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祖父的园子》 教学设计-j9九游会登录入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 14 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 1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在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的生活,体会了他们童年的乐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祖父的园子》, 走进另一段别样的童年生活。 
这篇文章选自作家萧红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这本书中萧红这样说: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萧红
教师引导:是什么让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祖父的园子》,走进这里的童年记忆。 
二、分类读词, 理清脉络
(一)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初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 
       蝴蝶    蜻蜓  蚂蚱   蜜蜂      
      樱桃    榆树   倭瓜   谷穗      
      拔草    铲地   割掉   瞎闹        
(二)自主识字
教师引导:其中,这些词语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请你仔细观察,努力记住字形。 
(三)归类发现
教师引导:读了这三组词语,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吗?  
(四)理清脉络
教师引导:浏览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园中的景物,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可以在书中做标记。 
第一部分(1-3 自然段):主要写了园子的基本样貌,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
第二部分(4-14 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15—19 自然段):再次描写园中景物。 
三、 默读课文, 整体把握 
教师引导: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画,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试着说一说。 
四、 品读景物描写,感受热爱之情 
(一)读中想象
教师引导:读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看看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 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二)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透过这些描写,结合你的想象,你体会到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引导学生从细致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带着这样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试着通过朗读展现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四)方法回顾,自主感悟。
1.教师引导:在这两段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方法回顾  
(1)  展开想象,从对景物的细节描写中体会蕴含的情感。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与感悟。2.学生自读第 3 自然段,尝试自己体会。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3.师生交流中继续体会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五、 品读活动描写,体会自由快乐 
(一)默读自学
教师引导:默读课文第 4—14 自然段,看看“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标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二)交流感悟
1.感悟“我”对祖父的依恋。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 反而把它踢飞了。 
(1)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反复描写“祖父……我……”,表现“我”对祖父的依恋。 
(2)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感悟。2.体会“我”的瞎闹。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
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体会“我”的瞎闹,给祖父添乱, 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现画面。3. 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
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 
(2)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感悟。 
(3) 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正是因为祖父这般的宠爱我,我才会如此的依恋祖父。 
4.体会祖父的宠爱带给“我”的自由与快乐。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 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 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1) 引导学生朗读中想象在祖父的园子里,“我”是多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现想象中的画面。 
六、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祖父的园子,从作者对园中景物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祖父的园子是作者美丽的家园。透过“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渡过的美好时光,又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带给“我”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快乐童年,难怪“我”难以忘却呢!
 七、 课后作业
1. 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积累“明晃晃、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鲜明地写出景物特点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别样的童年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整体回顾
(一)听写词语
(二)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打开书,一边浏览一边回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你初步感受到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1. 回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1) 教师引导:请你先来回忆回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再想一想从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体会到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教师引导:请你通过朗读展现你眼前的画面,表达你体会到的情感。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 回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
(1) 教师引导:看来,作者对园中景物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请你回忆回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呢?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2) 师生交流中回忆祖父干什么,“我”就跟着干什么,体会“我”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3)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我”对祖父的依恋,以及“我”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二、品读景物描写,体会内心感受
(一)联系前文,默读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把课文的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联系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是感受呢?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品读景物描写,交流感悟
1. 品读第15自然段,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温暖。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1) 教师引导: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发现园中景物不仅颜色亮丽,形态可爱,他们还充满了灵气呢。连大树、土墙都会和“我”呼应。你觉得大树、土墙真的能跟“我”互动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师生交流中,透过“我”的想象,体会“我”内心充满了温暖与爱。
(3) 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 品读第16自然段,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 教师引导:你看,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是那样自然而然。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是那样悠闲自得。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是那么快乐自由。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 师生交流中,体会作者的自由、快乐。
(3) 教师引导:从这一连串的“愿意……就……”中你又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呢?
(4) 师生交流中,体会作者的无拘无束。
(5) 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从作者一连串的想象中,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看来,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把这样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吧。
(三)引导发现,感悟表达
1. 教师引导:学到这儿,你一定发现了,当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时候,她眼中的景物也是自由的、快乐的。请你再读读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师生交流中,感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拓展阅读,联系原著,体会情感
(一)阅读“阅读链接”
教师引导:本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小说的尾声部分,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作者此刻的内心感受。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条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二)回读课文,深入感受
1. 教师引导:读了小说的尾声部分,进一步了解了作者,再回顾课文,你会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2. 师生交流中感受“我”对祖父,对祖父的园子的热爱与眷恋。
(三)回看课题,提升认识
1. 教师引导:回看课题,你觉得这园子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师生交流中,领悟“祖父的园子”是我美丽的家园,童年的乐园,更是我一生的精神家园,蕴含着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爱与温暖的憧憬,对快乐与自由的向往。
四、课后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受作者对祖父,对祖父的园子的这份热爱与眷恋。
2. 感兴趣的同学,建议你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走进作者更丰富的童年,感受作者传达的细腻的情感。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吗?去了解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吧。这也是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你可以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可以参考语文书第13页的清单样例。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然后借助你的问题清单,去和你想了解的对象聊一聊,注意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交流之后,整理你的记录,和老师、同学分享你了解到的情况和你的感受。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