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锦-j9九游会登录入口

说不出的快乐
皇帝带着一群圈定的人去看新衣服,对骗子的新衣服赞不绝口,书中写道:“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有学生问:“为什么他们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呢?”课堂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生:因为别人不知道他们看不见新衣服,这样就可以保住自己的位置了。

生:因为皇帝很开心,为了让皇帝开心,也应该表现出开心的样子。

师:快乐可能是由此而来!那快乐前面有个修饰词“说不出”,你怎么理解呢?

生:“说不出”就是到了某个极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程度深。就是非常愉快,快乐极了。

师:面对一件自己看不见的新衣服,有可能因此被判定为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果真会快乐至极吗?

生: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装出来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看到别人都看到了美丽的布料,而自己没有看到,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件事,因此要表现得也看到了,也很开心,更开心。

生:因为皇帝开心,就应该跟着开心,讨皇帝的欢心。

生:其他人都在讨皇帝开心,也应该装着很开心,和大家一样,不然就会被看出来,不会被皇帝喜欢。

师:原来所谓说不出的快乐,其实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表面看起来是快乐极了,内心根本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看不见还硬要说看见了,还要担心被别人看穿,这种心理还不能让别人知道。

不能说的秘密
师:除了我们刚才探讨的这些人心里有不能说的秘密,文中还有哪些人也有这样的秘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皇帝、诚实的官员、诚实的老大臣、骗子……文中有好多地方写到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多次出现了“想”这个词,我们一起找一找文中是怎样写皇帝、大臣、官员的心理活动的。比较一下,同样是想,有何异同?

(生找到文章相关自然段,思考、交流)

生:我找到了他们的相同点。他们内心都承认自己看不到布料。

生:我找到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的共同点,他们都作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隐瞒真相。

师:那皇帝呢?

生:写皇帝的心理活动用了感叹句、反问句,强调了他当时很恐惧,但没有交代他的决定。

生:我发现皇帝心里的想法比两位官员要复杂。一开始他想的是通过这个神奇的布料去检测自己的官员是否愚蠢和称职,看不到布料时,又很担心自己是不是称职,最后被小孩子揭穿后又想着要假装穿着衣服,把游行大典撑到底。

师:对,同样是心理描写,但在处理上还是有差别的。那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些人心里想的和说出来的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七嘴八舌:正好相反)

师:同学们认为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的虚伪、口是心非。

生:看到了人们的荒唐,将鉴别一个人是否愚蠢或者称职的重任寄托给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衣服上面,本身就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生:看到了人类的自私。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可以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秘密的背后
师:这篇童话中的人之所以都守着一个说不出的秘密,原来是有着自己的欲念的。他们都害怕失去自己现在的职位或者被别人看作愚蠢的,骗子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心理,所以才得逞的。那么,这个说不出的秘密最后保住没有呢?

生:没有,有一个小孩说了真话。

师:小孩为什么能说真话?

生:因为他很纯真,小孩总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隐藏不会作假。

师:假如你也是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你会选择做大人还是小孩?

……

生:我虽然知道这是假的,但我绝不说,以免丢了脑袋。

生:这是一个愚蠢的皇帝,我要弃暗投明找明君去。

生:我会选择做那个说真话的小孩,保持纯洁的心灵,坚决不做虚伪的人。

生:我既不想像大人那样,也不敢像那个孩子那样,万一那个布料的功能是真的呢,那该多难堪。

(其他学生笑,有的点头)

师:那你会怎么办呢?

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可能会保持沉默吧。

师:看来,大家觉得文中的那些人们,准确地说大人们,虽然虚伪、荒唐又可笑,但似乎也是比较真实的一种人性体现,是人性的弱点。安徒生借“不能说的秘密”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都是有弱点的,但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弱点,正视它,克服它,力争像那个小孩一样,不被外在的欲念所累,永远保持一颗清澈、纯真的心灵。

二度解读:想象的艺术
河南林州市第九中学 杨增强

师:同学们,这篇童话很有趣,这和故事中丰富而巧妙的想象不无关系。文中哪些想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我觉得是骗子说过的那句话“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骗人的谎言。

师:这是“新装”的特征,这个特征为什么荒谬呢?

生:因为骗子抓住了皇帝“爱新装”的癖好,是骗子想象出来哄骗皇帝的。

师:骗子想象出来的谎言正好迎合了皇帝的癖好,这里的想象有道理。

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皇帝赤身裸体游行的行为,因为我觉得赤身裸体本身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难道皇帝不感到赤身裸体的尴尬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师:夸张常常和想象结合起来使用,二者在多数情况下不可分割。

生:我认为“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句话是想象出来的,也带有夸张的意味。

师:突出了皇帝怎样的形象?

