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选自《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
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学射》)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温故而知新
④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2.请将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4.乙文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列子主动采用了甲文中的哪些学习方法?(至少两种,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1)按时 (2)“说”同“悦”,愉快 (3)学过的知识 (4)射中
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2)所以,圣人不考察事物存亡的现状,而着重考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4.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习思考。
02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④绝编⑤,迨⑥能倍⑦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患:担心。③既:已经。④下帷:典故。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⑤绝编:典故。指孔子读书用功,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⑥迨:等到。⑦倍:通“背”。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
(2)患记问不若人__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语句。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12.概括出【甲】【乙】两文中相同的学习方法。
答案:
9.(1)生气、恼怒 (2)如
10.(1)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2)吟咏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11.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12.及时复习、善于思考
03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
注: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按时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不亦君子乎:指有才德的人 饭疏食饮水:动词,吃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 逝者如斯夫:往,离去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三军可夺帅也:改变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找出【甲】中两章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标出对应的序号),并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章,说说你的理解。
16.【乙】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
【答案】
13.d
14.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15.①⑤
示例一: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我们保持自己的初心,不用去理会他人的看法。
16.示例:《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修身做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读之有很多好处。
04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①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③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④走。居⑤五日,李生故⑥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⑦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⑧改之乎?不然,迨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⑩。”
(《李生论善学者》)
【注释】①或谓:有人说。②志:记。③何以:凭什么。④还:同“旋”,掉转身。⑤居:过了。⑥故:特地。⑦冀:希望。⑧盍:为什么。⑨迨:等到。⑩昭炯戒:展示明显的警戒。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学而不厌 厌: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_
18.把【甲】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若从【甲】选出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20.比较阅读。
(1)联系上下文,【乙】横线处可以选填【甲】中“ ”一句。
(2)这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一个共同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与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答案】
17. 满足 好的方面(优点)
18.博览群书并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多想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9.示例1:我选择“不耻下问”作座右铭,因为不懂就问,问了才能长知识、长智慧,问是不分耻辱光荣的。想要成功就要多问,要勤思好问。
示例2:我选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座右铭,因为只有取长补短,虚心学习,才能做一个像孔子一样品德高尚的人。
20.(1)学而不思则罔(2)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