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腊八粥》教学设计-j9九游会登录入口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1:湘西吊脚楼和美丽的沱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这里是湖南的湘西,在美丽的凤凰小镇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作家沈从文。
【出示课件2作家图片 文字:沈从文(1902 -1988年),湘西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中篇小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和这一切都分不开”。】
师:他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和这一切都分不开。沈从文先生22岁离开家乡,不管是穷困潦倒还是功成名就,都时时思念着故乡,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家家户户过年的情景。
2.湘西的人民春节有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如杀年猪熏腊肉、做豆腐、打粑粑。 农历腊月初八这天,人们会用丰富的食材熬成腊八粥,寓意五谷丰登。这一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有一千多年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腊八粥的。它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腊八粥》。课题中的腊字要注意左窄右宽,伸出手一起书空吧。粥字是象形字,整个字像把稻米放在三足的锅里烧煮。两个弓和米都要写的窄一些,左中右距离要均等。
二.学习第一段。
1.湘西的腊八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首先我们来说说它的食材。你瞧,真丰富啊,有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光看文字就让人垂涎欲滴。它的味道怎样呢?“甜甜的,腻腻的 。这两个叠词的使用让文字读起来,有色有味,且富有童趣。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已经闻到了腊八粥的味道。瞧,再来看这些描写,腊八粥怎么会叹气呢?其实,这是腊八粥在锅内沸腾咕咚冒泡的声音,作家却说成粥在叹气,是否让你感觉到了腊八粥的生命力呢?沈从文先生就是用这种有趣的语言,具体描摹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
3.难怪,在如此美味的腊八粥面前,不论是“小孩子”“大孩子”还是”老孩子“,都变成了馋嘴的孩子。
4.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融进朗读中吧。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4课文 图片】
1.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第一组难读的生字词语 】 隔着屏幕,老师仿佛听到了你们的读书声。课文共有19个自然段,其中有几个词语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1)   nú         nɑng      mèn
孥孥 嘟囔       黄焖鸡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孥孥”这是湘西地区对男孩子的称呼,你明白了吗?“嘟囔 ”读轻声,就是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2)【课件出示生字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词语。这些多音字词语你能读准吗?我们一起读读:
咽yàn下    汤匙chí    搅和huo
钥匙 shi
搅和”的意思就是“混合、掺杂”。“匙”本课是勺子的意思,因此读“大匙大匙chí  ”【课件出示7  大匙大匙chí 】“匙”的是字一捺要写的舒展,托住上方匕首的底。伸出手来,我们一起书空。
(3)【课件出示7第三组词语】。
腊là月     喝zhōu粥   细腻nì   浓稠chóu    嘟dū嘴
肿zhǒng胀  熬áo粥     褐hè 色  水缸gāng     脏zāng乱
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 都能读正确了吗?特别要注意第三个词语的读音——细腻nì 。
2.指导写字。
请认真看范写,可以伸出手指练习。 我们来看看“熬”字,四点底的写法不能错哦。“缸”字要注意左边的“缶”字旁,一竖是一笔下来的,上方不要出头,右边的工字要写的短一些。
四.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 通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分清课文的主次,能够更好的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了。请你快速浏览整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
围绕腊八粥,作者写了等粥,吃粥这两个场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等粥”的场景?哪些自然段写了吃粥的场景?快去找找吧。
是的,2-17段写了等粥的场景。18-19段写了吃粥的场景。我们发现,有15个自然段写了等粥的场景,看样子“等粥”作者是写得非常详细的,而吃粥只用了一小部分,看样子是略写的啊。下节课,我们再来重点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八儿等粥的情景的。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每个生字写2遍,组两个词语,听写生字词语。
2.了解一种你最喜爱的食品制作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课件出示:划线文字】
上节课,我们从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了解了湘西的腊八粥,相信不少同学也吃过腊八粥,尝过它那甜甜的、腻腻的感觉。正是这美味的的粥,引得方家大院的八儿心急火燎。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八儿等粥的场景。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7段,找到你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文本 )】请按下暂停键,给同学们4分半钟去读2—17段,并画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写写感受。
二.品析“等粥”,感受人物的内心。 
1.我们先来看描写八儿出场的句子,自己先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文字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1)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一大早就因为这锅腊八粥喜得快要发疯了!【课件出示:“喜得快要发疯了”字体变红】再听老师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八儿的馋样儿。平常在生活中,想一想你什么时候会“喜得快要发疯了”?
