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j9九游会登录入口

一、关注“阅读提示”,明确学法

师:这节课呢,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叫,一起读--

生齐:《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文章读过的举手。(生大多举手)

师:好,放下去。这篇文章很适合你们读,它不难,看上去非常简单,那么同学们--(出现惊叫,现场稍有嘈杂)(30秒)

师:这就是爬悬崖时候的那种惊叫。(掌声笑声)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这其实也是莫顿·亨特童年时的那种惊吓(笑声掌声),同学们说是不是啊?哎,这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那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编教材的人希望我们怎么学它?

(短暂沉默,学生翻看书本)

师:不知道,说明你们不会读一个东西。这篇课文编教材的人希望我们怎么学习它的?谁找到?找到了的同学举手。你知道吗?

生1:我觉得应该是第29段。

师:什么?

生1读:“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

师:好。你发现我们两个对上话吗?这篇课文希望你怎么学它?然后你读了这么一大段文字,所以你看,老师和学生的问和答之间就出现了什么呀--怎么学它,知道吗?你们都没有看到,哟,那位同学看到了。

生2:这篇文章应该自读,因为目录上说标注*字形的是自读课文。

师:聪明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有同学知道了,而且这个自读课文编者已经给你提了一个“阅读提示”,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的?在哪啊?第几页?

生:80页。

师:80页里面,有没有告诉我们学这篇文章的方法。说明我们平时不看“阅读提示”,那就错了。读自读课文,一定要看“阅读提示”,哪个同学能找到编者希望我们怎么学习它的方法?来,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3读:“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师:这就是学习方法。听到了没有?来,我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预备齐--

生齐读:“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师:哎,原来这篇文章的学法是在“阅读提示”当中告诉我们大家的。(3分40秒)

图片

二、以“冒险”为例,学习复述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要默读,要画两个东西,一个是“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还有一个呢,心理活动。莫顿·亨特童年爬悬崖,阅读提示又告诉我们,这个事情的过程是怎样的?讲述了自己从--

生4: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师:哎,三个节奏,第一个节奏叫什么?

生齐:冒险。

师:第二个--

生齐:遇险。

师:第三个--

生齐:脱险。

师:好,我们先来看“冒险”部分。文章哪一页?76页。就看76页,默读,然后拿笔画出“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开始。

生默读,按要求圈画。师巡视。(1分钟)

师:你给大家读一读,你画出的哪个句子是标志事件发展的?

生5读:“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师:这个句子是讲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情。大家看看,标志事件发展语句究竟是哪几句?再来找。我们一般来讲讲一件事情发展的过程,需要用哪些句子来引领?你来说。

生6:应该是“嗨,我有主意了。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师:这个是描写语句。对不对?我们大家考虑事件发展的,什么叫事件发展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我通过这几个句子就知道事件是怎么发展的了。哎,你来说。

生7:就是那个--“杰里冲着我大喊--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师:非常好。这里有一句话,哪句话,同学们,一起来读,“我们穿过公园”,预备齐--

生齐读:“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师:“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哎,这里就知道了,事件进展的过程,现在,到了空地上了。好,这个是这一页最后一段句子,再往前面找。最开始,要找哪句话?你来说。

生8:嗯,应该是--嗯--

师:你给别人讲一个故事,讲事情发生你首先马上要交代哪句话?

生8:应该是第一句“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师:对了,大家划出来,“一个酷热的七月天”,好了,大家再看,“一个酷热的七月天”,这句话是交代什么?

生齐:时间。

师:时间,在事情的过程当中时间的进程能够交代事情的进程,听懂了没有?好,然后,还有哪句话?你来读。

生9读:“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师:哪个词很重要?

生齐:“出发”。

师:“然后”,不是“出发”。然后,说明这个时间又在推进。这样的话,我们注意到了,来,我们一起读读三个句子,第一句,“一个酷热的七月天”,预备齐--

生齐读:“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师:第二句--

生齐读:“然后他们出发了”。

师:第三句--“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师生齐读)。大家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有什么共同点?你来说--

生10:有表示时间的词。

师:哎(上扬,表肯定),都表示时间的,你说一个事情完整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就是时间的推进,哪个时间点做哪个事,哪个时间点做哪个事,包括,最后一个句子讲的是不是时间?

