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伯牙绝弦》(六上21课)教学实录-j9九游会登录入口

《伯牙绝弦》
教学实录
师:好,同学们,上课!

学生起立问好。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高兴,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学习。这节课,我们学习文言文、文言故事——《伯牙绝弦》。好,同学们读一读故事简介。

(大屏幕出示)

故事简介

“伯牙绝弦”是两千多年前的关于“知音”的传说。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得懂他寄托在曲调中的心情。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于是破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学生们自己读。

师:我听见了,读得不好听,情要如境,把自己的感情带到朗读里来。(教师示范读一句)再来读一次,读——

学生齐读。

师:这就好听了。好,再来读一读对伯牙的介绍,读——

(大屏幕出示)

人物简介

伯牙,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技艺高超,善弹七弦的古琴。

学生齐读。

师:还有一个人物,钟子期——

(大屏幕出示)

人物简介

钟子期,春秋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

学生齐读。

师:一位是音乐家,一位是砍柴的人,故事就在这两个人之间发生,一直很有传奇的味道。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大屏幕出示)美文吟读——语言品味。开始我们的学习环节,我们要做三件事,一起说——认读,

(大屏幕出示)

学习活动一:认读

学习活动二:吟诵

学习活动三:体味

学生齐读:认读,吟诵,体味。

师:好,先请同学读一遍课文,伯牙绝弦,读——

学生齐读。

学习活动一:认读

师:好的,开始我们的认读活动。我们要细细地认读这样一些地方。

(大屏幕出示)

善鼓琴:

志在高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谓:

知音:

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现在,把时间给大家,你就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你的理解来说这些内容的意思,如,“善鼓琴”,擅长弹奏琴啊。好,说起来吧,各自说起来,大声地说。

学生各自说。

师:我们来看教学资料。

(大屏幕出示)

善鼓琴:善,擅长;鼓,弹。擅长弹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高峻啊好像泰山一样。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妙啊,浩大啊好像长江黄河。

伯牙所念:伯牙心里所想的。

钟子期必得之:钟子期一定能感觉得到。

谓:认为,以为。

知音: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人。

乃破琴绝弦:于是摔破琴,弄断所有的弦。

终身不复鼓:复,再,重新。终身再也不弹琴。

学生齐读。

师:读得好,现在就拿起笔,把你认为最需要批注在课文上的内容写下来。(学生一边记教师一边说)比如,“钟子期必得之”的“得”,你就不要把它说成是“得到”,它的意思是“得到”,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是“懂得”、“了解”、“感觉”。“知音”一词是一定要理解的,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人才叫知音。

学生安静批注。

师:好的,我们来了解一下“知音”两个字的含义。为什么说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人叫知音呢?而不是其他的说法呢?原来,所谓知音,就是钟子期能够听得懂伯牙琴声里面含有的内心情感,知音,声音,这是一个典故,保传下来,就是内心能够很有相通地方的人,有深切了解的人就叫知音。“知音”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个故事的大意。

(大屏幕出示)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时,心之所向在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意在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浩大的江河!”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琴弦都割断,一生不再弹琴。

学生齐读。

师:这是多么珍视友谊的故事啊!好,现在我们开始第二环节的学习。

学习活动二:吟诵

师:刚才大家的朗读我已经听见了,我认为还要进行几次的训练,我们的朗读就更高妙了。

一吟在“节奏”

师:第一次训练就是“节奏”,大家的节奏刚才朗读的时候还有一点小问题,就是平均用力,那么我们根据节奏来读一读就不同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节奏就分开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节奏划分开,情感就出来了。好吧,试一试吧。

(大屏幕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生齐读。

师:难点在哪里呢?“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就读清楚了,来吧,试读这一句,子期死,读——

学生再读这一句。

师:刚才这一句还是有一点赶,“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看,分得多清楚啊,再来读一遍,子期死,读——

学生再读。

师:这就好多了,再来一次,全文朗读,伯牙善鼓琴——

学生齐读全文。

二吟在“抑扬”

