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诗人在登高中想象与妹夫一起赏菊的场景。本应该你我手执绿酒共赏黄色的菊花,又何必有穿着红色裙子的女子吹紫箫相伴。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尾联中,诗人借陶渊明自喻,借“东篱醉”写出了他对“采菊东篱下”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
16.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劝告太宗不可凭借“严刑”和“威怒”治理天下,否则会产生“ ▲ , ▲ ”的后果。
(2)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对抗秦国的办法是“ ▲ , ▲ ”,并指出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3)“舟”是水路交通工具,也是诗词的重要意象。杜甫的《登岳阳楼》“ ▲ ”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 ”均提及“舟”。
15.d 【解析】王安石仰慕出仕的陶渊明,他并无隐居之意。
16.王安石诗:表现出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
李白诗:表现了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 (一点3分)
17(1)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老病有孤舟 着我扁舟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