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课件-j9九游会登录入口

【教材分析

四下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田园生活”,编排了三首既有田园气息,又有童真童趣的古诗词,即范成大的七绝《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杨万里的七绝《宿新市徐公店》和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三位作者均处于南宋时期,这三首诗词都是他们在晚年时期的创作,无论是对农村生态美景的欣赏,还是对于乡村安宁生活的向往,都是共通共鸣的。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六十首,分别咏叹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被钱钟书赞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本课选编的是组诗中的第二十五首,描写的是一幅夏日田园乡村图。前两句写景,“梅子金黄”“麦花雪白”“杏子肥”“菜花稀”,显示了季节的变换,色彩绚丽;第三句叙事,写夏日初“长”,但农事正忙,白天篱边少有行人;最后一句又写景,以只有“蜻蜓蛱蝶飞”来反衬农事的繁忙。全诗不直接写“农事忙”,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含蓄却意浓,诗人将劳作生活的苦乐与田园情趣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轴生动的农家生活长卷。

《宿新市徐公店》(组诗)有两首,是杨万里描述自己住在徐公店的见闻,本课选编的是第二首。诗人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美景的欣赏,对天真无邪的儿童的喜爱,对乡村田园生活的赞美。诗歌从眼前之景着笔,由近及远,寥寥数笔,将“篱落”“一径”“树头”“菜花”生动地展现于读者眼前,又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将儿童踏花追蝶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田园的静谧与生机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上阙里,茅屋、小溪、青草为背景,一对白发翁媪趁着醉意,吴音媚好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下阙中,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卧剥莲蓬,三个孩子各司其职,和谐美好。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也更可见他内心满是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但对词的学习则是初次接触。教学本课的两首古诗,既要引导学生激活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要适度拓展,可以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田园诗、农家诗的特点。而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则需要适当介绍词的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徐”等6个字,会写“杂”等14个生字;

2.朗读感悟,并熟读成诵,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掌握诗词的学习方法,描述诗中描述的情景,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点:通过诵读品悟,读出诗词中的趣味与情味。

难点:体会田园诗的韵味,感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块一  了解田园诗  初识“农家景”

整体引入,了解田园诗

1.了解田园诗从东晋的陶渊明开始,便开启了“田园诗”这一类型的诗词创作,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非常钟爱田园诗的创作。本课学习的正是三首关于田园主题的诗词。

2.促疑巧发现请快速默读这三首诗词,看看你有哪些发现,试着说说你对田园诗的理解。

3.认识范成大:说到田园诗,不能不提范成大。他在晚年回到家乡苏州石湖,创作了一组诗,共六十首,分别咏叹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园生活,命名为《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指四季。“兴”,这里读xìng,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这组诗中的第二十五首。

二、诵读疏通,初识农家景

1.初读读正确读诗歌,首先要读正确,请自由朗读诗歌,注意难字上的拼音。有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zá     xī      lí      wéi     qīng tíng     jiá dié

杂     稀      篱      惟       蜻 蜓         蛱 蝶

2.速读读流畅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们来挑战谁读得更流畅。一分钟时间,试着你能读几次?

3.慢读读节奏已经有同学能背诵这首诗了,接下来我们要慢读了,读出节奏韵律来,你还可以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夏日乡村的哪些画面?

设计意图】这组诗词都属于田园诗,且照应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田园生活”,因此入课时不能孤立进入,而应放在田园诗的大背景下。采用促疑发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初读三首诗词,从内容上去发现田园诗的基本特点—-以田园乡村为写作内容。接下来通过初读、速读、慢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疏通文本,熟读成诵,并在尝试读出节奏韵律的过程中,去初步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  品析田园美  感受“农家乐”

一、品读想象,读出景与画

1.在品读时,你看到了乡村的哪些景物?请你在诗句中圈画出来。

2.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把你看到的画面组合起来,就是诗歌所描述的田园美景图了。

二、品读发现,读出动与静

1.交流发现:乡村里只有这些景与物吗?为什么诗人只写了这些呢?再读诗歌,说说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果与花——梅子、杏子与麦花、菜花;

