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给予树》听课 ——语文学习,每课改变一点点-j9九游会登录入口

语文,常常是学生们感觉任务最重的一门学科。字词抄写、听写;课外阅读,课外摘抄,大作文,小练笔,周记,日记……还不要说那些定期的周测、月考。作业堆成山,学生做不完,老师改不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习得更丰富的语言?这是解放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不少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们已经做出了表率。在上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每课改变一点点,减轻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外负担,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更轻松更愉快。我想结合特级教师王丽文老师的优质课《给予树》谈谈自己的一点改变。

 

一、用多种方式继承优良传统。

“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是语文课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中,“读”,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习得语文的方式。重视读,是语文课堂应当继承的一种学习方式。以王丽文老师的《给予树》一课为例。她的语文课堂做到了在“读”占鳌头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王老师的课堂上,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开课时,王老师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紧接着又安排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最后到学生放开声音再读课文。

尤其是对重点句的朗读指导上,老师更是煞费苦心。“那这句话该怎样读?”“请读出生气和疑惑”“你觉得金吉娅在说这段话时应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在循循善诱中,老师润物无声地完成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引领,在这个引领的过程中,学生也渐渐融入文本,到最后达成了对文本的充分理解。

语言的习得,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语文味十足,首先就离不开朗读。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对朗读有足够的重视,应有充分的运用。对朗读的不变的重视,可以通过朗读方式多样化来体现。“小组读”“赛读”“配乐读”“仿名家读”……方式的变化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朗读效果更加明显。

 

二、“语用”为核,一课一得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王老师紧紧地抓语言运用这一核心,运用不同的方式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在演、想、复述中完成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培养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也在一遍一遍的复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

(一)写话与表演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伴随着音乐,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上金吉娅为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时可能会写的话。这是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老师很准地抓住了这一点进行训练。学生都有话可说。紧接着老师与学生一起将这个文本中没有写到的镜头表演出来。创设出语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自己所写是否符合当时情境,名为演,实际是在点评学生写话。

(二)想象说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哥哥姐姐们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们会怎么对妹妹说呢?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装们展开了合情合理的想象,又来了一次说话的练习。

(三)变换角色中进行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哥哥姐姐、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金吉娅的妈妈、得到礼物的小女孩子分别会怎样向别人提起这件事?

老师引领学生变换这四次角色,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复述,让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这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也不得不说运用到这一课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一定学习每篇课文都会有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运用,但是可以每课运用至少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只有自己会用的语言才可能成为具有活力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三、善于倾听,成就学生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到:“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地教室环境的话,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⑴

以前我们说到善于倾听时,往往想到的是引领学生善于倾听。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

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因为这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议论文的三要素之后,就让学生在这篇文章中找找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也就是议论文的论点,也相当于非议论文的中心句。

学生自学后,我请人汇报交流。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说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句;有人说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一句……同学们众说纷纭,当然也离正确的答案相去甚远。但是,我并没有打断学生的回答,而是认真倾听他们将话说完。从学生的回答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议论文的论点有一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于是,我这样引领学生:

同学们,请注意思考。请大家看看课文题目是什么?再想想中心句的关键位置是哪里?同时明确全文围绕展开的句子才称得上中心句。请大家对照这三个标准再次勾画文章中心句。

因为有了对学生想法的了解,有了对学生回答的倾听,所以,我对学生的学情就有了真实的了解,同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了一架梯子,让他们从自己的理解跳跃到了正确的理解。这样的一点点改变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效。

四、开发课程学生能行

在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做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在六年级上册学习《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有一项学习任务是“欣赏诗歌”。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喜爱,我是这样安排学生学习的:

(一)老师引领学生学习阅读教材中的四首诗词曲。

(二)借助媒体收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打印出来或者制作成幻灯片。

(四)语文课堂上,先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五)每个大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六)全班交流后评选出“我最爱的诗歌”。

语文课堂上针对学生而完成的每一点点小小的改变,都可以带来课堂效率实质性的提升。每课改变一点点,语文学习更轻松。

参考文献

⑴引自《静悄悄的革命》 59页 作者:佐藤学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