生齐:是。

师:哎--找到哪个词?

生10:“最后”。

师:“最后”,虽然我们表面上看过去是空间,哪些空间?公园、树林、空地,其实它也是一个时间进程。

师: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表示事件发展的标志性语句,往往是什么句子?(稍顿,学生小声说时间)时间推进的句子。这样的话,就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整个过程说清楚了。好,三句话,现在我们就学会了。哪位同学能够利用这三句话把开始的故事复述一遍,就这一页故事复述一遍。(稍顿)你来,现在不看课文,你给大家讲一讲。

生11:就是在一个炎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决定去爬悬崖,然后他们就出发了,穿过公园,走过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师:他讲得非常简单,大家发现了没有,他就把这三句话组织了起来,但是,要复述一个故事,就讲这三句话行不行?别人听过去就没有血肉了,所以,你得适当加上一些什么,哎,这个过程当中相关描写的一些细节,对不对?好,你来说。

生12:那是一个酷热的七月天,小伙伴们决定去爬悬崖,然后他们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穿过树林,来到一块空地上。

师:同学们,你听老师讲--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我的几个小伙伴们厌倦了他们要玩的游戏,决定找一个新鲜事儿,他们决定要去爬悬崖,然后他们就出发了。我跟在他们后面开始犹豫,我的身体弱,妈妈告诉我不可去冒险,我该怎么办呢?后面跟着跟着,他们最后来到了公园儿,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啊,一座悬崖出现在我们面前,那道悬崖在我心里不啻是一道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师:哎,复述故事,过程清楚以后,再将细节加进去,听懂了吗?(12分18秒)

图片

三、学以致用,复述“遇险”部分

师:好,默读后半部分,再继续划出表示事件发展的语句,开始--

生默读,划出表示事件发展的语句。(3分20秒)

师:好,你划出了哪几句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这位同学举手了,你说。

生13:“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师:第几节?

生13:第7节。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哪个词表示时间?

生小声:“直到”。

师:“直到”,大家划出来,“犹豫不决”“直到”,这位同学找得真准。好,还有吗?你来。

生14:“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

师:嗯--“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还有吗?来,后面同学,不能忘了你。

生15:“‘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

师:读了很多,其实只要找一个词语,什么?“继续”,是不是啊?还有吗?这边的同学举手少一点了。好,你来--

生16:我找的是“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师:嗯,“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也就是说,这里也有个时间词儿。好,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17:第八段还有一句,“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

师:“不知何时”,这其实也是“我”爬山的一个过程,是吧?大家往后面再看,78页还有吗?77页还有是吧,这边同学特别肯举手,好,你来。

生18:“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师:也就是“杰里走了”,这个句子也可以说。标志事件发展比较明显的,来,你再给大家说说。

生19:“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

师:嗯,别人已经爬到“三分之二路程”,那个时候,我在干什么,这也是一个标志事件发展的,也可以说。还有呢?你来读一读,来。

生20:“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

师:“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再有,18段,我们一起来读读,“暮色中”预备齐--

生齐读:“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

师:行,也就是说“暮色中”,所以,同学们,文章当中有一些明显的时间词你要注意,还有一些呢,隐性的,但是你也能够读出这个过程的词、句子,你也要注意,接下来开始复述这个故事。我们复述什么故事呢?遇险的故事,一直到“我爸爸快来了”,自由地说,自己说给自己听,开始--

学生准备。1分钟后。

师:有信心了就举手,老师,我会复述这个故事了。抓住表示时间进程的语句,以它为框架,开始说这个故事。(30秒后)有一个同学举手了,我们再等等,别的同学也得有想法。(30秒后)好,同学们,现在书合上,听这位同学讲“我”在悬崖上怎么就遇险的故事。这位同学,你来。

生21:其他的孩子一个一个接着往上爬,但是我趴在崖底下,我希望能跟他们一起往上爬,我慢慢地慢慢地害怕地往上爬着--(声音小语速快,不太能听清)