颜色与状态——金黄、雪白与肥、稀;

植物与动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与蜻蜓、蛱蝶

动与静——无人过、蜻蜓蛱蝶飞

2.情境朗读:我看到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梅子金黄杏子肥;我看到田野里色彩芬芳——麦花雪白菜花稀;我看到农家小院静悄悄——日长篱落无人过;我看到这一片静谧之中也有生命在舞动——惟有蜻蜓蛱蝶飞。

三、品读促思,读出疑与惑

1.促疑引思:前三句都是写夏日田园的安静,为什么第四句又写动景呢?是否不符合整体的画面感觉?以动写静,更显夏日之静。

2.情境朗读:请用你的朗读,还原这夏日的田园美景吧!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田园之中,诗人由衷地感受到农家之乐,请用你的朗读帮助他表达吧!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通过品读,读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读出景与画。诗是不可解的,因而在品读时,引导学生去发现诗中描述的景物及其特点,加入自己的想象,结合实际经验与图片资源,去描述画面,其实是对内容理解最好的方式。第二个层次,读出动与静。这首诗采取白描的写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导学生自己去诗中发现,诗人选择这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的用心,前三句与第四句的动静对比,再通过情境朗读去还原,加深理解。第三个层次,读出疑与惑。为什么第四句要写动物,写动景?让学生思考与交流,从而发现以动衬静的妙处。同样用朗读去表达感悟,始终在读中深化理解。

 块三   拓展田园诗体会“农家忙”

一、拓展阅读,发现农家忙

   1.促疑引思:读来读去,我们看到了农家景,却没见到农家人。为什么会“日长篱落无人过”呢?别着急,范成大在他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中给出了答案哦!

2.拓展古诗:请自由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说说你的发现。

二、对比阅读,感受农家忙

1.小结发现:正是因为农民们有着忙不完的农活,所以白天篱边才少有行人,可是范成大却不直接写农人都忙着劳动去了,只写一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侧面透露。

2.朗读提升:范成大喜欢家乡的田园风光,读出他内心的“农家之乐”来吧!他更欣赏农民们的勤劳,读出他对于“农家之忙”的欣赏吧!其实,在范成大的这组诗中,他还写出了对“农家之苦”的同情,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课后去读一读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五)。

设计意图】对于本首诗歌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只识农家景,还应从诗歌中的关键句去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不仅仅在于他描写了田园之美,更在于他写出了农家乐、农家忙与农家苦。我们应将课堂学习变为一个窗口,引导学生如隙中窥园,激发他们对于阅读更多的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静景:   梅子金黄   麦花雪白    杏子肥    菜花稀

           动景:   蜻蜓蛱蝶飞

无人过——惟有

 

 第二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块一   归纳学法  初品景美

介绍背景,激疑导入

1.认识诗人杨万里和范成大不仅同属“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而且他们俩互为知己,经常以诗歌唱和。他们都喜欢创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宿新市徐公店》。

2.解题激趣

“宿”在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上方有屋顶,屋内有人卧在席子上休息,表示住宿、过夜。题目的意思是杨万里住宿在新市的徐家旅店。住在这里,又有哪些情景打动了他,引得他作诗一首呢?

3.归纳学法:回顾我们以往学习诗歌,都有哪些好的方法?(解诗题,知诗人;读注释,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自由读诗,探寻诗中打动作者的情景吧!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标出读音的生字;边读边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标注上记号。

二、反馈交流,诵读疏通

1.识字读诗认读诗中的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sù     xú      shū

宿     徐      疏

2.反馈困难在自学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一起来交流。

一径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条深远的小路。

未成阴:树叶还不够茂盛浓密。

急走:跑得很快。

3.疏通诗意在解决完困难后,我们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你试着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学习过上一首田园诗的基础,教学本首古诗,可以先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先自学。在学生自学过后,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完成流畅朗读、疏通诗意的基本学习任务。

二  想象情景  感受童趣

一、朗读想象,细品景美

1.再品景美:篱落、小径、绿树,这些日常可见的乡村景物,为什么会吸引诗人的注意呢?回到诗句中,再品一品,这些寻常景物各有哪些特点?