师:好,继续优化我们的朗读,再来读,第二次读就注意“抑扬”,“扬”的地方是赞美,“抑”的地方是悲痛。我们先来读“善哉”的句子,扬起来,钟子期曰,读——

学生齐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教师做上扬手势,“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一词教师和学生齐读。

师:“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语调深沉),抑下去了吧,来,子期死,读——

学生齐读这一句。

师:沉郁的语调,深沉的感情。好,读出这个故事的“抑扬”,伯牙善鼓琴,读——

学生齐读全文。“善哉”教师做上抬手势,“子期死”教师做下按手势。“终身不复鼓”教师跟读。

师:朗读,有一个秘诀,就是要有控制力,“抑”和“扬”都属于控制力的内容。好,刚才读得好,继续——三吟在“层次”。

三吟在“层次”

师:这个故事里面是有一处停顿比较长的时间的,在哪里停呢?我们就要思考,想一想吧,哪个地方需要比较长的停顿?可以举手说话。

生1: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之后,因为之前是讲两个人如何配合的事情,之后是子期死后,伯牙所做的事情。

师:人活着的时候和人死之后的时候,很明显的层次。所以在“子期死”之前有很长的停顿。我们来试一试,这样就把故事读清楚了,就表明了你读懂了故事的结构、层次、内容。

(大屏幕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是两个故事,人活着的时候是怎样的知音;人死去了,另外一个又表现怎样,应该怎样读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停一下,然后再是“子期死”,这个就读清楚了。好,试一下,注意控制力,伯牙善鼓琴——

学生齐读课文。

师:有了那么一点味道,但是还是没有控制好,过一会儿我们就在背诵的时候来训练自己的控制力,四吟在“背诵”。

四吟在“背诵”

师:看,一吟在“节奏”,二吟在“抑扬”,三吟在“层次”,四吟在“背诵”。每一位同学现在要开始背诵,这一定要把层次在自行练习时读清楚,请同学们自由的背读,开始吧!

学生背读课文。

师:同学们是不是在预习完就开始背诵了?我听出来了,同学们习惯于快乐的学习,但是不习惯体味深沉的感情,所以我们的朗读在“深沉”二字上不够,特别是“子期死”这个地方我们“沉”不下来。注意啊,我们来背,层次要表达出来,情感也要表达出来,伯牙善鼓琴,背——

学生齐背课文(教师适时手势)。

师:哎,给咱们全班同学每位同学一个表扬。好,继续我们第三个活动的学习——

学习活动三:体味

(大屏幕出示)

话题: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知音”的含义。

师:体味,这个时候就要动笔,阐释一件很有趣的事,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知音”的含义。比如你要分析一个地方,然后指出来——这就是“知音”啊!懂了吗?你要分析一个地方,然后告诉我们——这就是“知音”。好,手上的笔拿起来,开始在书上写。

学生静思默写后师生交流对话。

师:好吧,我们开始阐释,举手说话。你先来,谢谢你——

生2:我认为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可以看出是“知音”,子期死后伯牙就再也没有知音了,所以他们是非常好的知音关系。

师:说的好,他说的很好,但是他有弱点,在哪里呢?他说了两个地方,但是阐释了一个地方,我们就说一处就阐释一处,你的话题就很集中,表达就很明晰,好,谢谢你。好,请你来——

生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认为真正懂得自己的人才能叫“知音”。

师:也说的很好,但是你的弱点在哪里呢?“必得之”这三个字要阐释啊,把这三个字阐释清楚了,这个句子里深刻的含义就懂了,然后你再说——哦,这就是“知音”的含义啊,就更深刻。你要说吗?好,谢谢你——

生4:我觉得“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句话可以看出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因为只有知音才能看出来伯牙的心里所想。

师:恩,是听出来,伯牙所想的那种向往寄托在他的琴声上,钟子期听得出来,这就是“知音”啊,好,谢谢。这就叫根据课文内容来品析、来阐释,把课文读熟、读美。继续说,请你来——

生5:我可以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伯牙他心里所想的,钟子期肯定能知道,一个真正能听懂内心声音的人才能叫自己的“知音”。

