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大概就这么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就是同学们我来读肥皂泡这个题目。然后马上直接点题,直接就告诉孩子、提醒孩子:你看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厉害的作家,比方说冰心,如果题目是《肥皂泡》,那么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会围绕肥皂泡来写。那冰心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请大家自己去读课文。
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完课文之后,我们就来回馈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
第一个自然段就是写:爱玩肥皂泡。 第二个自然段就是写怎么吹肥皂泡。
第三第四自然段实际上就是讲吹肥皂泡,但是有的人分的更细一点。第三,自然段是吹肥皂泡。
第四自然段是山肥皂泡。
第五自然段是围绕肥皂泡展开的一些联想,我们可以概括成“想肥皂泡”。
你可以随着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这个肥皂泡的行为轨迹,小朋友就一目了然,非常清晰的感受到。冰心真的是这样的。题目是《肥皂泡》,那么整篇文章就围绕肥皂泡来写,这叫什么?这就是我们六年级的时候,专门有一个单元: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就是借助这篇文章在提醒小朋友写文章,不要脚踩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一个普通人写一篇文章,你不要把自己设想成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首先先老老实实的做好这一点。我觉得这个教学环节很有价值,在我个人看来,当然公开课这个事情我们荡开一笔另说,公开课上可能你还要跟他聊、看视频、让他吹一吹、说一说你吹肥皂泡什么感受?在我看来,我40分钟一节课,每1分钟都是那么宝贵,我希望我所有的问题,我所有的教学环节是真正对孩子语文学习产生巨大影响的。
接下来加一个小环节。
刚才说到三肥皂泡这三个字,在文章里边出现多次,这就是出现在文章中的三句话。有的时候扇(一声),有的时候念扇(四声),你自己先读,你自己去分辨,然后来说说为什么。什么时候念扇(一声),什么时候念扇(四声)?这是个小环节,我们不去管它。
第二个环节我们来看。既然其中一个重要的段落是怎么吹肥皂泡,那怎么吹的呢
你就会发现作者,要用上一些非常精细的动作词。因为做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当中,要涉及到很多动作。那你这样来读,能读下来吗?读不下来,那你自己去圈一圈有哪些动作词。圈完之后,你再自己看着,你看这个有留有空格的段落,你自己能不能把它填下来。
实际上就是熟悉这个段落,但这个熟悉不是机械的应试的熟悉,而是带着任务的熟悉。就是我了解这段话里用了很多很多的精准的动词。有蘸吹催有提,有扇送,有和弄,所以一边读还可以一边做动作,这个时间还可以放长,你来做动作,我们读你做动作,你读我们做动作,自己读自己做动作对吧?
让孩子明确的在这个做动作的感受当中,你看我们要善于把生活当中这些动作用合适的词表达出来。其实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要花很多时间。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段话,要写好除了用上精准的动词之外,其实他还有一个秘密是什么?用上了连接词,我故意再加上一个,先让这个连接词呈现的更明显一点:先,然后,再。
我们来读一读。一共三个步骤:如果我只剩下这三个关联词,对吧?连接词你能把整一段话大致说下来吗?让他练一点。
所以目的不是简单的要背诵这段话,而是通过熟悉背诵这段话。我们知道写作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一,用上精准的动词;二用上逻辑性很强、很有条理的连接词。这是某种意义上第二个大的步骤,这一段就学好了。
第三块是什么呢?我们回到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个单元让孩子“练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我们就围绕这一个形成一个巨大的教学板块。这篇文章里边,我们可以课前让孩子听听看,或者现场听听看哪些句子不太了解的,大概性的句子。首先是这个句子: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
他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很多小朋友真的会围绕这一段来提问题的。它主要的疑问集中在后面,这一句阴雨天为什么肥皂泡不容易破裂呢?这是一个内容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但是它毕竟是一个问题。那么面对这种问题,一般什么方法去解决,你所谓的联系上下文,都没有用的。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就是查阅科学书籍,一般来说就是请教他人。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要假模假样的让他去查阅了,现场没法查的,我们身边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对吧?蒋老师提供一段我查过的!
读完之后,有的小朋友们,模模糊糊地了解了,有的可能又增加了新的问题,科学性的问题,就是这样的。随着一些新的词汇的产生,他新的问题又来了。什么叫水膜?什么叫蒸发?但是。这确实是回答科学性问题的一个方向:查阅科学书籍,请教他人。
接下来你看大部分孩子。“不了解的”就提出问题,最多的句子集中在这一段,吹肥皂泡,吹肥皂泡这么长的一段里边,主要集中在这么两句话:
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2.有时吹的太大了,扇的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颤微微的光影凌乱。
这两句话里边为什么很难理解呢?因为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颤巍巍”“光影凌乱”。说句实话,要理解这些词有什么办法呢?可能联系上下文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但是真正要弄懂它,无非要联系生活经验。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是一个重要的,理解这些词语的方法方向。我们不可能现场吹肥皂泡。反正,你上公开课可以让孩子尝试,就开心,拍下来也好看。但是我自己的语文课上,说句实话,我不会这么做的,这个成本太大,经济性不高。那我就看一些图片,所以这个课件里面还是保留的。你通过看这些图片,你哪些词语理解了?有的说:我看到了五色的浮光;有的时候看到了轻清透明,大概什么意思?有的我看到了颤巍巍;有的我看到了光影凌乱。小朋友大概明白就行了。当然如果你所在地区的试卷一定要让孩子用文字来解释这些词语,那你只能让他抄背,那没有办法的,但这明显是超出要求的。实际上我们理解一篇文章,你有生活经验就能够理解。同学们,你看现在我们大概理解这些词语的。但是这些理解词这些词语,你看:给我们阅读的时候,像我们这个年龄的读者,阅读的时候就造成了困难,对不对?我首先把它去掉行不行?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在球光在球面上乱转可不可以?通也通的,但是小朋友不满足,就不好玩,不好看了。所以你看一个好的作家,还需要有好的读者配得上他吧!所以,你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就是要平时积累一些词语。那我们再来读,把这段话好好地读一读。因为用上这些词语,这段话读起来,各种关于肥皂泡的景象多么的美丽。某种意义上,这是第三个大的板块里的第二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有些科学性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就是关于很美的文学性,很强的修饰性,很强的一些词语,方法是不同的。
紧接着第三个疑问:最后一段。
小朋友会疑问,这个肥皂泡轻轻的吹,怎么可能飞到天上飞到大海,飞到山巅,飞到婴儿的头发上呢?稍微吹一下就会破掉了。那怎么回事情呢?你不要急着解答这个问题,有点难的,让他联系所有整篇文章,联系上下文,让他小组讨论去解答。
小朋友就会说:明白了,因为里面的小朋友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所以他们觉得不自由、不快乐,所以他们围绕肥皂泡,希望肥皂泡就像小朋友一样,很自由,很快乐。所以他充分的去展开想象,不是这个肥皂泡真的飞得那么的遥远。
后面设计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多音字生字。因为我们要考试的,我们也不回避。你看,多音字、写字。当然还要重视一下。
执教:蒋军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