篱落——疏疏    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2.想象画面:站在旅店门前,由近处的篱落沿着小径往远处望,诗人究竟看到了哪些美景呢?再读这两句诗,打开想象,说说在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比较品析:

同样是篱落,《四时田园杂兴》中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是静谧的村居篱笆,而杨万里眼前的篱落是怎样的?

同样是小径,《山行》一诗中有“远上寒山石径斜”,那是一条陡峭的石路,而徐公店前的这条小路又是怎样的?

同样是绿树,《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茂盛的、生机勃勃的美,是徐公店前的绿树所没有的,为什么这抹“新绿”能吸引诗人呢?

二、品读发现,细品童趣

1.再品童趣:也许这稀疏的篱落、蜿蜒的小路、新绿的树梢,比不过他处的风景名胜,但这悠闲的乡村生活,却让杨万里发自内心的喜爱。尤其是此时此刻,他恰好看到这有趣的一幕——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聚焦细节:请一位同学来扮演这追蝶的孩子,其他同学用你的眼睛做摄像头,捕捉了急走时的动作,追蝶时的表情,再来猜猜这捕蝶的孩子前后心情的变化吧!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脑想象,用心感受,我们来将孩子捕蝶的画面丰富起来。

3.朗读传情:看到田园的美景,诗人心情舒畅;看到儿童在追蝶,诗人觉得有趣;这一静一动不同的美,都深深印刻在诗人的心里。让我们用朗读来传递这种快乐吧!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通过品读,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品景美。诗中平常的三种景物,究竟美在哪儿?一方面引导学生扣关键词,根据由近及远的方位顺序,融入想象去描述;另一方面,比较有同样景物的其他诗句,去探寻景物不同的美。第二个层次,品童趣。这首诗动静结合,后两句把儿童追蝶的活泼,无处寻的迷茫写得活灵活现,也让篱落、幽径、树头、儿童、菜花、蝴蝶这些意象完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春光烂漫的田园乡景图。让学生通过扮演还原,观察聚焦,描述细节的读写活动,进一步去体会童趣,也体会诗人眼前此景的快乐。

块三  补充背景体会诗情

、补充背景,细品诗心

1.补充背景:杨万里创作这首小诗时已经66岁了,经历了几天的赶路,尤其是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刻,突然遇到了一次春日暖阳,看到了田园这美好的春光,看到了孩子追蝶的快乐,让他也忘记了路上的奔波,忘记了世事的烦恼,而珍惜起美好的春光。

2.情境朗读: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请用你的朗读,还原这晚春的田园美景,表达诗人内心的安宁吧!

二、作业超市,课后巩固

必做题:背诵、默写古诗。

选做题:读《宿新市徐公店》,画一幅暮春图,或写一篇《追蝶记》。

设计意图】已至暮年的诗人杨万里空怀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在清明时节仍要匆忙赶路。此时忽逢暖阳,忽见春光,忽遇童趣,这种由苦闷到快乐安宁的心境变化,如果脱离背景的介绍,是很难深入理解的。而所有的理解也只是通过朗读来表达,不解诗,只读诗矣。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    一径    树头

                     急走   追    无处寻

 

第三课时   《清平乐﹒村居》

     块一   比较辨析  初识作者

谈话导入,初识词牌

1.初识词牌一看题目,我们就发现它的不同之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古诗,而是一种新的体裁——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2.猜测风格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感,一种意境,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从词牌名上也可以大致推测出词的情感基调或是意境风格。让我们来玩个猜猜看的游戏,这里有两个词牌名,破阵子、清平乐,你认为它们各自代表什么样的情感呢?

