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学反思-j9九游会登录入口

备课——确定内容

为确保教学内容不出错,我首先看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读课文,记住小说内容;最后翻看教参,了解常规操作。

对内容和教法有了初步认识后,接下来就要找准切入点,确定教学环节。

选点是否有新意,关键在于文本解读是否透彻。目前关于《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的文本解读,无非是金钱和亲情这两个角度,教学内容也无非是围绕小说三要素进行的:情节,人物,环境。

这一课想要教学创新真的很难,没有灵感的时候几度想更换课文,但课题已经上报,只好硬着头皮来准备。

看了很多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最终我决定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情境化课堂,用一个主问题串联起三个环节,内容包含情节,人物,主题。

重难点是什么呢?如果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梳理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是比较难的。如果从课程循序渐进这个逻辑角度出发,梳理情节作为第一环节,不应该是重点。

做完课件,试讲了几次,总觉得自己对这一课不是特别有感触,除了设置情境我比较喜欢,其他教学内容都是中规中矩。

总之我觉得不够出彩,我继续苦思冥想,查找资料,却依旧没有感觉。

图片
试课——发现问题

在2班试课时我发现学生不会写情节,找人们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时也很费劲儿,几乎每个问题都要引导很久才慢慢得出答案。

为了能上完这节课,我放弃让学生书写,只是让他们口头回答,整节课总算是磕磕绊绊上完了。

从我的角度来说,试课让我知道自己已经熟悉整节课的流程,可以脱稿讲完。从课堂生成来看,我不知道正式上课时加上书写的时间,最后会不会拖堂。

总之,试完课我还是忐忑不安,觉得好像每个环节都是平均发力,重点不够突出,上得也不够痛快。

针对试课存在的问题,我把能改的改过来了,但重难点还是放在梳理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

从没试过上公开课前心情如此复杂,隐隐约约感觉到最终效果不太好。

图片
展示——遗憾艺术

我在课间播放了导入音乐,预备铃响后学生开始读书,我在黑板板书课题。也许是心绪不宁,我竟一时忘记让学生读要学的课文。

学生在读当天要背诵的文言文,读完原文我发现外面还有老师陆陆续续进来教室,我心想:再等一等吧。于是让学生把译文读完。

读完书,老师们也坐好了。距离正式上课已经过去了五分钟,这时我才开始导入。

接着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角度来梳理故事情节,填写导学案。等学生写得差不多,时间又过去了5分钟。

课堂安静了这么久,我以为提问时能把场子热回来,没想到学生们如此胆怯,都不敢举手。

“压抑”两个字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我的激情也慢慢褪去,为了不冷场,我只好直接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梳理情节这个环节花了很多时间,我知道后面的环节得加快速度了。顺利过度到第二环节后,我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评课时有老师觉得梳理情节不用让学生从四个角度回答,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分析人物形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谈感受,说不定效果更好。我觉得也有道理。

眼看着只剩最后五分钟了,我迅速引入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反复读有关若瑟夫说的话和做的事的句子,分析若瑟夫的形象。

最后是我的煽情总结,我用余光瞄了一下自己的手表,想着应该可以踩点下课,没想到说完了最后一句话下课铃还没响。

于是我让学生读课文最后几段,想着读完应该下课了,结果读完还没下课,我顺势引导学生赏析最后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这完全是急中生智临时增加的环节。

虽然学生的回答不算精彩,但总算没有冷场。就这样,下课铃终于响了,这节自我感觉不太好的公开课终于结束了。

图片
课后——总结经验

课前读书就读当天要学的课文,让学生提前进入新课状态。
上课铃响后马上停止读书,和学生闲聊几句,缓解自己以及学生的紧张情绪。
注意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不是重点,最多只能花3-5分钟。
教学第二环节是重难点,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来展示答案,时间在10-15分钟。
最后理解主旨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互相交流感受,老师听完学生的分享再顺势来一段煽情总结。
总结完如果还没下课,可以让学生做以下事情:看着板书回顾全文;读课文;读导学案;分享收获……
结尾最好不要临时插入新的知识点,以免脱离教学目标,显得杂乱。
时刻谨记全程教态自然,表达流利,抑扬顿挫。学生越沉默我越要放得开,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跃起来。
正式上课前还是要主动找几个高手诊断问题,不要怕难为情,能听到有用的建议一切都值得了。
理想课堂:情境生活化,重难点突出,开头激发好奇心,结尾让人意犹未尽,课堂活动丰富,自己和学生都能发挥长处,享受其中。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