生:突出皇帝酷爱穿着打扮、骄奢淫逸的本性。

师:通过以上探讨,我们知道文中的想象和夸张结合起来,既奇特又符合生活逻辑。据说这个故事是依据民间传说《赤身裸体的国王》改编而来的。从民间故事到《皇帝的新装》,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精心进行了二次创作。那么,同学们也能从字里行间展开哪些想象呢?请思考。

(生静静读书、思考)

生:第3段中写皇帝“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我想这两个骗子得到现款以后,心里肯定是很高兴的。

生:应该是窃喜。

师:为什么?

生:他们的预谋得逞了,但是又怕别人看出来。

师:你的意思是,骗子还是担心有人真正看出他们的伎俩,不敢张扬,所以用“窃喜”。请同学们想象这样的情景:一个深夜里,暗室内,这两个骗子之间会怎样窃窃私语呢?

(两个学生一组进行排练)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生:这个皇帝真愚蠢,愚蠢透顶!

生:今天我们终于发大财了,我们要过好日子了。(捂着嘴笑)

生:(用手指头放到嘴边示意对方)嘘……可不能太高兴了,万一……万一要是有人发现破绽,我们……我们可怎么办呢?

生:是啊,我们且走且看吧,万一露馅了,我们就一走了之。

(课堂有笑声,师生鼓掌)

师:骗子的阴谋得逞以后,一般会逃之夭夭。那么请同学们想象如果皇帝在游行大典的过程中,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里,他们又会怎样呢?

生:逃跑。

生:也许不会,我想着两个骗子在观察皇帝,尤其是在察看游行的人,看看有没有说出真相的人。

师:如果没有呢?

生:有可能还要回到皇宫,继续行骗。

师:可是,终于还是有个小孩说出了真相“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时两个骗子又会怎样呢?

生:肯定是要逃走了。

生:也许,皇帝没有听到小孩的话,因为,那么大的游行场面,小孩子的声音根本不可能传到皇帝耳朵里。

师:可是课文中写道,“‘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讲的话是真的”。

生:所以我觉得两个骗子肯定要逃走了。

生:或许没有,骗子还要再心生骗术,继续骗皇帝。

师:假如皇帝游行完毕,在皇宫门口碰到了两个骗子,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情形呢?

生:两个骗子一定会大声恭维皇帝,说皇帝的衣服如何漂亮,游行大典如何成功。

生:皇帝一定会夸赞骗子,说他们做的衣服很漂亮,回去以后,要大大犒赏他们。

生:如果皇帝真的识破了骗子的真相,也有可能命令士兵把两个骗子带进皇宫,再行处理。

师:同学们想象合理、丰富。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种二度解读。

必不可少的“后裙”
山东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陈鲁峰

师:同学们,《皇帝的新装》后半部分多次写到新装的“后裙”,能寻找一下相关的语句吗?

生:“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这是骗子们给皇帝系后裙。

师:后裙是怎么系的?“弄了一阵子”,这里怎么理解?

生:这是“摆弄”,骗子们装腔作势摆弄着衣服,假戏真做地逗引着皇帝穿戴好后裙。

师:说得好!为了写出这副丑态,还要注意哪个词?

生:“一阵子”,指时间不算短,让皇帝、大臣们体会到骗子们在精心打扮皇帝。

生:很狡猾。

师:对,狡猾得很。既是做给皇帝看的,又是做给其他人看的,目的是让人信以为真。

生:老师,我认为,这个“弄”还有耍弄的意思。骗子们一边假装给皇帝系后裙,一边在心里暗暗嘲笑这些人的愚蠢!

师:不错,这样理解这句话就更有讽刺挖苦的味道了!

生:下面还写到内臣们拾后裙、托后裙的情形,也挺有趣的。“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师:这种白描的手法,有何妙处呢?

生:“东摸西摸”最滑稽,因为“后裙”是不存在的。

生:我也觉得滑稽,你看,每个内臣只能按照自己设想的后裙位置去拾,场面一定很凌乱。这样,就把内臣们怕人看出自己看不见新装的恐惧心态写出来了。

师:什么恐惧心态?

