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字与写字:运用借助课文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认识“蜻、蜓”等6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发现形声字的特点;借助形声字特点、字源识字等方法认识“造、迷”等6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生字;积累“什么动物干什么”形式的6个词组。
2.阅读与鉴赏:通过自由读、合作读等方式,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3.表达与交流:仿照课后第二题,练说“什么动物干什么”的词语;模仿课文,编写儿歌,和同学交流。
教学时间:2课时
任务一:看图识物,齐读课题
1.老师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六种动物的图片及名字。
2.它们的名字被编进了一首儿歌里,题目叫作——《动物儿歌》。
3.齐读课题。
任务二:朗读儿歌,自主识字
1.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圈出小动物的名字,大声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儿歌,相互正音。
3.说说圈出的小动物名称,读准字音: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4.发现形声字构字规律:
(1)仔细观察这些名字,说说发现(都带虫字旁);虫字旁的字一般和什么有关?
(2)读读虫字旁的右边部分,读读整个字,再说发现。
(3)小结:这样的字有很多,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把它们叫形声字。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可以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
5.认读“蜻 蜓 蚂 蚁 蜘 蛛”,感受形声字特点。
6.找一找儿歌中藏着的形声字“迷、造、粮”并认读。
任务三:理解儿歌,随文识字
1.学习“蜻蜓半空展翅飞”
(1)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蜻蜓,说说它在哪里干什么。
(2)做动作理解“展翅飞”,板贴“蜻蜓展翅”,认读词语。
(3)边做动作边读“蜻蜓半空展翅飞”。
2.学习“蝴蝶花间捉迷藏”
(1)看插图,说说蝴蝶在干什么。
(2)识记生字“藏”:出示“藏”的篆书,形体像草,表示用草盖住不被发现。
(3)回忆捉迷藏的情景,发挥想象,说说蝴蝶是怎样捉迷藏的。
(4)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好这个句子。
(5)蝴蝶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可以说——(出示卡片“蝴蝶飞舞”),认读。
3.学习“蚯蚓土里造宫殿”
(1)说说蚯蚓在哪里干什么。
(2)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蚯蚓土里造宫殿”是什么意思。
(3)观看蚯蚓松土知识的小视频。
(4)蚯蚓天天在土里钻来钻去,真像建造宫殿的建筑师!看完介绍,你知道蚯蚓其实是在干什么呢?认读“蚯蚓松土”。
(5)齐读“蚯蚓土里造宫殿”。
4.学习“蚂蚁地上运食粮”
(1)看插图说蚂蚁在哪里干什么。
(2)识记“食”,和“粮”比较记忆。
(3)理解“食粮”。
(4)说一说为什么不说“粮食”,而说“食粮”。提示:看看第二、四、六行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5)“食粮”就是“粮食”的意思,两个字一颠倒,“粮”就和“藏”“忙”的韵母一样,都是ang,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蚂蚁还有一个习性,你知道吗?认读“蚂蚁搬家”,说一说蚂蚁什么情况下会搬家。
5.学习“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1)看图找找蝌蚪和蜘蛛,说说它们在做什么。
(2)认读“蝌蚪游水”“蜘蛛结网”。
(3)观察“网”的甲骨文的几种字形,帮助识记“网”:网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的网是用绳、线等交叉在两根木棍之之间编织而成。“网”本来的意思是用来捕捉鸟兽的工具。
(4)学生读后两句儿歌。
6.自由读、齐读儿歌。
任务四:趣读儿歌,感受韵律
1.师生合作问答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1)提问“谁”:谁半空展翅飞?
(2)提问“哪里”:蜻蜓哪里展翅飞?
(3)提问“干什么”:蜻蜓半空干什么?
2.同桌合作,一人问一人答。
3.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
4.学生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边读儿歌。
任务五:仿照练说,积累语言
1.自由读、开火车、齐读课后第二题词组。
2.看老师拓展的图片,仿照练说四字词语(什么动物干什么,如“知了唱歌”)。
3.在仿说词语的基础上,仿照课文说句子(谁在哪里干什么,如“知了树丛唱得欢”)。
4.读一读自己编的《动物儿歌》。
任务六:细心观察,学写生字
1.认读“间、迷、造、运、池、欢、网”。
2.学生自由观察,说一说书写要点,教师补充。
3.看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5.交流反馈,投影评价打星,纠正共性问题,同位互打星(规范、端正、整洁各得一颗星)。
作业设计:
1.把自己编写的《动物儿歌》读给家长听。
2.想要探索更多的动物奥秘,可以读读《动物大百科》这本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