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人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掌握课文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写一段话,用具体实例说明一个观点。
(1)课文是怎样解释观点的?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动画演示“?”变成“!”。
③想一想:“?”代表课题中哪个词语?“!”又代表课题中哪个词语?
(2)这个观点是叶永烈在一个科普报告中提出的,而观点需要证明才会有人相信。于是课文列举了 3 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谁来回顾一下,引导学生概括三个事例的具体内容。
2.导入下文:这三个事例在阐述过程中是怎样一步步证明观点的。让我们带着一种思考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巩固文本,聚焦观点,引发思考。】
二、研读探究,习得写法。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根据事例填写学习单。
2.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
(1)三件事例有什么共同点?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明确文中事例的写作顺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得到真理)
(2)事例的叙述要详略得当:课文事例在叙述时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明确:发现问题和得到真理详写,中间过程略写。)
3.请同学们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的过渡词,并思考为什么相似的事例要写三个?
4.“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请用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得到真理”的顺序介绍事例。
5.再读课文,思考:真理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是靠着怎样的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1)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关键词读一读。(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2)理解“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找证据:哪些语句能体现三位科学家这些精神?
6.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是哪里来的?带着理解读第六、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依据这一目标,我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特点,采用的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 出示阅读材料《詹天佑》《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的演说》《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思考:这些文章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
出示表格,填写
有志者事竟成 玩也能玩出名堂
1. 以“有志者事竟成”为例指导小练笔。
(1)回顾文章的整体写作顺序:《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的?
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总结观点”。这也是议论文常用的写作方法。
(2)回顾事例的写作顺序:课文选取的事例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那么“有志者事竟成”应该是怎样的顺序?(写作顺序应为“明确志向–不懈努力–取得成功”)。
(3)结合课文事例想一想“有志者事竟成”事例详略怎样安排?(明确志向和取得成功应详写)。
(4)事例应如何选取:今天所学三篇文章中的事例,哪些可以用来写作?你还知道哪些其他事例可以证明观点?
(5)请大家以“有志者事竟成”为观点,可以采用刚才说的事例,也可以采用从其他途径找到的事例(如:冬奥会冠军苏翊鸣、袁隆平、周恩来或者自己和身边人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进行当堂小练笔,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阅读丛书中其他叶永烈先生的作品。
2.完成小练笔,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可以是“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也可以是其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