生:怕被别人认为不称职或者愚蠢,怕丢官职,怕遭人耻笑;于是争先恐后“东摸西摸”,给别人造成一种看得见新装的印象。

生:老师,下文还有“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议论“后裙”。“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一个感叹句,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师:明明什么也没有,可这些人为什么还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呢?

生:他们也不敢啊。说真话就倒霉了。

生:照应上文提到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内臣们托后裙的样子太逼真了!

师:仅仅如此吗?

生:主要是怕别人认为自己愚蠢嘛!抓紧时间表态说自己看见新装的后裙了。

师:对。盲从大家的看法,哪怕是把黑说成白,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安徒生不仅讽刺挖苦了皇帝、大臣们,还把讽刺的针刺向了一般的老百姓。这一点让我们惊奇不已!同学们,你们能理解吗?

……

生:老师,童话也是要教育大人的。

师:对,这与安徒生写作童话的目的有关。补充一下,安徒生《童话集》前言的标题是“致成年读者”。1875年4月2日,安徒生接到为他建造纪念雕像的设计草图:他坐着讲童话,周围簇拥着一大群孩子。对这样的构思,安徒生断然否定,他说:“我的童话与其说是为孩子们写的,不如说是为成年人写的!”所以,如果仅仅把安徒生童话理解为逗逗孩子们玩的话,那就窄化了他的创作目的。让成人从他的作品中获得一些教益与感悟,才是他深层的创作动机!

师:让我们看看文本最后一次提到“后裙”的用意吧。“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能读出点想法吗?

……

生:感觉作者有很多话想说。

生:骗局揭穿了,皇帝不仅没有改正,还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意味深长啊!

生:错不怕,知错不改就可怕了。

师:是的,意识到了荒谬、错误与欺骗,出于某种目的,不立即改变与改正。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些人主要指的谁?

生:统治阶级啊!

师:是皇帝,是达官贵人,不包括一般的老百姓吧!

生:我觉得不包括,但也是对老百姓的一个提醒。

生:老百姓也需要反思,但是皇帝与官员更是讽刺挖苦的重点。

师:说得好。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却让我们明白了安徒生的写作思想与意图,让我们认识了皇帝与大臣们的可笑,也让我们感悟了自身的一些人性弱点。不长的文章,却让人回味悠长,品味悠长啊!

比较中“讲”出童话的味道
浙江平湖市黄姑中学 贾龙弟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发现课文对原文是进行了删减的,而有些删减恰恰削弱了童话的味道。于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我出示了几个典型句子,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童话的语言。

比 较 一
原文:“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课文:“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生:我觉得没有了“可是他”,课文更简洁了。

师:是这样吗?如果你是安徒生,分别念一下这两个句子,你会选择哪一个句子?

生:我选择原文!因为刚才我在念原句的时候,我会想象的。

师:哦,你想到什么呢?再读读。

生:老师,“可是他”后面我会故意地停顿一下,吊起听故事人的胃口。

师:对的,这里就有一个故事叙述的时间感了。安徒生可能会在激起孩子们的期待后,两手一摊,不无遗憾地叹口气说“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唉……

生:还是原文好,讲起来味道浓!口语化,孩子气!

师:你的想象力丰富,让人身临其境,现场感很强!

师:安徒生童话的语言不仅具有口语化的风格,而且这种口语还是“孩子式”的口语。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学生寻找、讨论,教师出示ppt)

①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②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③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④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⑤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

师:你平时会这样用“他们”吗?

生:不会,有点啰唆,没有必要,除了①和③之外,其他都可以省略,即使没有,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

师:是安徒生不知道这些“他们”完全可以去掉吗?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句子有点孩子气,像是一个孩子写的,童话嘛,就应该这样。

师:嗯,孩子气!确实如此,这正是一个孩子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安徒生自己也说,“乐于像一个小学生那样地”写童话,故意暴露出孩子因知识经验的不足、表达能力的欠缺等造成的语言问题。这也正是安徒生能赢得孩子们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孩子式的讲述,让童话的味道更浓。

比 较 二
原文:“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

课文:“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生:“人间最美丽”好,说明这布特别美。

生:我还是觉得“人类所能想到的”更好,比“最美丽”还要美。

生:“人类所能想到的”,我们就会去想啊,去找这想象中可能存有的最美丽的布。

生:它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也更符合童话富于想象的特点。

师:对,孩子式的讲述是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是富有想象的,童话的语言也得要有想象力才行。你还能从文中找出体现童话这一特点的语句吗?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亏作者想得出,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布,也难怪皇帝要上当了。

生:一个皇帝竟然会光着身子上街游行,也只有安徒生才想得出。

……

比 较 三
原文:“‘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课文:“‘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的满意!’”

