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穷人》文本细读-j9九游会登录入口

一、文本细读与教学内容生成
《穷人》开篇,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先是屋外“又黑又冷”的环境与屋内“温暖舒适”环境的对比;再是孩子们“安静地睡着”和桑娜“心惊肉跳”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交代了背景,点明了时间,凸显了桑娜的勤勉与能干。
二是简洁叙述的力量。渔家小屋再简陋,屋内也不应该只有“地、炉子、食具、床”,作者为何不写渔网、大门、饭桌、灶台?细读,便会惊叹于作者深厚的叙事功力,每一种事物,都含有深意:“地扫得干干净净”——干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温暖;“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明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安静地睡着”——温馨。屋外环境是如此恶劣,而屋内,却是那样“干净、温暖、明亮、温馨”!作者对女主人的赞美,尽在平静的叙述中。多么富有张力的文字啊!
第1自然段,可以开发两个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2.感受作者简洁的文字风格与高超的写作艺术。
第3自然段开头的“睡觉还早”,需要用心关注。这是全文中最短的句子,然而,细细品读,意味无穷。
睡觉,真的还早吗?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中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孩子们睡着好长时间了,时候不早了!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接近子夜,时候不早了!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此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时候确实不早了!
既然时候已经“不早”了,桑娜为何觉得“睡觉还早”?
生活所迫!
往常这时候,丈夫肯定还没有回来,所以,“睡觉还早”;自己也总是一直缝缝补补,所以,“睡觉还早”;丈夫回来后,桑娜还要做饭,与丈夫一起清理渔具,所以,“睡觉还早”……
这对贫穷的渔家夫妇,就这样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睡觉还早”四个字,笔力千钧,极富张力!
“睡觉还早”可以生成教学内容3: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富有深意的细节,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
第7自然段西蒙死后以及孩子们熟睡等诸多细节的描写,需要特别细致地去发现,这是一段容易被忽略的描写。大部分老师在解读文本和教学时,总认为桑娜是小说的第一主角,把西蒙当作可以忽略不计的“配角”。细读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西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穷人。
首先,我们关注到的,同样是对比强烈的画面。西蒙“悲惨而宁静”的死,与孩子们“平静而香甜”的睡。这个母亲,知道自己挨不过这个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唯一可以取暖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依然是触目惊心的“穷”,而在这“穷”的背后,藏着深沉朴素的母爱。
其次,我们还会关注到“对着门的一张床”。一般人家,床是不会对着门的。为何西蒙家的床却“对着门”?房子空间极其狭小。穷!
再次,我们还会关注到“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稻草铺”“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一次又一次地诉说着“穷”。“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西蒙临死的时候,想要抓住什么?抓住命运?抓住希望?抓住上帝的手,求他救救可怜的孩子?……
这个细节,表现了西蒙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死,西蒙显然是有预见的。那么,在临死时,她可曾想到把自己两个可怜的孩子托付给邻居桑娜?这个善良的母亲一定会想到的,但,她没有那样做……
耐人寻味啊!
西蒙死后的诸多细节描写,可以生成教学内容4:引导学生抓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通过创生语境写话,还原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第9自然段桑娜的“忐忑不安”以及内心独白,作者用了一连串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表现了桑娜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一步表现了穷人的贫穷和善良。成功的心理描写,使这篇小说读来催人泪下。
这段精彩的内心独白,可以生成教学内容5:引导学生通过对省略号背后意思的补白,进一步体会穷人的穷与善良。
从第13自然开始,小说用大量的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对话,将桑娜从小心试探到和盘托出,渔夫从严肃、忧虑到催促桑娜抱回孩子的过程,交代得清清楚楚,穷人形象越来越饱满,故事也渐抵高潮。
这部分,可生成教学内容6: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高尚的品质。
第24自然段渔夫“严肃”“忧虑”的表情,以及“熬”字,传神地写出了穷人的穷和善。对渔夫的描写,可以生成教学内容7: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表情、语言,揣摩重点词语,读懂人物内心世界。
第20自然段的“两个人沉默了一阵”,第23自然段的“桑娜沉默了”,第25自然段桑娜的“一动不动”。三处沉默,各尽其妙,内涵丰富,值得细品。
这三处“沉默”,可以生成教学内容8: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空白点,丰富文本。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意无穷,让人回味。此处可以生成教学内容9:引导学生想象帐子拉开后,渔夫会看到什么,续写故事。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文所涉的几个解读要点,只是笔者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所关注到的。即便这样,富有教学价值的内容,也多达9项。这9个方面,都很重要,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根据文本特点与年段特点,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呢?我有如下三点思考:
1.选择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对于经典文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这一个”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一无二处是什么?