师:停,同学们满意吗?(稍顿)复述故事的时候,复述者一定要保持,你的语速语调一定要合理,听懂了吗?要让别人愿意听。你刚才这么一讲,我都不知道谈哪儿去了。开始--

生21:其他的孩子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上爬,而“我”还在悬崖底下犹豫不决,是爬还是不爬?“我”终于做出了决定,“我”决定往上爬。“我”害怕地缓慢地往上慢慢地爬着,当其他的男孩爬到离悬崖顶三分之二路程的时候,“我”还在下面慢慢地往上爬。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我”开始央求,让他们停下,等等我,但是,他们只是嘲笑我,就连我最好的朋友也抛下了我。他们爬到了悬崖顶上,但“我”还在慢慢地往上爬。爬着爬着,时间过去了,而“我”越来越害怕,终于,“我”停滞不前,哭泣着,而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师:大家听清楚了没有?那些表示时间进程的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被他说得非常连贯,你得学他。还有哪个同学也愿意说一下。刚才是位男同学说的,我们希望是一个不举手的女同学说的。他们说呀,很多女同学上课的时候,就像这个趴在悬崖上的男孩子一样害怕举手。就是你,你来--

生22:其他的男孩子开始慢慢地往上爬,“我”犹豫不决,然后害怕地跟着他们一起往上爬。他们很快爬到了山脊上,但是“我”还在底下慢慢地往上爬。一会儿以后,“我”终于开始央求他们等等“我”,可是他们不仅没有等我,而且还在嘲笑我。最终他们爬了上去,“我”最好朋友杰里也弃我而去。“我”慢慢地往上爬,但最终“我”还是害怕地停住脚步。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夕阳慢慢落下,“我”还伏在那里。

师:你说的比他还好,你为什么不举手呢?对吧?所以,手举出来了就是迈出的第一步,然后,再站直一点,就迈出了第二步。好,请坐。

师:同学们,这样我们就发现了,讲一个比较长的故事的时候,有什么方法讲给别人听,你来说。

生23:就是讲得不要太快,不然别人也不愿意听。

师:要让别人听得清楚,你得使用什么句子?

生1:讲得要富有感情,语速要适当。

师:发现我每次跟你回答,你都不喜欢跟我回答,噢,我刚才问你,还喜欢使用一些什么句子。你这句话是对的,有感情,要让别人听清楚事情的过程,这会儿你再说,什么--

生1:沉默。(笑声)

师: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的什么内容,你来说,标志--

生24:标志时间的语句。

师:也就是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好,听清楚了,学会了。那大家再看,同学讲的这个故事,我个人觉得,比作者还稍微差一点,大家考虑一下,作者这个故事,胜在什么地方?你来说。

生25:心理描写。

师: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就看心理描写。(25分半)

图片

四、借助旁批,学习心理描写

师:我们看这篇文章当中有没有专门对心理描写做批注?自读课里面呢,经常有批注帮助你学习,你给大家讲讲看,出现“心理描写”四个字的是哪个批注?你来读。

生26:“进退两难,孤立无援,心理描写细腻、真实。”

师:嗯,这个是文章78页的第一段,同学们看看,“进退两难,孤立无援,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我们来看看,就这个批注所对应的语句,怎样才能做到这么真实细腻,你给大家读读这段心理描写,当时我在悬崖上,是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到天旋地转,开始,读下去--大家听听看,他能不能读出这个心理。

生27读:“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读得稍显平淡)

师:要想读出“我”在上面的进退两难,哪位同学?又是你举手,我想交给你后面的同学。你给大家读读看,你能不能比刚才这位男同学读得更好?“我想掉头回去”--开始(师示范读出孩子的害怕)

生28读:“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太”重读)

师:嗯、你给大家说说看,“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哪个字要读好?

生齐:“太”。

师:“太”字儿要读好,出现了几次啊?两次(生跟着说),你再来读。

生28读:“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师:好,就读这句话“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读这句话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掉下去摔死的场景,是不是?读起来一定要逼真。大家想想,怎么读好?