生:我感觉原句中的“十二分”改成了“十分”,讲起来就不够夸张。

生:十二分,比十分更夸张。

师:你在讲述时把“十二分”的语调往上扬一扬,看看有没有夸张的意味?

(生故意强调“十二分”)

生:嗯,味道纯正!

师:童话就得够夸张,课文中够夸张的地方还有吗?

生:“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两个骗子却介绍得这么认真,郑重其事、装腔作势、大呼小叫、故意卖弄、拿腔拿调的滑稽样子活灵活现,讽刺味十足,真够夸张的!

师:这么多成语啊!真的很夸张!

看到学生们读得很起劲,我作了如下小结:“童话的味道就在童话的语言中,就在童话孩子气的讲述中,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孩子般的天真,都在讲述中流淌……”没等我说话,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编书的人为什么要这么改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不好吗?”这个问题难住了我,读者朋友们,你们说该怎么回答呢?

“讽刺”主题下的悲悯与宽恕
福建厦门市第六中学 蔡鸿菲

生:老师,我看到注释说这篇课文“有删节”,那骗皇帝的大臣和两个骗子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安徒生写了吗?

师:你很认真,也懂得利用课本的助读信息来学习。根据老师所看到的资料,结尾就是我们课文中的那样。如果让你来续写,你会如何处理那两个大臣呢?

生:我还没想好。

生:抓起来杀了呗。

师:刚才同学们都在嘲笑大臣和说谎话的人,那么我们再读读相关信息,看一下大臣也好,皇帝也罢,真的就是同学们口中所说的“坏人”吗?

(生阅读)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那两位大臣,他们真的是坏人吗?真的一无是处吗?

生:文中描述他们时,都提到了具有“诚实”的特点。但,他们说了谎话,的确有些讽刺;但在那种情形下,可能我也会怀疑自己,遮掩自己的“不足”。

师:你找到了“诚实”,还换位思考了。

生:其实,这两个大臣只是怀疑自己,并有反思自己是否愚蠢;而不是去责怪别人,或者杀人灭口,所以大臣也并不坏。(笑)

师:没有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没有怪罪别人并且会反思。很好,有自己的思考。

生:老师,其实那个皇帝也不是特坏,他爱新衣服、奢侈浪费很不对,但做这件衣服的原意是帮助他看清人,好选贤任能。他的初衷是好的。

师:他关心衣服制作的进度,并自己穿着去游行,这些又是为了——

生:炫耀。我想,这个皇帝有炫耀、奢侈浪费等缺点,但还没到无耻的地步。

师:“无耻”,你能不能再换一个更合适的词?

生:昏庸无道。

生:那个皇帝看不到衣服的时候,心里也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是别人的不对,或者干脆杀人灭口,把两个织布的人先杀掉,这样就可以彻底地杜绝后患了……所以这个皇帝有缺点,但也不是特别坏。

生:这样看来,大臣其实也不坏。课文中第二位大臣想,“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他也是在反思自己。

师:你提到了一个词叫“滑稽”,是什么意思?

生: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书上有的。

师:那么“荒唐”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再解释一下。

生:是可笑、不正确的意思吧……

师:其实这个词是夸大不实、荒谬无理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官员认为自己不愚蠢,很称职,所以当他看不到皇帝的新装时,认为不符合常理,很离奇。但他没有怀疑别人,而是开始怀疑自己,所以也就有了后面的“谎言”。

(生点头)

生:其实这样看来,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们都不是坏人,虽然他们有不对的地方,但也是值得同情的。

师:是的,虽然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但在作者安徒生笔下仍然有着值得我们同情、宽恕的地方与理由。那么,骗子呢?现在你们觉得安徒生会怎样“处理”他们?

生:骗子虽然可恨,但他们骗的是皇帝,对老百姓没有造成什么伤害,所以安徒生应该也会原谅他们。

生:最好他们都能改正了。

(许多学生点头)

师:若让大家来续写,你们会怎么处理“骗子”,会杀了他们吗?

