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鼓掌,听得清楚吧。读文言文,千万不能急,有的同学像开机关枪一样急着读完,这个是没有信心的表现,不急。但是刘思哲读的有一点点小瑕疵。我来请东边东半球的同学来推荐一个来读啊。(指名朗读课文。)
师:我想提个问题:在这个故事里,有两个人物是吗?你来介绍一下两个人物。
生:一个是伯牙,一个是钟子期。(师:伯牙是什么人物?子期又是什么人物?你来补充。)伯牙是鼓琴者,钟子期是他的听众。
生:伯牙是弹琴的人,而钟子期出身为农夫,他每天都是上山打柴,一次偶遇他跟伯牙成了知己。
师:好的,你怎么知道的啊?(在课外书上看的。)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号称琴仙,列国的人都以能听伯牙一曲为终生幸事。你能听懂我的话吧。一辈子最荣幸的就是听了伯牙的一曲琴音。而钟子期是一个樵夫干什么的?打柴的。这篇课文讲的,其实是一位音乐家和一个樵夫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一次,伯牙周游列国,偶尔遇到了钟子期。他弹了一首曲子,叫高山流水。当他心中想到巍峨的高山的时候,钟子期曰:——生齐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那么“乎”呢?你们见过他吗?你们从来没见过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在结尾的时候,就是“吗”。然后“乎”在中间,其实还是感叹的表示“啊”。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啦,这句话“善哉乎鼓琴变成了,好啊啊鼓琴。
生:你可以给它改一改,改成你弹的琴真好听啊。给它减去一个“啊”。他说减去一个,我懂的,今天我们写文章,读文章,发现不会把两个啊放到一起的,但是古人不是这样,古人经常把好几个“啊”放在一起的,你们信不信?信不信来我们来看看吧。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是用两个“啊”来表示的特别惊叹,我们来读——(善哉乎,巍巍乎若太山。)前面三个字连起来啊,和前面连起来,(师教读: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你来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师:什么意思?)
生:钟子期死了,伯牙摔掉了琴,破掉了弦,决定终身永远不弹琴了,以为世上没有人值得为他弹琴了。
师:是这个意思吗?世上再没有人值得我为他弹琴,我把琴都摔掉了。从此不再弹琴。好的,来,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吧。(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但是我想让你们读得更好。有一种读书,不但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的让人听明白。而且他一读,我们面前出现了画面。他一读。我们就看到了故事中的人物。他一读,我们就体会到了故事的情感。我想让你们达到这样的读。
师:伯牙鼓琴这个故事里,短短的一篇小古文里面其实包含了两个小故事,是不是?来,告诉我哪两个小故事。你有发现吧?
生:第一个故事是钟子期,听伯牙弹琴并夸赞伯牙的琴声,他们两个成为知音。第二个是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
师:假如我们来简单的说,第一个故事就是伯牙和子期相遇了,他们成为了知音。我们可以说这个故事叫伯牙鼓琴。那么,第二个故事是伯牙破琴。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大琴师伯牙周游世界。听他琴的人很多,但真正听懂琴音的人很少。可是在汉阳江口,他意外的邂逅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却能听懂他所有的琴音,我来问你这个场景是什么感觉?或者说伯牙他们的心情如何?
生:伯牙找到了能听懂他琴音的人,心里十分惊喜又开心、激动。
生:钟子期听伯牙的琴,也听的非常的舒畅,非常投入,非常过瘾。
师:两个人惊喜激动,两个人特别和谐,是不是啊?一年之后,俞伯牙来找钟子期,钟子期却因病去世。这个时候伯牙破琴绝弦的时候,那是什么心情?
生:伤心悲痛。我感觉还带一点生气,(师:生谁的气?)生的是他自己的气。
师:恨自己来的太晚,恨自己走的太早。恨苍天,太不公平。不是悲痛,不是悲伤,是悲愤。所以这两段,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画面,两个场景,两种情感。虽然很短,但是我想请同学来读,你们练习练习。你站起来一读,我就看到了两个画面,体会了两种情感,练习练习好不好?开始。
师:这一次我们请东半球的先来,推荐或者自告奋勇推荐自己,也是一种推荐。不急。两种情感,两种感觉开始。(指名读课文)他还不足以代表你们东半球吧。因为他还没有读得很熟,首先不能读错,其次要有情感。这个男同学读一读好不好?(再指名读)站着别动,让人家评价一下。你的同伴怎么样?
