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其他资料:《<绿色蝈蝈>节选》《<圣甲虫>节选》《<蝉>节选》《<蝉的卵>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2.阅读精彩选篇,感知文本内容,了解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
出示各种版本《昆虫记》的封面图片。
这些是同一本名著不同版本的封面,你们猜一猜这是一本关于什么内容的书?
有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这些虫子;而且这个人以异乎寻常的科学精神,在一块荒芜不毛却是虫子们钟爱的土地上整整蛰居35年,并为虫子们写下十卷大部头的书;
而关于这些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这简直就是奇迹!
我想此时此刻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本书就是《昆虫记》,而它的作者就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昆虫世界!
二、探秘奇人
【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法布尔。在大家手持的各种版本的《昆虫记》中,它的前言、后记或者附录中都或多或少介绍了法布尔。那你们从中获取了关于他的哪些信息?
三、探秘奇书
【过渡】这样一位严谨务实的作家,这样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得到了许多名家的赞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名家们对《昆虫记》的评价。
【屏幕显示】
《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
《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
【思考】从名家评赏中,你猜想一下《昆虫记》会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思考】我们刚才通过读名家评论对《昆虫记》有了初步印象,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渠道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翻阅目录。我们都知道“目录”其实就是对书中内容地高度浓缩,读目录,就可以把书读薄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或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借助前言、后记、附录或者目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和阅读期待,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
三、探秘奇法
【思考】《昆虫记》原著共有十卷,我们手中的版本基本为选录本,不同的版本所选录的内容有所差异,且每一篇的内容基本独立。基于这个特点,我们不一定从头到尾地阅读,可以选择性地阅读。我为大家选择了不同版本中的一些篇章,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看法布尔到底是如何将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变成一部大家喜闻乐见的美文?这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篇章:《<绿色蝈蝈>节选》《<圣甲虫>节选》《<蝉>节选》《<蝉的卵>节选》
方法:圈点批注
方向:①关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
②关注文本中关于对昆虫的描写。
③关注法布尔的治学态度。
④关注法布尔对生命、自然的感悟。
【总结】《昆虫记》中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正如法布尔所说:“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探究死亡,而我研究生命”。
【设计意图】在阅读科普文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阅资料,才能实现有效阅读。在阅读中,可以合理使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做好标记,在品读中体会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这既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效率,也便于日后的精读。
四、探秘规划
【过渡】根据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并且沉浸其中。阅读虽然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它需要长期的浸润和坚持,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阅读规划。在阅读中,你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制订阅读规划。如果有阅读科普小品文的经验,对昆虫的知识有一点积累,可以读得快一些;如果储备不足,可以静下心来慢慢读,每天多读一些;如果兴趣正浓,手不释卷,多花点时间阅读。以下阅读规划表供大家参考。
阅读时间 | 阅读时长 | 阅读篇目 | 提要摘记 | 阅读心印(可从文章主题、人物、语言等方面写出你的发现与收获) |
【设计意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在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使学生更好地喜欢名著,了解名著,热爱名著。
五、总结
《昆虫记》的魅力正如剧作家罗斯丹所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而这些感受需要你们的阅读行动去验证!接下来你们就开启探索昆虫世界的奇妙之旅吧!
【板书内容】
《昆虫记》名著导读
看封面
读书评
阅目录
明方法
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