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读民间故事:概括——缩写——复述——鉴赏-j9九游会登录入口

组内教研聊“民间故事”单元,个人提了三点疑惑:

1.“创造性复述”与“缩写”的关系是什么?

2.对于“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不少学生就是在转述,怎么破?

3.对一部分学生而言,“缩写”就是“概括”,怎么引导学生学习“缩写”?

组内每位老师都说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听着还是从概念到概念,从问题到问题,一问课堂效果如何,大都叫人失望。最终还是回归到自我的课堂反思中来。

民间故事单元,要开展的活动与落实的学习任务很多,读、讲、演、写、改、创等等都有参与。拎出必要因素,合理取舍,聚焦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说自然是比做要难的。明确思路,尝试着去做。

借《猎人海力布》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创造性复述,策略是“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和“关注人物复杂而真实的心理”。前者乍一看很好操作——不就是以海力布/村民/小白蛇/龙王/宝石等的身份讲故事么,课堂上不作具体而适切的指导,结果一定是转述。老师们能做的指导又是什么呢?加上描写(比如海力布救小白蛇部分,加上动作、语言、神态;比如海力布劝说村民部分,加上心理),怎么加,其实是一比糊涂账——我们老师自己都没想好怎么加,试问自己有没有在课堂上待学生说完后下水展示。后者一看就不太好操作,我在班上实践了: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提示: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想到了什么?接着又想到了什么?最后他是如何说服自己牺牲自己救村民的?(为海力布想象一个充足的理由)

结果:牺牲我一个,成全千万家。(评价:这是不是喊口号?我问学生,你是海力布,你愿意这么干吗?每一个学生愿意!别说学生,我自己都不愿意,这一点我直接向学生坦陈。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凭什么要求别人去做,道德绑架叫人生厌)

想象支架:一是想象海力布的身份细节,比如孤儿,是被村子里的人抚养长大的。学生由此联想到了“海力布从小就把乡亲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救村民就是救亲人。二是想象海力布打猎生活,比如身为猎人打猎时多次受伤,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救助海力布,救村民是要报恩。(在这些想象支架的支撑下,构建了民间故事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报恩)

借《猎人海力布》干的另一件事是缩写。就是按照单元习作的指导去学,重点放在“为什么保留、为什么删减、为什么概括、为什么改写”上。虽然自己脑子里有思维轮廓,课堂上反而围绕“概括”和“概括写”两个概念绕了一大圈,自己绕晕了,学生也绕晕了。

《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放在一起学,落实四个任务:概括——缩写——复述——鉴赏。

图片

一、概括:怎么概括?

谈“概括”一定得先问自己“怎么概括”,课堂只有概括的要求而无概括的指导,那就是没有概括(此处暂且搁置“概括应该在哪些学段、年级、单元落实”的问题)。首先带着问题(“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牛郎和织女结局如何”)快速默读《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这一环节,“边默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或哪几件事”等学习要求其实缺乏指导性,相当于还是直接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读完开始交流:

1.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课文一至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牛郎与老牛亲密相处(一定有学生扯哥嫂待牛郎不好,这就需要当堂辨析)

2.依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分别概括课文五至八、九至二十一及《牛郎织女》(二)主要内容——牛郎与哥嫂分家,带着老牛独自生活/老牛让牛郎拿走并送还织女纱衣-牛郎与织女结婚/织女被王母抓走-牛郎带着子女追织女(这个过程真要理清楚,绝非老师想象的那么简单,关键在于让学困生和中等生不断试错、反思、辨析——为什么要这样概括?为什么去掉那些情节?)

主要情节提取完毕,要求学生把关键词/句连成连贯而完整的话。这样基本完成课文内容的概括。

课堂插曲:辨析“拿”与“偷”

概括“老牛让牛郎拿走织女纱衣”一部分时,有学生说是“偷”。随后个人给了两点提示:一是“偷”字让你联想到了《西游记》中哪些故事情节。学生说了一堆的“偷”,比如孙悟空偷蟠桃、孙悟空偷定海神针(其实是“抢”)、孙悟空偷紫金袈裟(其实是“拿”),最后才被追问到了“猪八戒偷蜘蛛精衣服”上面。进而辨析“八戒的‘偷’”与“牛郎的‘拿’”有何区别。二是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先驱的叶老为何不用“偷”而偏偏用“拿”,请结合后面的“牛郎与织女结婚”这一情节深入思考。由此关联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上——善良的人物形象与美好的意义上。