没错,从“清平乐”这个词牌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风格是清新的、安宁的。“村居”是词名。

3.比较格式:对比前面我们学过的两首田园诗,你发现诗词的格式与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格式:诗词的字数、句数不同;词分上下阙,中间空两格。

内容:这三首诗词都是写田园乡村的风景与生活。

二、交流学法,诵读疏通

1. 自读理解词和诗虽然是不同的体裁,但是学习方法却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我们仍然可以使用这些步骤和方法来学习这首词。(解题目,知作者;读注释,明意思;入意境,悟情感)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读准生字;边读边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标注上记号。

2. 识字读词词和诗虽然是不同的体裁,但是学习方法却是基本一致的。首先我们需要解决词中的难字。哪些生字的读音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呢?

máo     yán     wēng    ǎo    chú     wú lài      bō

茅      檐      翁      媪     锄     亡 赖       剥

“剥”是个多音字,还有另外一个读音bāo,剥香蕉皮。

3.朗读疏通生字过关了,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是否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哪些人?试着说一说。

有的同学看到了茅屋、小溪、草地、田地、荷塘,这是一幅乡村美景图。有的同学看到了老夫妻俩在聊天,这是翁媪对话图;有的同学看到了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还有同学发现这首词中出现了三个“溪”字,溪上、溪东、溪头,一条小溪将这些画面串联起来,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村居图!

设计意图】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因而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引导学生去比较辨析诗词的异同,帮助他们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诗词在理解大意、想象情境等方面是相通的,故学习词也可以用学习诗的方法作为基础。这是第三课时的学习,所以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自学疏通,理解词意。

二  细研聚焦  想象丰富

一、细研聚焦,把词读短

1.聚焦关键词:这首词有点长,上下阙共有46个字。但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关键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首词的那种闲适、安宁的情境之美,你发现了吗?

2.品读“醉”:醉可以组什么词?(酒醉、陶醉)在这首词里,究竟是翁媪喝醉了,还是辛弃疾陶醉了呢?请你到词中去找证据来说明吧。

喝醉:老夫妻用吴音絮絮叨叨地聊着天,恩爱和睦。想象一下,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陶醉:是什么让辛弃疾陶醉呢?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夏日的生机勃发,潺潺流水,青青草地,乡村美景让他陶醉;白发翁媪的恩爱和睦,三个孩子的勤劳懂事让他陶醉;这一家人虽然贫穷,却幸福和美的生活让他陶醉。用你的朗读读出他的沉醉吧!

3.品读“喜”:眼前这一切,哪些让他心生喜爱?辛弃疾最“喜”的是什么?为什么他“最喜小儿亡赖”?用你的朗读读出他对这村居的喜爱!

二、想象丰富,把词读长

1.想象说画面:此时此刻,我们眼前的画面越来越丰富,已经不止短短46个字了,让我们把眼前看到的这夏日美景,这和睦的家庭,这恩爱的父母,这三个勤劳可爱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吧。

2.聚焦细节: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可以换一个词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卧?怎么剥的?你看到他的表情了吗?你听到他的笑声了吗?把你想象到的情景说给大家听。

3.朗读传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经历了二十多年沙场征战、官场浮沉的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陶醉其中呢?让我们读出他内心之喜来。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设计,通过品读,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词读短。读短,其实就是聚焦关键词。“醉”与“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诗情词心,由这两个关键词往外去探寻,就能读出村居的安贫友爱之美。第二个层次,把词读长。聚焦关键词,拎清情脉,再融入想象,补充细节,进一步还原这村居之美,体会词人内心所盼。

块三  拓展阅读辨析品悟

、补充背景,体悟词情

1.补充背景: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是诗人中能够领兵打战的将军,是将军中能够赋诗填词的词人。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做着不懈努力。42岁时,他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

2.情境朗读:眼中有景,心中有念,当他看到“醉里吴音相媚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用你的朗读,读出他的感慨与期盼来。

二、拓展阅读,深入品词

1.拓展阅读: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读读这首词,你读出作者的期盼了吗?

2.小结提升:同样是醉,辛弃疾喜欢“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安宁,“醉里挑灯看剑”,盼望着收复祖国河山,盼望着所有的人民都能“醉在村居”“安在村居”,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幸福长远!

三、作业超市,课后巩固

必做题:背诵《清平乐·村居》。

选做题: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设计意图】两首词的对比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更立体地了解词人,更有利于他们理解词人对于“村居之安宁”的喜与盼,更会将学生引入课后的阅读中去。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喝醉      陶醉

                   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年费会员年费会员¥免费
已付费?登录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