的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喻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6.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孔子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
(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为了论述实现宏伟目标必须重视细微的道理时,列举了三个现象来说明“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高”是从“低”积累起来的,“长”是从“短”变化而来。其中表明“长”是从“短”变化而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自古以来,借“月”寄意抒情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诗人在构思用“月”时往往力求变化,避免一律,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用的是“秋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用的是“山月”,《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的则是“落月”。
15.c
16.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c.“‘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说法错误。“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句的能力。
运用叠词。“弥弥”,是水盛的样子,用“弥弥”形容“浅浪”,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隐隐”,表现了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突出了云淡的特点。叠词使得语句富有音乐美,悦耳动听。
运用对仗的手法。“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有对称的美感,音节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
借景抒情。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17.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