生:我会让他们明白自己错的地方,改正;最好是把骗的钱都给老百姓来赎罪。

师:安徒生应该会如同我们想的那样,因为,他曾经这样说过——

(ppt显示1)

安徒生曾在给一个朋友信中写道:“我用给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象。”

(ppt显示2)

只要用慈爱光明的圣水耐心浇灌,种子一定会生长出来,使坏人重新变作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好人。

——安徒生《一个故事》

师:其实,安徒生的童话对于成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对人性的重视。“好人”与“坏人”的确认,可能只适合听故事的儿童。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开始慢慢地学着去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并有自己的思考和感知。安徒生对这些人物讽刺的同时,赋予童话爱、对人性的关注以及更大的悲悯与宽恕。

主持人语

语文教学的童话思考

肖培东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安徒生笔下的孩子用最真诚的童音唱响了世间天籁,熨平了我们浮躁的心灵。原来,只要你愿意,这个世界依然有充满暖色调的童话。曹文轩先生这样说过:“一个希望自己变得很有质量的人,我希望他读读安徒生;一个希望自己变得很有情趣的人,我希望他读读安徒生。”同样,一个希望自己的语文课变得有质量有情趣的教师,我希望他读读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童话,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点燃孩子思想、语言火花的一团火种。鲁迅说孩子是能够“想到昆虫的语言”并飞上天空的人,而在具体的童话阅读过程中,带领孩子飞上天空的正是童话那接近儿童口吻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课堂,也是用文字用语言凝成的童话。语文课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只有引导学生细读,才能领略文本中深层的东西。李江华老师沿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一句剖析童话的思想内核,由“说不出的快乐”到“不能说的秘密”,以独特的阅读视角,洞察成人世界的无奈和欲念。镜头里李老师重点在关注“说不出的快乐”,但我想他应该也是注意到了“每人都”这几个字。一个关于“不能说的秘密”的故事,很真实地揭示着人性的弱点。安徒生的用语之妙,此句尽见风流。杨增强老师立足于童话的文体性,以想象和夸张为抓手,紧紧扣住童话的语言特征来实现对文本的二度解读,促进学生对童话知识的建构。“同学们也能从字里行间展开哪些想象呢?”在这个提问里,杨老师强调“从字里行间”,就是希望学生的想象能尊重文本,能从语言出发,这就是依着童话的语言、文体特征去组织教学。所以,要让孩子听出“昆虫的语言”,进而感知这童话般的语文世界,教师就要先“潜入蚁穴”,而后才能带领孩子“飞上天空”。

童话,有一颗最晶莹最纯洁的童心,这颗童心是最具创造力的。“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是童话的特征,也是童话最有创造力的文学表现。语文课堂的创意又在哪里?陈鲁峰老师的镜头,那件“后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皇帝的新装”具体化为一件并不存在的后裙,着力聚焦,通过对一系列的关乎后裙的动作、心理细节的分析,四两拨千斤,很巧妙地让学生领略了安徒生的写作思想与意图。结尾处“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的处理,尤为精彩。同样是感受童话的语言艺术,贾龙弟老师的设计别出心裁。未被删改的几处文字更能体现童话的趣味,于是重组教学资源,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在自主品悟中内化语言,读出童话的味道。贾老师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方法的指导,在原文中感悟语言风格后又回到文本中体验印证。至于结尾处的学生天真又犀利的提问,亦引人深思。

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里说:“无言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童话,让我们脚踏童真的大地,又让我们学会仰望思维的星空。童话是一个人精神发展的基石,而且,“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莱辛语)。安徒生也说自己在为孩子们写童话的时候,“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这组镜头,执教者没有上纲上线地把学生引向“讽刺统治阶级的愚昧与虚伪”这一套路式解读,而是很自然地从人性的角度来关照《皇帝的新装》,积极关注童话接受过程中学生获得的那些触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为本质的东西。李江华老师从“说不出的快乐”里看私心,陈鲁峰老师借不存在的后裙洞悉人性,这样的阅读就更有价值也更为真实。在这一点上,蔡鸿菲老师的镜头更为突出。“他们真的就是同学们口中所说的‘坏人’吗?”不让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不用“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认知判断来分析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你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深层的文本分析,去挖掘安徒生对世人的博爱,体会他的悲悯与宽恕的情怀。“我会让他们明白自己错的地方,改正;最好是把骗的钱都给老百姓来赎罪。”听多了“要杀头以示正义”的惩罚性结局想象,学生这一句充满宽容善良的回答最是让我感动。童话对世界的期盼,就是善良美好对人类的期盼,童话带给孩子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也让我们感悟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所以,我想,如果杨增强老师能让学生在想象中窥测并揭示人性的弱点,弘扬世间真善美,这样的二度解读应该更有深度。语文教学是美丽的,也是真实的,一如童话,这是值得我们坚守的一片芳草地。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