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课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熟读课文,任选文章内容发挥想象,为《白杨礼赞》设计一幅插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下面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你设计的插图画面。
生 1:我会先画上一片荒漠,黄沙莽莽,土黄的色调可以渲染出悲壮的氛围,之后再画上一片白杨树,这样可以凸显出白杨树的倔强与挺拔。
生 2:我觉得他设计得很好,因为只有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才能凸显出白杨树是一种不平凡的树,才能体现出它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 3:我觉得他的设计有问题,文中的白杨树不是生长在荒漠上,应该生长在高原上的。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如果现在让你设计这幅插图,会有哪些景象呢?
生 4:高原上有未开垦的黄土地,还有那起伏的绿色麦浪、远山的连峰、一条平坦地伸向天边的公路,还有路边的几株白杨树。
师:你的设计跟课文内容高度吻合,作者在高原上看到的不只是黄沙和荒地,还有绿色的麦浪,远处的群山,铺满麦浪而黄绿错综的原野。正如作者在第2 段中所说:“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成果!”作者在第 2 段中花了这么多笔墨去赞叹高原,就是在赞叹人力的伟大!
【插评】让学生根据文本设计插图,是一种融合看、说、听、辩、创于一体的以画解文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读出文本的画面,对文本进行再次创作和交流。而对插图点评的思辨交流,不仅能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促进插图的改善,丰富师生的审美体验,体现语文教学活动的创造性,课堂因之更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师:面对雄阔壮美的高原,作者为何会用“单调”一词?
生 5:因为作者一直处于非常雄壮的景色下,但是看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
师:同学们再想想,作者用“单调”这个词形容.高原壮景,还有什么用意?
生 6:我认为这里写“单调”还是在为下文进一步引出白杨树做铺垫。
生 6:因为我发现在第 3 段中作者用了“然而”“刹那间”“猛抬眼”等词引出白杨树,还写道“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恹恹欲睡的情绪”“惊奇地叫了一声”,且在第 4 段中作者赞叹“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所以我认为,“单调”是为了引出不平凡的白杨树。
师(接着诵读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师:此时我们见到的是那笔直的傲然耸立的如哨兵一般英伟身姿的白杨树,怎能不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怎能不让人惊奇地叫起来呢?——而这就是作者层层铺垫所要达到的表现效果。
师:但是新华字典中“单调”一词却有单一、缺乏变化的意思,且略带贬义。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茅盾先生在此有何用意呢?
生 7:我认为并无贬低之意。茅盾先生是浙江桐乡人,可能会因为突然看到高原景象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但是我认为写“单调”更多的是因为高原上的色彩并不是很丰富。
师:同学们,一望无际的高原看似缺少变化,但高原之美在于广袤、厚重,白杨树的出现又平添了盎然生机,使得“单调”不再是缺点,反而成为黄土高原独特的风采!所以,如果有同学设计的插图是以高原为背景,那就要想一想如何用画面传递出作者对这片黄土地、这片中华文明发祥地深深的赞美之情。
【插评】教师提取关键词“单调”,带领学生去深读文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以画解文,分析插图以雄壮伟大的高原做背景的原因。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由记忆、理解阶段到了应用、分析、创作的高阶思维,这是高阶思维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表现。
生 8:我打算就画笔直的白杨树,用仰视的角度来画,这样更能凸显出白杨树的耸立。
生 9:我觉得她选的角度非常契合原文,因为文中说“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叶子也是片片向上的”,如果是仰视,就会看得很清楚。
师:你读得很流畅,且感情充沛,说明课前预习做得非常充分,你的朗读注意了什么?
生 9:我重读了表达作者情感的虚词。比如,“绝无”一词说明白杨树不像其他树一样有很多枝杈,“所有”一词则更写出了白杨树的伟岸与挺拔。
师:她重读了作者使用的一些虚词,看似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却一样传递着作者的感情。谁再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这一段?
师:刚才我留意到你重读了“力争上游”“笔直”“参天耸立”“紧紧靠拢”等词,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 10:这些词体现出了白杨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
师:你的诵读感情非常充沛,我留意到你对两个词的朗读做了不同的处理。一个是“那”,一个是“这”,这两个词在第 5 段中同样指代白杨树,你能说说这样读的原因吗?
生 11:我觉得“那”和“这”都表示出一种距离感,“那”感觉离得比较远,“这”离得近,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所以我读“那”比较悠长,读“这”比较短促。
只要白杨树一出现,作者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它牢牢吸引,眼中心中全是白杨树,并且忍不住赞叹——
生(齐读):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师:同学们,课文中类似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多次出现。大家一起找找看。
师:读完之后,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组句子中作者反复咏叹了哪两个词?
师:“普通”很好理解,因为在北方白杨树就是. 101 .语文新探普通常见的树种,它不平凡之处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 12:我觉得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不平凡的,它生长在西北高原上,西北高原壮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
生 14:我觉得它的象征意义不平凡,第 7 段写到它象征了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师:同学们,茅盾作为文学大家,他的文字言简意丰,耐人寻味。他反复赞叹白杨树的不平凡,究竟有何深意?我们继续从同学们的插图设计中寻找答案吧。
师: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他的插图设计来源于文章的哪一部分内容。
生 15:我想先画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在它的前面画上一名手持步枪的哨兵。我的灵感来自第 7 段的“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我觉得哨兵和白杨树之间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的生存环境都比较艰苦,文中还写到他们都有傲然挺立的姿态,坚强不屈的精神。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 7 段,白杨树和哨兵之间有很多共通点,礼赞白杨树就是在礼赞具有白杨精神的人和事,这位同学读懂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她的插图设计形神兼备。
生 16 :我看到预习提示里写道:本文写于 1941年,抗战相持时期,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只赞美了北方的军民,还赞美了抗日精神。
师:你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的写作经历和文章创作背景。
师:(出示背景)这篇文章,既是对亡国论的抨击,也是对迷惘者的激励,更是对“中国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由于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茅盾就通过礼赞白杨,礼赞具有白杨精神的北方抗日军民,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师:让我们带着对背景的了解来共同诵读这段文字,“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生齐读)
生 17:应读出那种质问国民党反动派还有国统区消极抗日的人们的语气,激起他们的抗日热情。
生 18 :应该以上扬的语调去质问、去激励、去鼓舞、去礼赞。
师:那么我们就这样慷慨激昂、极富感染力地来朗读这一组句子吧!
【插评】教师以插图设计引导学生以读代品,品读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语言风格,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师:同学们,至此文章完全可以结尾了,为什么最后又写楠木呢?
生 19:用楠木来和白杨树作对比,更体现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生 20:楠木象征了腐朽的、看不起民众的国民党反动派,进一步地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师:是啊,这是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换一个角度继续礼赞白杨树。我们学习《白杨礼赞》的意义何在?
生 21: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白杨精神——那种不屈服于命运、不甘于平庸的精神。
师:很好,白杨树是抗战时期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今天依然需要白杨精神。
师:最后,让我们以高昂的激情来礼赞这不平凡的白杨精神吧!(生齐读最后两段)
师:这节课我们同学以画解文一起品读了《白杨礼赞》,课下请以文字描绘或绘画方式完成、完善你的《白杨礼赞》插图。(布置作业)
【点评】本节课要求学生完成配插图任务,就是以画解文,学生需要调动身体的多种感知,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与同伴、作者及文本产生生命连接。
通过自我研读、自我创作、自我展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来,这是对学习主体的重视和尊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 492889801
- 客服微信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