师:“我会逐渐感到虚弱”,然后呢,“无力”,然后,“松手”,哇不得了,要掉下去“摔死”啦。(师颤声朗读示范)所以他在想那个过程,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个过程想出来,读读,就读这句话。

生29读:“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饱含感情)

师:哎(升调,褒扬),她仿佛就看到那个场景。掉下去摔死啦,所以莫顿·亨特在上面怕啊。所以,同学们,这几句话是很逼真的心理描写。你读的时候就得想象掉下去要摔死啦。你再来读。你再来给大家摔一次。

生30读:“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逐渐低沉)

师:哟,莫顿·亨特啊真是越想越害怕,接下来看看,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哎,爬回去要摔死,那就干什么?爬上去多好。可是一想,上面--这个时候,用了几个字儿,哪个字出现频率很高?哎哟,“更”字儿(师生一起说)。前面是“太”,这个是“更”,这几个“更”应该怎么读,来,“更”一下。

生31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 。”(比较平淡,未能突出“更”字)

师:我咋一点都听不出你的害怕呢?哎,要读好这几个“更”字儿,心理描写,你来读--

生32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 。”(突出“更”字儿,语速稍快)

师:别那么快,同学们(轻声),你来读--

生33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 。”(突出“更”字,感情较充沛)

师:全在这几个“更”字儿,如果把这几个“更”去掉同学们读读看,是什么心理?“高,陡,变幻莫测”,但是这个“更”加进去就更不得了了,那就“更高”。我们一起来读读,品品他的心理描写。“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预备齐--

生齐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 。”

师:这个“更”字儿,你越读越害怕,最后声音都会颤抖起来的。

师:好,同学们,你看,编者还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旁批,它告诉我们,莫顿·亨特这个人啊,心理描写特别有本事,刚才我们读的是直接的心理描写--“我想”,看看课文当中还有没有其他不是通过“我想”,但是也能够品出心理描写的。大家注意到哪个旁批啦?哎,角落里的同学,你来说。旁批,批注,你给大家读读看。

生34读:“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

师:哎哟,这告诉我们找心理描写原来还有一个窍门儿,“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大家划出来,你给大家读读,外在的行为描写,开始--

生35读:“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师:她读的这部分里,外在行为,哪几个词?手是怎么着?“扒”(师生)脚--“踩”(生35),心--“怦怦地跳动”(生35)“我努力地往上--”“爬”(生35)。这几个动词得读好,你再来,别读那么快,人害怕的时候读句子不会读快的,开始--

生35读:“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语速放慢了一点)

师:嗯,很好。还有哪位同学再来把这几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外在的行为表现怎么就写出来了心理状态。你来读读。

生36读:“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语速放慢,较有感情)

师:很好。好,同学们,除了写外在的行为表现,表现出心理状态以外,你看看这篇课文还有没有写别的也表现出了心理状态。自己找。现在不找动作了,还有没有别的地方,“老师,我也看出来了,写这个其实也在写心理状态”。两位同学举手了,一男一女,还有别的吗?还能找到别的吗?要想一想。自读课,自己去想。这个同学,你来。

生37:第16自然段,“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师:你想说什么?写什么?

生37:就写他害怕,非常害怕。

师:你要跟我这个句子一样,“写什么实际也在写心理状态”,一定要这么说。哪位同学试一试?要学会了,这个就是能力了。“写什么实际也在写心理状态”,角落里那位同学,你来。

生38:我找的是13段,“但是我不能……我”中间有两个省略号,说明他的声音是颤抖的,这是语言描写,其实也是在写他的心理。

师:非常聪明!写语言也在写心理,我们大家读读看,当时别人都爬上去了,我要他们等等我的时候--来,你来读。“喂,等等我。”“再见啦!”(师动情朗读)接下来你这句话怎么说。

生38读:“但是我不能……我”(富有感情)

师:大家考虑一下,“我不能”,他想说的话是什么,“我不能什么”?