生:我感觉他就是读的有一点点的情感了,比陆晨一好一点。
师:他就是比读的要流利。情感还谈不上,谈不上两个感觉不一样的。还没有表现出来。你怎么样?来试试好不好?来开始第一个欢乐的场景,开始。(生朗读。)
生评价:他那个前面读的是开心的,后面的是伤心的,有点感觉了。
师:还是有一点不是特别够,来,你们东半球,再给个机会。你推荐一个最棒的。(指名读。这次学生朗读好多了。)先鼓鼓掌。
师:来,西半球,推荐谁。我们先讨论一下,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停顿的。时间比较长的停顿,假如一停顿就有感觉了,是哪个地方?
生:在“流水”后面,因为他后面是钟子期死,伯牙很悲愤。
师:所以要停顿一下。后面要变情绪变画面变情感了吗?要停顿,我听你的停顿啊。(生读课文。)好,有点感觉了。你们组还有人挑战吗?(再指名读。)热烈鼓掌,读得非常好。但是跟我比,还差一点点。你们是要再挑战,还是听我读?谁要挑战,我就喜欢挑战的来。挑战一下。把情感放进去(指名读)鼓掌,跟我比还差一点点,你们是要听我读还是要听我读?我来读一读,把情感放进去,你们听张老师要把真正去把自己理解,读出来好不好?(师示范读课文——指名读——全班读。)
师:除了停顿稍微短了点,别的都有很大进步,给自己鼓掌。
出示,师配乐有感情朗蓝色字体。
师: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是这样写的。(出示,指名读。)这里面有一句话是写伯牙和子期是真正的知音?
师:伯牙的心,钟子期懂。伯牙心中的山水,钟子期可以看见。可惜老天不公,带走了他的知音,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师:有人说,这一曲高山流水之后,钟子期死了,俞伯牙也死了,你懂我的意思吗?
生:因为最懂伯牙的人已经走了,伯牙想留在世上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师:伯牙是真的死了吗?伯牙的人死了吗?人还活着,心已经死了。作为普通人的伯牙还活着,作为音乐家的伯牙已经死了。联系伯牙和子期的其实就是伯牙的琴声,琴声里传达了伯牙对子期的情深。我们了解了千古流传的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张老师再给你介绍一对知音。
出示音频:管鲍之交。齐王有两个儿子鸠和小白。管仲是公子鸠的老师。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后来,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小白在大臣鲍叔牙的帮助下,当上了国君。小白想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大王,管仲比我更适合当宰相。”小白生气的说:“难道你忘了,当初他还想杀我吗?”鲍叔牙说:“他是为了帮助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后来,管仲协助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管仲常常对人说:“我贫穷的时候,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的时候我总是比他多拿一些。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穷。我曾在打仗时逃跑,鲍叔牙不觉得我胆小。他知道我还有父母要养,不能战死。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呀。”
师:齐王想让鲍叔牙做宰相,他推荐了谁?(管仲)(出示,师读一句,翻译一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管仲,心里特别感谢鲍叔牙的那句话,一起读。
师:管仲和鲍叔牙的这一对知己。他们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生:信任。)关于知己知音这个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讲过的。
唐朝诗人高适说——
少年英才王勃说——
一百年年前排名第一的大文学家鲁迅——
.宋代的文学家欧阳修说——
有一位当代的名人说——千人一时,一子难得。
师:这位名人,你们知道是谁吧?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可惜张老师不是名人,张老师是人民,来读一读这个人民讲的话。(生齐读:千人一时,一子难得。)有一句歌词叫越长大越孤单,就是说人要得到知己很不容易。茫茫人海中,往往要找到一个特别理解你,支持你,永远懂你的人,很难。所以今后在你们的人生路中,一旦拥有,终生珍惜。懂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