师:是啊,“必得之”的“必”你就说清楚了,肯定能够了解,能够感受,一定能够知道。再来,哪一位?还要说话,好,再说吗——

生6:“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觉得他的知己死了,再没有人能听得懂他说的话了,也没有人听得懂他谈的琴了,所以他就把琴弦割断,再也不弹琴。

师:对,这四个字多有表现力啊,“破琴绝弦”,琴,摔了,弦,割断,再也不弹琴,这其实是很悲壮的写照,为什么?因为知音不在。所以“破琴绝弦”就表现了“知音”两个字的力量,说得好,哪一位再来?光读不行,一定要学会分析,好,谢谢你——

生7:我觉得“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知音难觅,所以伯牙只有一个知音能够听得懂他的琴声,所以“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说的好,伯牙认为全世界上也没有听得懂他琴声的人,所以这个时候伯牙的心里一定是十分的悲伤,失去了知音。好——

生8:我觉得这句话还能体现出伯牙为了子期能放弃自己最心爱的琴,这也是很难得的。

师:“终身不复鼓”啊,这个词用的是很有力度的,不是说一会儿不弹琴,几天不弹琴,是终身不再弹琴,就是来纪念他这位最好最好的知音朋友。

生9:“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可以看出来伯牙与钟子期心灵相通。

师:心有灵犀。好,谢谢大家的阐释,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像这样的阐释应该是说几句话,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一下,最后表达你的观点,大家做的很好。我们来看,慢慢地读起来,伯牙善鼓琴,读——

(大屏幕出示)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写他们心有灵犀。这就是“知音”。

学生齐读。

师:把“总领全文”批注在书上,它是整个故事的概说,然后后面就细细地写如何擅长弹琴,如何善于理解的。一开始就写他们心有灵犀了,所以这就是“知音”啊。再读——

(大屏幕出示)

2.“志在高山”表现伯牙的志向之崇高,钟子期在琴声中体会到了他的志向之高。可谓“知音”。

学生齐读。

师:这是选择的第一个材料,来表现总说领起全文的那句话的内容,就把“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给具体化了,好,旁批——具体的材料之一,不就把“知音”写清楚了吗?这个“志在高山”可以解释两重意思,第一就是弹琴的时候想到了高山,再一种解释就是弹琴的时候把心中的理想寄托在与高山有关的曲调上。好,再来读——

(大屏幕出示)

3.“志在流水”表现伯牙的志向辽远,钟子期在琴声中体会到了他志向之浩大。可谓“知音”。

学生齐读。

师:好,这应该旁批哪几个字呢?我就不说了,你们应该知道了吧。我还要落实一下,到底批了哪几个字?(生回答)对了,具体的材料之二啊,聪明啊!好,再来读——

(大屏幕出示)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写出了两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契合,这才是“知音”。

学生齐读。

师:这是照应第一句话,写上“照应前文”,小小的一篇文章,很讲究啊,继续读——

(大屏幕出示)

5.“破琴绝弦”表现伯牙痛失子期后那震撼人心的悲痛之情。这是在表现“知音”。

学生齐读。

师:这个材料就是单独的从伯牙的角度来表现“知音”的,是“震撼人心的悲痛之情”。继续读——

(大屏幕出示)

6.“终身不复鼓”表现了失去知音后的痛苦,更体现了“知音难觅”的古典情怀。

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是“古典情怀”呢,现在我们有时候感慨“知音难觅”啊,其实就是折射了古典的、经久不衰的流传下来的情怀,我们中国人是很讲究“知音”二字分量的。好,把“古典情怀”旁批在课文的尾部。这个故事就是写的纯洁的友谊,就是写的珍视友谊那样的一种“古典情怀”。啊,最后一句话——

(大屏幕出示)

神往和渴求充满高尚友谊的知音,是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伯牙绝弦》中的“高山流水”和“知音”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人的一种独有的精神基因。

好,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最后一词读书笔记——“高山流水”和“知音”都是典故,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精美的典故。“典”,“古典”的“典”,有时候有人说“高山流水”啊,你就要知道只是说的古典的情怀,说的就是“知音”。好,谢谢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