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一下第四单元《端午粽》教学设计-j9九游会登录入口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认识“端”“独”等13个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通过观察结构、关键笔画,进行描红、仿影、临写等过程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
阅读与鉴赏: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读好课文;借助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箬竹叶、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竹叶、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表达与交流:能用“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竹叶、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趣猜节日 读准课题
1.看春节饺子、元宵汤圆、中秋月饼等图片,猜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学习生字“节”,读准音、记住字形。
2.教师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粽子又叫端午粽。今天,我们来学习《端午粽》。
师生共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和新偏旁:“牛”字不出头就是“午”。新偏旁“立、米”仔细观察偏旁和汉字“立、米”有什么不同。记字形:人立正为“端”,“粽”用米包。读准课题。
任务二: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为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任务三:朗读指导,分类识字
(一)认读识字
1.读准词语: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
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分类识记生字
(1)加一加,比一比来识字:间 分 据 念 总 短 知
①读准字音。
②思考怎么记住“间 分 据 念 总”字形(主要用加一加的方法。)③比一比记住“短、知”:“知”道了要大声说出来;和小豆子一样“短”小。遇到相似地字比一比记住它们。
(2)借助字理学习“肉、米”字
①出示“肉”图画、甲骨文、小篆、楷体。认读
②出示“米”图画、小篆、楷体。认读
(3)看图学习“豆、带”
①出示图片及词语:青豆 土豆 豆角 红豆
②出示图片及词语:飘带 皮带 海带 带鱼
(二)读好句子停顿
1.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
①自己读一读,想一想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里面裹着什么?中间有什么?
②出示:(青青)的箬竹叶包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栆
读一读短语,放到句子时可以稍作停顿。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
③教师范读,学生听,同桌互读、指读。
2.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①自读,想一想,句中的停顿。
②出示: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教师范读,学生听,同桌互读、指读。
任务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篇课文有几小节?(4小节)
2.分组读,一组读一个自然段。
3.交流,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读第二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任务五:品读课文,感受亲情。
(一)读课文第一节,思考:外婆为什么盼着我们回去?
1.自读。指读(注意“一”的变调。)
2.交流。带着幸福感读课文。
(二)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
1.自读。
2.①交流:哪句话写了粽子的样子?
②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
③包粽子用哪些材料?
④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吗?出示图片及词语:箬竹叶 糯米 枣
⑤它们什么颜色?(指生说。)
比较读: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栆。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栆。
⑥出示粽子图,像作者一样从外到里,用上叠词介绍粽子。
3.煮熟的粽子又是怎样的?
①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掀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②交流粽子的味道。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读。
③出示:又黏又甜的( 粽子)(发现这样的词语同时说出一个事物两个特点。)
又黏又甜的( 粽子 )
又白又胖的( )
又细又长的( )
( )( )
想一想,说一说,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4.小结:外婆包的粽子色、香、味俱全。齐读,感受粽子的特点。
(三)读第三节,思考:外婆包的粽子只有一种吗?还有哪些花样?
1.自读、交流。
2.我们吃粽子时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发现的?“美滋滋”。你在生活中有过“美滋滋”的经历吗?读出“美滋滋”的心情。
3.外婆为什么还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外婆还教会我们学会分享。)
4.外婆包粽子心情美滋滋,我们吃粽子心情美滋滋,邻居吃到我们送的粽子心情美滋滋。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心情。
(四)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
1.自读。
2.交流。理解“据说”:一种说法。因为年代久远,关于“端午节”来历有很多种说法,这只是一种说法。课后可以去搜集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一些资料。
任务六:认真观察 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认读,梳理生字结构。
2.仔细观察“米、分”,有什么发现?
“米”独体字,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撇点要舒展。
“分”上下高矮差不多,上面“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过横中线。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展评:评价从正确、规范、整洁几方面关注,规范方面主要从关键笔画方面进行评价。
任务七: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给家人听。
2.在写字本上把生字再写两遍。
3.向家人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来历等。 图片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设计者:熊彩侠 女 中小学高级教师 徐州市青年良师)
图片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