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j9九游会登录入口

一、设计理念
   体会古诗词中的童真童趣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情趣和欢乐。
4、巩固古诗词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追忆似水年华
(一)图片忆童年
老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猜出诗句。
生1: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生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二)导语遇童年
师:作家冰心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板块二:追寻诗中童趣
(一)初寻儿童
师:默读古诗三首,思考:在这三首诗中,儿童分别用什么来代指?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
生1:儿童分别用童孙、稚子、牧童来代指。
生2: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短笛。
(二)细品童趣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
(2)生生互评。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学生说诗意,老师补充。
   3.想象诗境,领悟感情
(1)师示范朗读
师:闭目聆听,把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生1:我想到了农村田园一派繁忙的景象,男男女女都非常勤劳。
生2:我想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他们耳濡目染,以学习耕种为乐趣。
(2)观察图片
师:仔细观察,把想象的画面说得更具体。
生1:我看到了男人们白天在地里干活的场景,有的赶着牛在耕地,有的挥着锄头在除草。     生2:我看到夜晚女人们点着油灯,坐在纺车前抓紧时间纺织。
生3:一个男孩正在刨土挖洞,锄头丢在一旁,种下种子后,一个女孩正准备浇水。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练习背诵并试着进行默写
板块三:领会未泯童心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1)交流作者
(2)交流诗评
2、拓展积累
(1)师:对范成大这六十首古诗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
(2)师小结:退隐家乡后,他在田间与农民亲切交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首田园杂兴中。
(二)总结学法
1、总结方法
师: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例,再次复习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生:诵诗句,明诗体——借注释,解诗意——想意境,悟诗情——知诗人,阅诗评
2、学以致用
四、作业设计
   师: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短文。
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读诗句,想画面,悟童趣,写童心。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村晚》。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中顽皮天真的儿童形象,体会诗中的童真童趣。
3、拓展其它与儿童有关的诗句,感受不同的儿童形象,品味不同的童趣。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定格稚子牧童之趣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古诗学习之旅,追寻千百年前定格古诗词里的童真童趣!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确、声音读响亮。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定格画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古诗,在你眼前分别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给这两幅画面各取一个名字。
(四)领悟稚子弄冰之乐
请认真读全诗,圈出诗中表示颜色、声音、动作的词语。
相机指导学生领会诗中稚子的童真童趣。
师小结:忽喜忽悲,率性而为,这就是童真。孩子表现出的童趣其实就是诗人童心犹在的写照,杨万里也可谓童心未泯!
(五)领会牧童弄笛之趣
1.这幅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谁出现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
3.他在做什么?从哪里看出来随意?
4.那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
5.朗读全诗。
板块二 对比品味儿童之趣
(一)相同点
1.快速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
2.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二)不同点
思考:这三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用表格进行三首诗歌比较)
师小结:虽然三位诗人所写的事情不同,但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儿童的童真童趣。
3.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板块三 拓展表达追寻童趣
(一)拓展古诗,追寻童趣
永远的童年,永远的童趣!千百年前的诗人,用他们的童心,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描述古代儿童真童趣的古诗,拓展三首。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舟过安仁》杨万里    《牧童》吕岩
1.给这三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命名。
2.一首诗,一幅画面。画中的孩子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
师小结:无论是遥招手的小儿,亦或是张伞当帆的渔童,还是晚归休憩的牧童,透过诗人的描绘,他们的童真童趣跃然纸上,这些儿童,就这样鲜活在古诗里。
(二)展开想象,手写童趣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尝试改写成短文。
注意:凸显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写出童趣。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将改写成的短文编辑成《拾童趣集》,可在班级内分享、展览。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