二、缩写与复述:再次理解“概括”与“缩写”

黑板上呈现“相处——分家——拿纱衣——结婚——抓——追”六个关键词,每个关键字表示《牛郎织女》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以《牛郎织女》(一)为例,首先辨析主要情节与次要情节,恰当选择缩写策略。“分家”“结婚”——概括,“相处”“拿纱衣”需区别对待。

先把话题岔到另一个课堂细节上:

姑娘穿上纱衣,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入了神,又同情她,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思考:牛郎可能会告诉织女哪些情形?(“哥嫂待他不好”“与老牛亲密相处”)

牛郎重点会向织女讲述哪个情形?(“与老牛亲密相处”)为什么?(再一次聚焦人物形象与民间故事的特点)

现在回到“相处”“拿纱衣”故事情节上,缩写时就同时需要概括与改写(调整情节顺序)策略。开始部分讲“相处”,运用概括写策略(区别于第一部分的纯“概括”)——牛郎与老牛朝夕相处,白天,牛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讲给老牛听,老牛听得挺有味儿。晚上,牛郎和老牛睡在一起。老牛成了牛郎唯一的亲密伙伴。到了讲“拿纱衣”部分,运用改写策略,把牛郎与老牛亲密相处的部分适当讲详细一些,也即整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难点还是在“概括写”上面。比如课文九至十七自然段,属于主要情节,这一点学生明白。学生不明白的是:即使是主要情节,在缩写时,也需要适当压缩!于是,这便有了更细一层的辨析(辨析哪些段落不重要,比如九至十一自然段,意思就是“老牛说话了”,重要的是老牛说话的内容,故需要概括)与概括(提取重要段落中最核心的信息——第十二自然段老牛说的话与与十四至十七自然段牛郎的言行是重复的,在缩写时只需要讲一遍,且讲述时需要去芜存菁)。

三、鉴赏:领略民间故事的集体智慧

开展“鉴赏”环节学习活动,理由有二:一是套用了课标中的“阅读与鉴赏”——“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无论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还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基于文本结合自己的思考作出合理的评判都是至关重要的。二是《牛郎织女》(一)课后的“选做”题——“在其他的民间故事中找出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同时这个题目也自然引发了“民间故事单元”与“神话单元”对比:

单元

人物与身份

事迹与意义

神话单元

盘古——巨人(神)

开天辟地,为人类创造美好天地。

普罗米修斯——天神

为人类“盗取”火种,为人类带去光明。

精卫——炎帝之女(神)

填海,为人类免除海难。

民间故事单元

海力布——猎人(人)

救小白蛇——获得小白蛇和龙王的酬谢

救村民——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牛郎——放牛郎(人)

善待老牛——老牛帮助牛郎

真诚待织女——织女愿与牛郎结婚

和学生一起填完该表,我问学生: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民间故事什么特点?学生很快总结出来了。神话的主角往往是神,而民间故事的主角通常是普通人;神话中人物的主要事迹惊天动地(对应“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而民间故事中人物的主要事迹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学生没有对比总结出来的核心词是:感恩。从《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中,我读到的就是感恩与真诚,这是中国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

由此,我们把话题转到“快乐读书吧”上去,课本上有以下两则小贴士:

(1)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

(2)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有可能打败强大的对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通过努力可以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

图片

关于第一点,《猎人海力布》一文有所体现,“就小白蛇——获赠宝石”“救村民——永久纪念海力布”是明证,最明显的是“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与“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两个句子高度雷同。而课本上(或者说民间故事选中的民间故事)并非都能体现这一点,比如《牛郎织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民间故事作为口头艺术,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也正因为这一点,其中有太多明显的bug。关于第二点,个人所读的民间故事有限,只能就《猎人海力布》与《牛郎织女》说上面的看法。

引导学生鉴赏民间故事,大致上是从“梳理民间故事结构与讲述策略”“对比体悟民间故事中蕴含的集体智慧”两个方面展开的。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