生39:他想说“我不能爬上去”。

师:“但是我不能爬上去啊!”(沮丧地回答)考虑一下,他为什么不把这句话说出来。“但是我不能--”谁来说说看,这个时候“我”的心理是什么心理?你来说。

生40:因为“我”当时很害怕,首先这个悬崖很高,我害怕会掉下来;其次“我”怕说出来他们会嘲笑“我”。

师:你把两种答案都说出来了。同学们,是不是啊?第一“我”害怕,所以“我”说不出来;还有一个呢,作为一个大男孩子,跟在别人后面,别人都爬上去了,“我”再这样的话,“我”要被别人笑的。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40读:“但是我不能……我”(稍显平淡)

师:“但是我不能……我”(颤声朗读)所以同学们,你看,省略号里面也有心理描写。这里的语言描写也在写心理。好,除了语言,还有没有别的?动作,语言,噢,接下来看看,还有什么描写其实也在写心理状态,你来说。

生41:我找到的是第9自然段,“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石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

师:嗯,你为什么把这个悬崖的深、长告诉大家?

生41:因为这里的环境描写也写出心理的紧张。

师:聪明!同学们,又来一句话了,写环境描写实际也在写心理状态,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们来看,哪个环境,我觉得特别有--你给大家读一读。“时间慢慢地过去”开始--

生42读:“时间在慢慢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师:这么详细地写太阳,这么详细地写夜幕,其实也在写什么?你来说。

生43:其实就是在写他趴在悬崖上时间很长又爬不上去,他很害怕。

师:哎,所以他就特别注意外面的环境,是这意思吧?所以你想,暮色当中包裹的是一颗怎样害怕的心啊!所以同学们,现在我们又学会了,原来写这个也是为了写心理,写这个也是为了写心理,莫顿·亨特,心理高手。所以,你看,莫顿·亨特是不是心理专家?注解1是不是告诉我们?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要学会的心理描写。

五、品读对话,多角度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好,后来,“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了悬崖。所以,“我”回忆起这个过程,我对自己提醒说,“我”提醒自己今后做事情,你给大家读读最后一段。“我提醒自己”开始--

生44读:“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

师:也就是说,“我”提醒自己在困难发生的时候,要学会,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么,同学们,“我”是这么提醒“我”自己的,老师想问了,其实这个文章当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件“冒险”、“遇险”、“脱险”的事情提醒自己,请问,如果你是他的爸爸,你是怎么提醒自己的?你来说。

生45:告诉儿子不要这么危险,不然的话哪天出意外,你可要好了。

师:这个爸爸我觉得有点--特别爱孩子。大家考虑一下,如果你是他的爸爸,你还会怎么提醒,你来说。

生46:如果我是他爸爸的话,我认为他应该提醒他要多锻炼,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得强壮一点。

师:嗯,也就是说别等着老爸来救你,要学会什么?

生46:自己救自己。

师:自己救自己,说得有道理。

师:我们来看看爸爸和儿子说话的那段,爸爸是怎么说的?来,现在,我是爸爸,哪个给我当孩子?你,拿话筒。我们两个一起来读书,好不好?我们省去其他所有的东西,爸爸远远地站在这个悬崖角上,开始喊了--

师:“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语气柔和)

生47:“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拖腔,读出害怕)

师:“你能爬上去,就能爬下来,我给你照亮。”(肯定有力而亲切)

生47:“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读出沮丧)

师:“听我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满含希望)。

师:好,同学们考虑一下,爸爸教我爬下悬崖,哪一句话是多余的?我刚才说的话里,你觉得哪一句话跟爬下悬崖没关系的?

生杂声:“要吃晚饭了。”

师:“要吃晚饭了”,来,把它删去,这句话就不要了,干脆。

生杂声:不行。

师:不行,你来说,为什么不行?

