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乡愁》鉴赏品读 作品梗概 主题概述-j9九游会登录入口

知识点

 课 前 预 习

一、作品梗概

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文题中的“我”指诗人,“土地”象征着祖国。题目表明了这是一首抒发“我”对祖国热爱之情的诗作,点明了诗的主题。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一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嘶sī哑: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黎lí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fǔ烂:烂掉,朽坏;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坏。

二、主题概述

本诗运用象征的手法,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三、作品结构

第1节:假设“我”是一只“鸟”,生死眷恋着土地。

第2节:直接表达“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四、鉴赏品读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成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描述。

2.简要分析“嘶哑”一词的表达效果。

“嘶哑”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及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执着的爱。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意象前面的“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等修饰语有怎样的作用?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前面的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正在日寇的侵略下遭受苦难,中华人民正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4.第2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1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2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强烈的眷恋,揭示了诗歌的主旨。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铺陈,第2节则是对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

5.分析诗歌的内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自己,诗人将鸟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甘于献身的精神。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这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告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6.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

①运用象征手法,每个事物都被赋予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诗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是在诗人心目中被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②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诗人不断地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叫声,这是第二层强化;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的句子,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第1节最后,陡然出现一个大的转折,让“鸟”生前和死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却贯穿着“鸟”对土地执着的热爱。接着诗歌另起一节,做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后,进行一问一答,由描写转为直接抒情,自然流畅,情感真挚而强烈。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