2)再看看这一段,从哪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呢?
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八儿进来了又出去,出去了又进来,一直进进出出他是想看看——腊八粥熬好了没有,盼着早点吃到这美味的腊八粥。从“进进出出、碗盏预备好、碗筷摆到灶边好久了”这几个动作,可以感受到八儿的什么呢?对了,八儿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迫不及待想吃腊八粥,难怪作者说他喜得快要发疯了!
我们一起想象着八儿的样子,读读这一段吧。老师轻声读,你们大声读。
2.作家还描写了八儿的神态变化,【在课件上这一部分处旁批:神态】请你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听妈妈说的要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 八儿眼睛都急红了,装出要哭的样子。【课件标红 松劲】 知道什么叫“松劲”吗?没有信心,没劲,没意思就叫——松劲。这是沈从文家乡湘西的方言,这样的方言,在这篇文章中还有好多。瞧——【课件出示:上灯—— 亮灯,面面的——软软的  饭豆——红豆】 “上灯”的意思就是——亮灯  面面的的意思就是——软软的  饭豆就是红豆。有趣吗?
这样的神态描写把八儿对吃腊八粥的渴望,表现的更加传神了。同学们,你们自己再读一遍4、5、6段吧!
3.在描写八儿等粥的场景中,作家还重点描写了八儿的语言,自己读一读: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腊八粥还没熟,八儿就想着怎样分粥了呢!文中八儿喊妈妈时都是两声连叫的,语言很有特点,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儿的急不可耐。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把可爱,馋嘴的八儿当时的语气读出来。 
4. 同学们,请看这段,听老师读一遍
【课件出示:“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八儿啊,人很矮,他还没有灶头高,他对于锅中的一切只能——猜想。这一段话细腻描写了八儿猜的心理活动,请你读一读吧。
5.八儿猜对了吗?【课件出示插图 文字】,当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八儿惊异地喊起来了,呃——。同学们体会着这份惊异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请大家关注几个特别的地方: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不消说的事【课件把“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不消说的事”这几个词变红】 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吗?瞧,作者故意反着说,似乎一切都是八儿司空见惯的事,但他为什么还要感到惊异呢!正是在这样的巧妙叙述中,告诉我们栗子融掉了、饭豆肿胀了、花生脱外套了、锅巴围圈了,腊八粥就要熬好了!说八儿惊异,不如说他心里眼里满是惊喜呢!来,一起读!
6.我们回顾一下,作者花了那么多笔墨写八儿等粥的场景,重点描写了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的画面,腊八粥这么美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介绍,而要如此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呢?其实这正是沈从文先生谋篇布局的巧妙之处。等粥的时间长,更凸显出人们对粥期盼的强烈,更凸显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呐。
三.精彩回评,当堂练笔。    
1. 至于吃粥的部分,虽然略写,但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读读吧。
【出示课件文字】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注意到了吗?作家并没有具体写出家人吃粥的过程,却将吃粥后的家庭场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温馨,又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
2.把八儿肚子撑成一面小鼓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回顾沈从文先生在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跟老师一起读读: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作家先写了腊八粥的总特点,接下来写腊八粥的食材和制作,又简单描述了人们闻香咽唾沫、吃粥大口塞,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融进了字里行间。
你最爱吃什么食物?它为什么让你垂涎欲滴?课下,请你模仿着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写你最喜爱的食物的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吧!
3.另外,老师再推荐一篇文章给同学们阅读——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仔细读读,边读边想,冰心笔下的腊八粥又有着怎样不同的情味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