生48:这样写能写出爸爸心里挺关心我,然后才来找我的,不然为什么平白无故来找我呢。

师:爸爸来找我吃饭,家里吃饭少了一个人。还有没有别的道理。这句话好像跟爬下悬崖的技术指导没关系的。你说说看,“你爸爸”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生49:爸爸为了安慰我,让我不紧张,告诉“我”要吃晚饭了,好像我爬下悬崖这件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是想让我不要紧张。

师:她说的有没有道理?我小时候调皮啊,把裤子摔破了,只要我爸说“吃饭啰”我就知道回去不会挨打了。这说明什么?爸爸用这句话安慰我今天啥事没发生,来来来,回家。好,哪个同学把爸爸这句话读一读。来,爸爸,你来读读看。

生50读:“该吃晚饭了。”

师:把前面那句话也放进去。

生50读:“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亲切舒缓的语调)

师:行,你听,老师现在这么读“现在!下来!”“吃晚饭了!”老师把爸爸的话全部改成感叹号行不行?课本里面全都是什么号?

生齐:句号。

师:句号。考虑一下,这个爸爸看到自己儿子在这上面怎么就不喊呢,喊得声音再大一点呢?来,你来说。

生51:我觉得他用这样命令的口气的话,反而会让“我”更加紧张,觉得回去之后肯定要被打了。

师:有没有道理,同学们?这说明这个爸爸指导“我”爬下来的时候不仅注意到了说话的内容,还注意到了说话的什么?

生齐:语气。

师:语气--因此这件事情以后啊,我们觉得莫顿·亨特非常幸运,他有一个懂得教育的好爸爸,回去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爸爸听。

师:好,爸爸是这么提醒的,考虑一下,妈妈呢?莫顿·亨特的妈妈通过这件事情,她会怎么提醒自己?他的妈妈好像没出场,但我觉得隐隐约约已经读到了。来,莫顿·亨特的妈妈,你来说。如果你是他的妈妈,这件事情以后,你想提醒自己什么。

生52:提醒自己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做出危险的事情。

师:哎,这就是妈妈。但是,妈妈肯定还会去思考,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在自己的护翼之下的,所以,我们大家注意了,这个妈妈通过这件事情还可以受到什么样教导,你来说。

生53:教导就是不要一直保护自己的孩子,要给他一些挫折,让他战胜自己。

师:既有保护,也要放飞,适当地让他去冒一点能够承受的冒险,所以每个妈妈要学会真正的爱。

师:好,再想想看,如果你是那群抛弃“我”离开的小伙伴,这件事情以后,你会怎么提醒自己。你来说,小伙伴。

生54:就是以后不能再抛下自己的朋友,然后自己走了。

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啊?有的游戏,不能玩,有的游戏玩大了,就把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悬崖上啦。所以啊,同学和同学之间开玩笑,要掌握什么呀,分寸(师生)。一起做事情,也要讲究个度。那如果你是他最好的小伙伴杰里,你会怎么提醒自己?来,杰里,我看谁最像杰里?你,你会怎么提醒自己?

生55:以后在自己的朋友遇到危险或者需要自己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

师:杰里一定在反思,决不能离开,杰里最后的做法也还不错,是他偷偷回去报告给他的父亲,所以,这是一个好孩子。同时他也会反思,我绝对不能离开。但是,他如果这样想行不行?“我要爬上去把他救下来!”这样行不行?你来说。

生56:我觉得不行,因为杰里也是一个孩子,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师:所以同学们,救人哪,你得什么呀?讲究艺术,千万别随便冒险,找大人帮你一起来解决这个事情,是不是啊?

师:因此,我们来看,《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教育的人是不是只有作者自己,不是,生活当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从这篇课文当中得到深刻的启迪。最后,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预备,读--

生齐读:“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图片

六、总结全篇,倡导学习中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师:所以,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让你复述这篇课文,你就把这个道理附在你复述的最后,这样,这个故事,人家就既听到了内容,又听到了--(指名说)

生57:又听到了道理。

师:哎,道理。所以我们讲,我们学这篇文章,其实就在学三个词儿,第一个词儿是什么?知道这个故事的--(生小声:情节)“我”的经历;第二是掌握这个故事当中,“我”的心路;第三,一定要理解这篇文章给人的启迪。这就是我们在学这篇文章的内涵、内容以及我们的思考。最后,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就是文章的标题,什么?走一步,再走一步。下课。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