相比于同样经典的《凡卡》《小音乐家杨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国外翻译作品,《穷人》最大的特色是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小说开篇环境的对比描写,以及桑娜抱回孩子之后一系列的内心活动,是“这一篇”小说最富于魅力的特色。因此,作为“定篇”,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将教学内容1、5作为“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浓墨重彩地展开。文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为何我没有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一者,对话并非本课独一无二的特色,学生此前所学的大量课文中,很多都有对话描写;二者,孩子们离穷人的生活很遥远,加之阅历和年龄差异,很难恰如其分地读好人物对话;三者,对话太多,课堂时间难以保障。因此,分角色朗读对话,不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
2.开掘易被忽略的文本意蕴。
经典,是常读常新的。经典的奥秘,也容易被粗心的读者忽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将经典文本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指给孩子们看,带领孩子们“发现经典”,体会阅读经典的乐趣。
《穷人》这篇小说,孩子们在阅读中最容易忽略什么?
一是寡妇西蒙容易被忽略。预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大部分孩子选择了桑娜,也有孩子选择了渔夫,而选西蒙的,则一个也没有——这,其实也是大部分老师的解读。事实上,列夫·托尔斯泰当初写这篇小说,是为了刻画穷人“群像”,而不是一个穷人。西蒙在这篇小说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她在去世前,对孩子的悉心呵护,用旧头巾、旧衣服包裹孩子身体和脚,以及“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这些细节,是那样耐人寻味。如果我们试着走进西蒙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西蒙了不起。爱孩子,这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高贵的是,临死时,她明明可以将两个孩子托付给邻居桑娜,但,她没有!因此,本课教学,教师要将西蒙这个容易被忘记乃至被“遮蔽”的穷人,重新“推出”,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细节的琢磨,通过写话,还原西蒙临死时的内心活动,让西蒙的形象“复活”。西蒙“复活”了,《穷人》这一经典作品,也才能得以“复活”。因此,“教学内容4”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是“睡觉还早”容易被忽略。通篇文字,孩子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的很多地方读懂穷人的“穷”。但是,“睡觉还早”这四个字包含的意蕴,大部分孩子是无法发现的。因此,教师要通过追问,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睡觉”其实已经“不早”,深入理解穷人的“穷”,领略作者“言简意丰”的语言艺术。因此,“教学内容3”就成为本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3.凸现“语言运用”的课程价值。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凸现“语言运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去考量,《穷人》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有了新的思考路径。
这里重点说说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如何凸现语用价值。
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本篇小说的特色,教学中,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一是通过朗读想象,走进文本,让学生思考“写了什么”;二是通过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领会独特的表达方式背后的意图;三是创设语境,让学生迁移运用,学习“怎么写”。
如,第1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屋外和屋内的一串词语,通过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指向“写什么”。然后,两组词语对比朗读,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比着写,是为了表现穷人的“穷”和善良勤劳。接着追问:穷人的家里,除了文中写到的,还应该有些什么?作者为何不写,而只写“地、食具、炉火、孩子”?这一追问,学生就能明白,作者写屋内的环境,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而与写作目的无关的内容,当然就不写了,进而领略列夫·托尔斯泰高超的写作艺术。这一环节,指向“为什么写”。
“怎么写”的训练,我通过创设写话情境,让学生还原西蒙临死前的心路历程,模仿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描写,适当运用省略号,将西蒙复杂的内心世界描蓦出来。后来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训练点选得恰当,孩子们很好地迁移了心理描写的表现手法,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丰满了文本意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文本解读中可能生成的教学内容5、7,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捎带处理;而8和9,则大胆舍弃或整合在课外作业环节。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